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推荐参评第七届全国及河南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组图)

发布时间:2019-05-28 22:18 | 来源:洛阳网 2019-04-27 08:14 | 查看:1824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耀河洛的浓厚社会氛围,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近期,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洛阳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共同组织开展了第七届全国、河南省道德模范候选人推荐评选活动。各县(市)区、市直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经过逐级遴选、层层审核、择优推荐等程序,向活动组委会推荐上报了159名候选人。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经活动组委会研究评议,并报市文明委审议同意,确定洛阳市推荐参评第七届全国、河南省道德模范候选人10名,其中,助人为乐类2名,见义勇为类2名,诚实守信类2名,敬业奉献类2名,孝老爱亲类2名,现予以公示。

  公示日期为2019年4月27日至30日。欢迎广大群众对候选人进行监督评议,如有意见、建议,请于4月30日前向市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请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lywmb123@126.com

  电话(传真):0379-63903155

  洛阳市第七届全国、河南省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组委会

  2019年4月27日

  乔文娟

  女,汉族,195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洛阳市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河柴集团退休职工。

  40多年来,乔文娟心系国防,情注战士,急战士之所急,帮战士之所需,创办全国第一家“战士心理咨询辅导站”,创办“中国拥军网”,成立“中国拥军网心连心艺术团”和“洛阳市乔文娟拥军优属服务中心”,坚持义务为官兵及家属排忧解难。为多支部队送去思想教育、电脑科技等各类图书1万多册,与1万多名“兵儿子”面对面谈心,为59名大龄军人搭鹊桥、牵红线,帮助2000余名战士卸掉思想包袱,已有10余支部队聘请乔文娟担任营外指导员。她还经常看望患病住院的官兵,悉心照料21名身患绝症的战士,为生活困难和罹患重病的战士及亲属募集善款30万余元。在乔文娟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感召下,她身边的人纷纷加入献爱心行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他人。乔文娟拥军爱兵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她被广大解放军官兵亲切地称为“兵妈妈”。

  乔文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最美拥军人物等称号。

  潘丹勇

  男,汉族,197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洛龙公安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四中队中队长。

  从警22年,潘丹勇先后干过巡警、反扒民警、特警,2008年到四川江油参加了抗震救灾,2011年他主动要求从机关调到社区,做一名离群众最近的“片儿警”。他把社区当成家,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为更好服务群众,他坚持电话24小时开机,开展预约服务,办事不一定在办公室,哪里方便哪里办公。他建立了网上警务室、小区防范微信群和业主QQ群,发展辖区的“朝阳群众”,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快捷办理群众诉求,随时同群众互动交流。《人民公安报》刊文《电话24小时开机》报道了他的事迹。他建立了失物招领公益平台,共送还丢失的钱包2286个,现金累计11万余元。他创新居民安全教育途径,根据自己的经验,把防火、防盗、防骗、逃生、防暴恐袭击、防非法集资等群众需要的安全知识融合在一起,发明了社区安全棋和校园安全棋,获得了国家专利。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群众学到安全防范知识,免费为群众和学校发放8000余份,深受学生和居民欢迎,被誉为“辖区群众的贴心人”。

  潘丹勇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荣登“河南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和“河南省文明家庭”。

  付会斌

  男,汉族,1971年1月出生,西工区王城办事处居民,洛阳小红帽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

  付会斌传承美德、传递爱心,危难时刻,救急济困,积极参与应急救援救灾、捐资助学、扶残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汶川地震,他带领11名志愿者,冒着余震危险,自费运送10余吨救灾物资,并在灾情最严重的江油市敬元乡小石村安全转移800余名村民。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付会斌第一时间组织10名志愿者,携带价值3万余元的急救药品连夜启程,不畏高原反应,道路艰险,驱车2000公里驰援玉树地震灾区,组织了“河洛传情,玉树不倒”募捐活动。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时,付会斌组织9名志愿者于当天下午赶赴地震灾区,随行带去3万余元药品、食品等救灾物资。结束芦山县龙门乡救援,他们又连夜赶赴重灾区宝兴县灵关镇,一行9人徒步13公里山路,将带去的物资背进“孤岛中的孤岛”——最偏僻的灵关镇紫云村。“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汶川、玉树、雅安三次抗震救灾活动中,付会斌每次都冲在第一线,先后为灾区捐助价值5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作为洛阳小红帽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7年来他带领的小红帽志愿者团队共参与活动1万余人(次),服务国内外游客90余万人,成为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付会斌荣获河南省文明使者志愿服务之星、洛阳市十大爱心人物、洛阳市优秀志愿者、洛阳市文明市民等称号。

  亢社欣

  男,汉族,1955年11月出生,洛龙区白马寺镇董村居民。

  亢社欣1993年因一次交通事故被救后,便开始感恩回报社会,走上无私救援这条路一走就是20多年。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亢社欣向交警部门申请将自己经营的小商店设立为交通事故义务报警点。每次接到报警,不管白天黑夜,他开车就走。2014年6月18日凌晨,洛阳市洛孟公路徐村段,一辆满载液化气罐的半挂货车失控,一头冲进当地群众的房内,车体侧翻,两名司乘人员被困压在驾驶室内,生死不明,液化气罐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情况万分危急。亢社欣接到救援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凭借多年丰富的救援经验,只身钻到车底,把被困人员救出来并成功排除险情。25年来,他先后自费研制三轮消防救援车、小型双排救援车、多功能消防救援车等,参与各类交通、消防救援800多起,成功救助800余人,从死神手中挽回了30多条生命,被誉为“当代活雷锋”“民间保护神”和“编外交警”。亢社欣自制的“两轮摩托消防车”和“车用消防装置”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亢社欣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河南省十大爱心人物、洛阳市发明协会优秀标兵、感动洛阳十大人物等称号,荣登“河南好人榜”。

