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陈光标太少

发布时间:2010-02-06 09:47 |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2-01 | 查看:1900次

  一摞摞的钱整整齐齐地垒成一堵墙,4000多万元,货真价实的人民币,虽然不少人用“作秀”来评价,都不妨碍“陈光标式”慈善又一次成了焦点。被称作“中国首善”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老总陈光标高调募集善款4000多万元,先分成几万个红包堆砌成13排供各界人士“参观”,然后直接交给西部贫困地区的老百姓。

  对于“作秀”说,陈光标一如既往地表态:“我做了10年慈善,有7年人家说我在作秀,我希望更多的人跟我来学这种作秀,因为跟我学作秀了,有更多的人得到帮助了,拿真金白银来作秀,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及时得到帮助。”

  低调不是陈光标的风格。陈光标一如既往地表示:“每个月我都会捐款,每次捐款都会把媒体叫来,把政府领导叫来,把接收方叫来。媒体宣传,加上政府领导也看到了,很多大企业马上就有了压力,看我陈光标做建筑垃圾的,挣钱那么不容易还月月捐款,他们被逼着也不得不捐些钱出来。”

  企业家要懂得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但是人家装作懵懂无知,外人也没有道理到家门口去张嘴要善款。如今,动辄挥霍千金饱餐一顿却不舍得给贫困山区希望小学捐张课桌的人还多的是。只要愿意做慈善就行,选择低调还是高调纯属个人兴趣。

  还记得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挽救131条生命,并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当时,陈光标在灾区拿出现金装在口袋里,碰到灾民就发,一天下午就发了十多万元。陈光标有啥可指责的?可惜的是这个社会需要人们去奉献的地方实在太多,一个陈光标实在太少。

  不过有个问题值得深思,很多慈善家为啥不约而同地“喜欢”亲力亲为,非要眼看着钱啊物啊手递手地放到受助人手里呢?另一位中国大慈善家余彭年把30亿元资产都捐做慈善之用。他让几千人重见光明,有中国的“诺贝尔”之誉。余彭年做慈善无数,虽不及陈光标高调游走,也同好“自己动手,做好慈善”。据说这实在是无奈之举。余彭年早年间曾向地方政府捐钱捐物,不料想过几年回访,发现不少善款打了水漂,捐的东西也改做它用。

  想想这道理也简单,自己赚的钱舍不得花,拿出来给需要帮助的人,要是这钱没帮了该帮的人,却鼓了一些人的口袋,换谁都不干。我们自己捐个书本还总希望知道这几本书要送到哪里去,更别说“人见人爱”的人民币,转几次手万一哪个环节“留一手”怎么办?审计署查出了共有2.3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被违规安排使用,谁能保证给哪家组织代办慈善肯定靠谱?

  个人慈善的兴盛正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尴尬。一些组织信不过,只好靠自己。身为江苏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的陈光标,却并不借助自己所领导的慈善组织和救助渠道,这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吗?一些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足,缺乏公开透明成为人们颇为诟病的问题。

  有趣的是同样做慈善,世界第二富豪、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准备将价值370亿美元资产,主要捐给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及其妻子梅琳达建立的基金会,让他们去决定怎么花这笔钱。慈善文化必然要与信任文化相连,而这份信任要通过相对独立的、成熟的机制去承载,它应该由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人士去完成。让人疑惑的是国内的慈善往往和各种行政机制交错在一起,运行机制复杂隐秘,其中玄机为外人所不能道也,而杂生于民间的各类慈善组织又良莠不齐,要么面临诸多政策障碍,要么浑水摸鱼缺乏有效监管。

  我们可以用刚刚起步来掩饰目前国内慈善事业发展的尴尬。但是既有慈善运行机制中的猫儿腻却不可被原谅,首先打通目前的慈善运行通道,鼓励民间慈善组织有序发展,以公开透明慈善为人们的爱心负责,这也许是“陈光标式”的慈善家最需要的。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