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2-03 10:24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10年01月27日09:29 | 查看:2012次
这几天,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幅照片:一个人,伸开双臂,站在巨额的人民币墙前。这个人,就是陈光标。在陈光标的倡导下,100多位企业家筹集了4316万元人民币,这些巨款将被装成红包,在春节期前后将分发给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地的人们。(1月26日 人民网)
陈光标的高调捐赠向来不避嫌疑。对于外界的质疑,陈光标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作秀是为了抛砖引玉”,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榜样”,感召更多的“富人自觉、自愿、高兴地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多年来,陈光标不断将自己置于媒体的聚光灯下,在吸引全社会监督其慈善行为的同时,也让他所倡导的慈善事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自1996年创业之初,陈光标从一年不到20万元的收入中,拿出3万元资助一个白血病患者,到后来的非典、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多年来,他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累计捐献超过10 亿元,成为中国捐款数额最多的企业家。更可贵的是,他的善举不仅表现在捐钱捐物上。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调集公司60台大型机械,第一时间奔赴救灾现场。他的救援队从死神手中夺回了131 条鲜活的生命,掩埋遇难者遗体近万具,其中,光陈光标亲手抱、背、抬出的就有200 多人。他被温家宝总理称赞为“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总,陈光标所经营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无论论规模还是实力,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江苏省也排不上号。陈光标的善举告诉我们,慈善并不在企业大小,也不在财富多少,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仁者爱人的大爱之心。陈光标捐出去的不仅是金钱,更有乐善好施的美德,济弱救贫的真诚,和一个责任公民的社会义务。
现在在我国,由于地域差异、行业差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贫富悬殊现象已成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我国自古有“富者兼济天下”的古训,解决贫富差距,政府固然是主导力量,但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们也应该尽一份责任和公民义务。尽管中国富豪中不乏慈善家,但从整体上看富豪们的形象还有待提升:有数据显示:中国的慈善捐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还比不上印度,人均慈善捐款不及美国的1/7300。这固然与慈善援助体制的不健全有关,但也不可否认,有些富人本身就缺乏慈善意识,虽然在生活上穷奢极欲,但对慈善事业却十分吝啬。
财富无常而仁德永恒。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自己的财富造福更多的人,回报他人和社会,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这样的企业家和富人,才会活得更有价值。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