  王曰申

  男,汉族,1942年出生,伊滨经开区诸葛镇道湛社区居民。

  20多年前,王曰申的儿子王会武接手了一家面粉厂,因经营不善,厂子只维持一年便倒闭了,拖欠了150多位乡亲的存粮,价值数万元。身背债务的王会武到外地打工挣钱,劳累加上心理压力过大,落下一身的病,收入勉强够支付医药费。儿子欠的债成了王曰申的心病,他决定替儿还债。在他家里,一间老上房、一间石棉瓦搭建的厨房,是他全部的“固定资产”。房间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就是这样一个贫寒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者,挺起腰杆做人,不向命运低头,20年如一日,下灰窑、搬石头、拾破烂,省吃俭用,还清了儿子欠下的5万元钱,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诚实守信的赞歌!他坚守承诺20年,靠打工替儿子还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诚信老爹”,其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王曰申荣获河南省道德模范、最美洛阳人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赵小法

  男,汉族,1949年7月出生,汝阳县王坪乡王坪村居民。

  1971年,赵小法随小工程队来到王坪村打工,其间误食了中药天南星的果实,口吐白沫、失去了知觉,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有生命危险。王坪村的残疾老人李随科了解情况后,急忙回家自制了中草药一勺一勺地灌进赵小法的嘴里。经过几小时抢救,赵小法终于脱离危险。恢复意识的赵小法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救了我的命,我要一辈子报答他”。为了这句誓言,赵小法完全把李随科的特困家庭当成了自己的家。当时李随科残疾,老伴重病,两女儿年幼,一个儿子痴呆,是当地出了名的特困户。为了报答李随科的救命之恩,他承担起了所有的体力劳动。后来又娶了李随科的女儿,真正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38年来,精心照顾独腿的岳父、患严重心脏病的岳母,给他们养老送终,并养大了妻子年幼的两个妹妹和呆傻的弟弟,他知恩图报,信守诺言,日夜操劳,用爱心撑起了一个多难的家庭。赵小法的一位邻居大嫂说:“就是亲生儿子,能做到这一步也很难。”

  赵小法荣获汝阳县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李俊贤

  男,汉族,192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化工合成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李俊贤同志始终坚持爱党爱国,实践科技报国理想,献身祖国科研事业。近70年来,他先后研制并指导开发出60余种关键推进剂原材料,成功应用于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广泛应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东风”系列导弹等,在化学推进剂以及聚氨酯新材料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火箭推进剂开拓者之一、聚氨酯工业奠基者之一。2018年,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长李俊贤又捐赠300万元,设立创新与帮扶基金,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李俊贤获得全国科技大会“重大贡献先进工作者”、全国总工会“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资委“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荣登“河南好人榜”。2014年11月,李俊贤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陈俊武

  男,汉族,192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顾问。

  陈俊武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他投身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七十载,始终怀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始终体现着强烈的责任担当,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坚守“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带领团队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完成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发和建设,催开了我国炼油技术的第一朵“金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出版了专著《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为国家碳排放政策的制定、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确保经济持续发展提出了积极的科学建议,为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俊武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称号,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刘珍

  女,汉族,1948年7月出生,洛龙区李楼镇三官庙村居民。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到市儿童福利院参观,看到那些孤残儿童,十分同情。她说服家人领养了一个叫党国勇的孩子,刘珍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党国勇,让他能够在这个家庭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当时党国勇是双脚马蹄内翻,不会走路,生活不能自理。不管再苦再累刘珍坚持每天给他按摩双腿2个小时,每天把他的脚放在自己的脚上带着他走,让丈夫做一个学步车让他锻炼。经过两年的按摩和锻炼,党国勇总算能自己走路了。在照顾党国勇的11年间,刘珍同时还照顾过其他3名孤残儿童。在刘珍的影响下,近5年来本村相继有17户居民前后共领养了32名孤残儿童,为孤残儿童献出爱心,让更多失去家庭温暖的孩子感受到母爱。

  刘珍荣获河南省优秀母亲、洛阳市道德模范、洛阳市爱心妈妈、洛阳市最美母亲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洛阳市最美文明家庭。

  郭文瑞

  女,汉族,1995年出生,共青团员,新安县青要山镇小寨岭村居民。

  郭文瑞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全家三口人,她从小被抱养,爸爸是个残疾人,一直未娶,瘫痪在床20多年,奶奶把她抚养长大,奶奶80多岁,长期患心脏病等重病,一年要住好几次医院,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这个“95后”女孩肩上。面对奶奶、爸爸无助的眼神,面对自己的家庭现实,一个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的15岁女孩儿却恋恋不舍地选择了退学,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脱贫致富,她开设了小卖部,尝试着养猪。从刚开始的5头到10多头,最多时存栏高达350头。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晚上10点后才休息,由于长期的劳动磨炼,年纪轻轻的她,手上已布满了老茧。原本盼望着年关能卖个好价钱,不曾想进入腊月,猪像中了魔一样,短短几天,114头猪相继病倒死去,郭文瑞悲恸欲绝,但她依然坚强,擦干眼泪,换上工装,清理圈舍,防疫消杀,开始了又一次的艰辛创业,两年时间,她养的猪存栏近400头,养牛18头。她不但还清了家里欠下的23万元外债,还略有节余,家中房屋也翻修一新。她还指导带动了6户贫困家庭一起搞生态养殖,免费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得到乡亲们的称赞。

  郭文瑞获得洛阳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洛阳市青年脱贫致富带头人等荣誉。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