永不褪色的红:记西藏背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仁晋罗布

发布时间:2010-02-08 07:1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02-05 | 查看:2505次

  1966年12月12日出生,2009年12月13日去世,43个春夏秋冬,这就是他短暂的生命轨迹。

  他,激情似火,那样的红,那么的热烈,认识他的人都叫他另一个名字——爱红。

  他,就是墨脱县背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仁晋罗布。

  “我是乡长,老百姓的事情我都管”

  “爱红心里装着所有人,唯独没有他自己。”曾与仁晋罗布共事多年的墨脱县委副书记、县长欧珠多吉哽咽着说出一句话。

  2002年,仁晋罗布担下了墨脱县背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的重任。长期在农牧区基层工作的他,刚到任就发现解决背崩乡农牧民的温饱是首要任务。

  墨脱县,山高路险,峡谷幽深,不通公路,被世人称为“高原孤岛”。背崩乡,普遍沿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完全靠天收获。长期以来,这里的玉米平均亩产不足300公斤,水稻亩产不足200公斤,粮食根本无法自给。

  当仁晋罗布提出要改变生产方式时,立刻就遭到了乡里许多人的反对。

  有的群众说:“祖祖辈辈都这样过来了,没有什么不好啊?”

  有的群众说:“我们靠天吃饭的,如果变了,上天会惩罚我们的!”

  甚至有的干部也说:“这也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干不了多久的。”

  面对各种质疑,仁晋罗布告诉乡里的干部:“我是乡长,老百姓的事情我就得管,而且还得管到底。”

  为了让背崩乡的农牧民吃饱饭,仁晋罗布一方面积极向上级反映,从县外引进优质水稻、玉米种子在背崩试种;另一方面自己苦学种养殖技术,每到耕种时节,他都带着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牧民耕种。

  此后,背崩乡农牧民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经过7年的努力,背崩乡的水稻产量提高到亩产400公斤以上,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农牧民的基本生存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母亲,儿子不孝,对不住你了”

  2006年4月13日晚上,背崩乡突遭暴雨袭击,山体大面积塌方,形成多处泥石流,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2006年4月14日凌晨5点,仁晋罗布带领乡机关干部迅速投入到抢险救灾第一线,逐村召开抗灾救灾会议,并根据各村实际,制定具体救灾方案。其实,仁晋罗布的老家也就是受灾最严重的地东村,很多亲戚都受了灾,而他最先抢救安置的是那些“老弱病残孕”,就连老母亲病了,他也只是好言宽慰妻子要细心照料,没有离开抢险一线一步。在7天7夜的连续奋战中,仁晋罗布带领30名抗灾抢险突击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冲在群众前面锯树清障,手被碰伤了,裤子磨破了,然而,他全然不顾。20天多后,险情排除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愧疚地对母亲说:“母亲,儿子不孝,对不住您了。”

  “我是党培养的民族干部,我要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在仁晋罗布去世的当天,背崩乡的农牧民都闻讯赶到墨脱县医院,阿仓村村民桑杰康珠在医院外坐了一夜,他一直哭着念叨:“爱红乡长你不守承诺,前段时间你还在我们村里指导安居工程建设,你还答应等我房子盖好了再来坐坐,怎么会这么快就走了啊?”

  桑杰康珠家里有10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力,在一次泥石流灾害中,他家的房屋又被全部冲毁。

  为了让农牧民能早日住上新房,他深入各村开展调研和动员工作,了解每一户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农牧民对安居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工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会同各村委共同组织好实施好安居工程建设。

  当仁晋罗布了解到桑杰康珠家的情况后,立刻动员村里干部群众帮助其修建新房。看着修好的新房,桑杰康珠激动得一直握着仁晋罗布的手说:“哑咕嘟”。仁晋罗布对桑杰康珠说:“我是党培养的民族干部,我要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我只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党和人民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

  在任乡长的近9年时间里,仁晋罗布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从不为亲朋好友违规办事。可对群众仁晋罗布却是另外一种态度。作为乡长,找仁晋罗布办事的农牧民很多,他为了帮农牧民办事情,还总是自掏腰包。

  即使在仁晋罗布最后的日子里,他也并没有放下手里的工作。

  2009年11月27日,在陪墨脱县工作组去巴登村的路上,他突然感觉身体不适,但他不顾身边领导和同事们的劝阻,仍然坚持陪同工作组完成了对波东村和阿仓村的调研。背崩乡党委书记杨正勇怎么也忘不了仁晋罗布带病调研的情景——每到一处地方,仁晋罗布总是会叮嘱身边的乡干部:“一定要把老百姓的难处找到,要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

  仁晋罗布走了,他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这座美丽的“高原孤岛”。他生命中那抹灿烂的红,将永远印在无数农牧民的心里,永不褪色。(王方易 记者 陈林)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