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2-22 08:00 | 来源:新浪网 2008年03月17日05:30 | 查看:2769次
□本报记者 郭海方 实习生 王璐
30多年来,她与1万多名战士当面或电话谈心,与3000多名战士书信交谈,帮助2000余名战士卸掉思想包袱,有11名战士考入军校。
30多年来,她悉心照料过15名身患绝症的战士,看望慰问过无数生病住院的官兵,有186名战士认她做“妈妈”,十多支部队聘她为营外指导员。
她,就是刚刚入选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现年54岁的河南柴油集团公司退休工人乔文娟。
居民楼里的“战士之家”
在洛阳市武汉路一栋居民楼四楼,有一户人家门两边贴着一幅这样的对联:“战士之家迎来东西南北兵,小小兵站送往四方可敬人”,横批是:“爱国拥军”。门口还挂着一个绿色的邮箱,上书“兵妈妈信箱”。这正是乔文娟的家。
1976年,一次车祸使乔文娟身受重伤,是两位战士挽救了她的生命。从此,“一辈子拥军爱兵”成为她的坚定信念。战士吴建龙的父亲生病住院,她寄去了200元;张晖家遭受水灾,她寄去1000元;1998年抗洪最危急的时候,她把家里老人给女儿上大学的2000元钱捐给了抗洪部队;2003年抗非典时,她给北京小汤山医院先后寄去三封请战书和2000元钱。多年来,乔文娟用于帮助战士们的钱达6万多元,而她自己,至今月工资仅900多元。
二炮某部战士蒋友清患上了白血病,乔文娟不顾自己受过伤的身体要为蒋友清捐献骨髓,但没配上。不甘心的她又先后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多个城市寻找,最终在台湾为小蒋找到了相匹配的骨髓。
“现代兵妈妈”,创办网站来拥军
乔文娟的名片上,一个“中国拥军网站长”的头衔引人注目。
在乔文娟家一个大约只有十一二平米的卧室,放着一台装有摄像头和音箱的电脑,这就是“中国拥军网”网站的诞生地和“主战场”。
乔文娟在女儿的指点下,早在1999年就学会了上网,利用网络拥军的念头也在她心中悄悄扎根。她首先自费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战士心理咨询辅导站”,2004年又自费创办了网络中的第一个“中国拥军网”公益网站,随后还开通了自己的博客。
点击中国拥军网,“双拥花絮”、“政策之窗”、“军嫂之家”、“心理咨询”、“就业指南”、“军地红娘”等栏目应有尽有,注册会员已达5000多人。
如今,有56名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加入到网络拥军的行列。三年多来,通过网络,乔文娟共帮助300多名退伍兵联系工作单位,为战士们介绍对象50多对,帮助数十人寻医问药。
“我这里是一个爱心中转站”
乔文娟的事迹,既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军内外的高度赞扬,也感动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
今年春节前,乔文娟收到了寄自洛阳大学的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条紫色的围巾。
“我的网名叫‘紫月亮’,旭雅同学我并不认识,她必然是通过中国拥军网猜想我喜欢紫色,才给我织了这条紫围巾。真的太感动了!”乔文娟说。
有战士从四川给她寄来几袋豆腐干,有人给她送来了玉米面;市区一家电脑公司的小陈,常年免费帮她修电脑,确保网站正常运行;更有苏州一名网友“难得糊涂”,听说乔文娟的相机丢失,给她寄来一台数码相机,以方便她及时上传图片。
在乔文娟的带动下,先后有16人参加了她的拥军小组,不定期地到部队和解放军医院看望慰问战士;有60人组成“乔文娟心连心艺术队”,逢年过节时到军营和战士同台歌舞,个人的、家庭的拥军变成了集体的拥军。
乔文娟说,“我这里其实是一个爱心中转站,爱心汇聚到我这里,我再把爱心传递出去。”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