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8 23:03 | 来源:工人日报 2017-05-28 02版 | 查看:9255次
经费不足,装备欠缺,队员安全难以保障,自掏腰包的发展模式能走多远——
本报记者 吴铎思
5月12日,民间救援队正在绍兴市区环城河中进行救援实兵演练。该活动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和浙江省政府主办,主题为“协同·2017”。来自全国的28支民间救援队参与救灾实兵演练。图为潜水打捞项目。中新社记者 袁云 摄
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刚刚过去,近年来,在洪涝灾害、台风、户外等各项救援活动中,民间救援团队频现。越来越多的民间专业救援队被人熟知、认可,成为政府应急救援力量的有益补充。
据了解,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国的民间救援力量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民间救援队在各地纷纷涌现,救援也越来越专业。业界普遍认为,目前全国的民间救援队数量已超过350支,并且还在持续增加中。
然而,由于“自发性”的特点及共性,民间救援队普遍存在资金筹措困难,实施救援的队员安全难以保障等现实问题。
正能量的传播
日前,由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公安消防总队、省气象局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5·12防灾减灾应急宣传及演练活动,探讨如何更好加强应急联动,并在现场进行公益培训,普及防灾减灾常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能力。当天,福建省7支民间救援队组成了“应急救援联盟”。今后,该联盟将为基层群众普及防灾减灾常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队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为了正能量,我们走到了一起!”一位民间救援队的成员告诉记者,“平时大家都喜欢登山,有着丰富的户外生存经验,救人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快乐!”
厦门蓝天救援队是福建省第一支民间救援公益机构,先后参与四川汶川地震、甘肃玉树地震等大型救灾救援工作,参与大型救灾救援队员累计达数百人次,救助人员上千人。2013年,厦门蓝天救援队经厦门民政局审批,成为合法的公益社团组织。救援队在福建已有福州分队、莆田分队、南平光泽分队、三明永安分队、龙岩分队等。队伍已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目前千余人。
在泉州,一支名叫迅捷防汛抗旱救援队的民间组织经常快速出现在灾难现场。在这支40多人的队伍中,队员们拥有船艇驾驶证、救生员证、急救证、潜水员证等专业资质;同时,无人勘查机、专业潜水装具、涵洞探查机器人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救援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日常保持着20多名队员时刻处于待命状态。
“发展速度很快,仅在福州去年新成立十多支民间救援机构。”旭暄救援队一名队员介绍,这些救援队中,有的靠一腔热血自掏腰包维持生存,如刚成立的阳光、曙光、旭暄等,有些已走在政府购买服务的路上,如福建山地救援队等。随着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加入民间救援队伍,这些救援力量成为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有效补充。
“各种自然与非自然的灾害现场,几乎都有我们的身影。在灾难来临时,救援队应该像黑暗中的曙光,给人们带去希望和力量。”福州曙光救援队队员表示。“向善的力量是可以传播和扩散的。”而救援或被救援的经历,往往成为志愿者队伍壮大的原因。
“这些民间救援组织虽然在装备力量等方面和专业救援队伍还有很大差距,可他们却实打实做了很多贡献。这种奉献精神特别让人感动。”福建省消防总队宣传处处长许翊埔对这些多次协同作战的队伍十分认同。
自掏腰包办公益
“救援完全是公益的,不收一分钱。”福建山地救援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救援队成立15年,共救出708人。成立之初的12年都是他自掏腰包垫付,后3年才有企业捐赠和政府的支持,“随便一趟救援就得花费数百元。”
记者了解到,民间救援队是一种公益性组织,公益是其存在的基础。一支合格的民间救援队,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专业的救援能力。而这一切都必须以资金为基础。但目前大多数民间救援队负责人往往自掏腰包维持正常运转,而平时的训练、救援装备的购买等,队员们也都是自己花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民间救援队存在资金困境。
福建旭暄救灾中心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志愿者出人、出时间来做公益,而发起人几乎包办了每次救援行动的各类费用。由于缺乏资金,救援队只购置了对讲机、绳索、头盔等物资。如果要成为一支专业的救援队,还得购置救援车辆、生命探测仪等,而这些专业救援设备需耗资近百万元。
厦门蓝天救援队成立后,负责人水草没有钱买装备,她掏光了自己家底。救援队租了一间面积100平方米的单间作为日常办公和培训的队部,但每个月需要缴将近5000元的租金;救援培训的开展能切实提高队员的专业救援能力,但培训费用昂贵。
在福建山区,有不少民间水上救援队,然而这些救援队却常常因经费不足、装备欠缺、救生队员的安全保险无法购买等问题运行困难。
救援中救援者同样存在危险,而如何保证救援队员的安全,也是各民间救援队所头疼的问题。“问了好多保险公司,但没有一家推出专业的救援险。”福州一家民间救援队的负责人说,这也意味着救人的队员万一发生意外,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如何谋求长久之计
“自掏腰包的发展模式肯定不会长久。”采访中,多支救援队的负责人均表示,民间救援队要想发展,要么探索一条自我造血之路,要么纳入政府的救援组织,获取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
目前,一些民间救援队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有些才获得了企业的捐赠和政府的支持,但有些还在自己掏钱。相关人士坦言,对于民间救援组织,政府部门目前只停留在管理和监督层面上,救援资金还需社会力量和救援组织自己“化缘”。
旭暄救灾中心负责人准备了两个方案,一个是以旭暄救灾中心为主体出资筹建企业,通过企业的盈利来反哺公益社团。另一个是通过个人出资注册企业,救灾中心和企业互相支持,通过救灾中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而企业的所有盈利则用来支持社团运转,达到共赢效果。
福州一位资深公益人士认为,民间救援力量灵活机动、渗透性强,在某些特殊救援上甚至更具专业优势,政府应建立统一的协调平台和机制,将民间力量纳入到政府应急体制中,统筹各方资源,进一步提升民间救援组织经济实力。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相应专项资金、发动爱心企业或人士捐赠等途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制定相应的资金使用制度,帮助民间救援组织缓解购买设备、人员补贴和交通等方面资金压力。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当完善监管机制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条文,以制度的力量去避免民间救援组织野蛮无序增长。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中国红十字(福建)水上救援队队长魏勇生指出,“要探索一条适合民间救援队伍的标准和体系,例如目前民间救援队伍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民政部门应统筹协调救援力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