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15 11:4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5月15日 02 版 | 查看:3511次
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安顺路281号的“萍聚工作室”,如今成了周边多个老旧居民小区的“解忧杂货铺”。老百姓有什么烦心事,都可以来倾诉,寻求解决方案。
这是“明星”居委会大妈朱国萍退休后的新工作——上海市长宁虹桥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
作为基层工作者,她连续3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把在基层感受到的老百姓的期盼带进人民大会堂。老人配不上药、青年停不了车、小孩没处玩耍……社区里的每件小事都在她的“管辖范围”之内。
退休后,她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萍聚工作室”报到,服务范围从过去的虹储小区一个社区,扩展到上海市所有社区。“居民区现在很多年轻干部上任,他们特别缺少培训。”朱国萍除了提供大课培训外,还会针对不同社区遇到的不同问题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近30年的经验,不能浪费了”。
上海最早破题“停车难”的老旧小区
虹储小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位于上海中心地段的一处典型老旧小区;虹储小区又是一个“新型小区”,它的绿化率极高,小区内一步一景,健身、休闲、停车设施整洁齐备,居住舒适度很高。
在小区的醒目位置,可以看到居委会的服务范围、工作时间和联系电话;小区走廊上贴着志愿者的姓名、职业、特长、房间号,居民有困难随时可以找志愿者帮忙;垃圾分类宣传栏上张贴着“各楼组垃圾规范投放排行榜”,20个先进楼组被挂上墙。
4月24日,16号楼202室的周民主正在自家车位上洗车。他从家里打了一桶水下楼,洗车后的水可以直接流进车位底下的泥土里,方便、干净。
“以前这块地杂草丛生、乱糟糟的,现在变成底下是耐压草的停车位,新增车位10多个,还整洁美观。”周民主告诉记者,小区里过去停车位紧张,且没有固定车位,居民常常因为抢车位吵架、打架,有的人为了占车位每天用一个大花盆或者一辆自行车提前“占座”,引起很多居民的不满。
从“没有车位”到80%居民有地方、有序停车,朱国萍带领的虹储居委会只花了一个月时间。
虹储社区开了一次“停车坪听证会”,100多位居民代表和业委会、物业公司、居委会一起开会,朱国萍展示了停车坪规划,得到了100%赞成。一个月后,“创意停车坪”就诞生了。这里成为上海最早破题“停车难”的老旧小区。
1987年就搬进虹储小区居住的徐老伯每天都要到小区健身园里打太极拳。他告诉记者,小区健身园是由一处垃圾站改建而来的。1999年建成至今,“保存得像新的一样,每天有志愿者来维护”。
记者了解到,在朱国萍的带领下,如今虹储小区1000多户3000多位居民中有四分之一是社区志愿者。居委会为志愿者设立了“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社区,就可以得到同等时间的其他服务,无论是烧饭烧菜、电脑技术、医疗咨询,还是帮助找工作,全都能兑现。
“凡是难解的民生工程都要依靠居民参与,事前有民主决策,事后有志愿服务,目标是利益共赢维护家园。这样办事才有效率。”朱国萍说。
退休不退岗,从担责任到做公益
去年5月,朱国萍从社区工作岗位上退休。按原计划,她本可以像大多数退了休的老人一样回家买菜、做饭、带孙辈,但她总觉得自己一身的“小巷总理”的经验“退休”了可惜。
在虹储小区的大门右侧,“萍聚工作室”开张了。这是上海唯一一个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
“过去,我在虹储小区当书记,是责任。如今,我在‘萍聚工作室’当书记,则是公益,为基层提供好培训宣讲、咨询指导、公益招募、评估监督等服务。”朱国萍说。她一个上午常常会接到五六个咨询电话。
有居民在家里翻出已故老人的存折,却无法在银行取钱。“就2000元钱,还要叫老百姓去公证处公证。我改天陪他们去银行跑一趟。”朱国萍当即答应以“原居民区书记”的身份作证,帮居民拿回存款。
浦东洋泾街道、黄浦瑞金二路街道的相关负责人,来电向朱国萍请教:物业和业委会关系不好,居委会夹在中间怎么做?朱国萍快人快语:“居委会不要推卸责任,物业和业委会的事,都是居委会的事,你要冲在最前面,而不是夹在中间,不然要你居委会干什么?”
朱国萍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新型商品房小区里,居民都不认居委会,只认业委会,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的居委会干部作为不够。
每次培训居委会干部时,朱国萍都要求大家做到“五个必访”——对乔迁新居、生病住院、下岗待业、婚丧嫁娶、有家庭纠纷的居民“必访”。她坚持让居委会干部每月走访50户人家,熟悉1000多户3000多名居民。
居委会要处理的事情很琐碎,诸如水龙头打不开、锁坏了、楼上晾衣服滴水等,看上去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居民心中就是“头等大事”。“小事做好了,大事就成功了。”朱国萍介绍,虹储小区把“小事”安排得非常妥帖,比如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按摩;80岁以上的免费理发,卧床不起的可上门理发;90岁以上的免费扦脚;95岁以上的每年免费过生日。
这些点点滴滴的举措让居民感动,因而,治理小区也就更容易了。
居民福祉始终摆在第一位
1991年,长着一双大眼睛、扎着马尾辫的朱国萍初来乍到,她走进虹储小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居民有什么需求;2019年,梳着一头干净利落短发的她,走进上海的各大社区,第一件事,还是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
在长宁区虹东小区,不止一位老人向朱国萍反映“配药难”。有的老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根据上海市分级诊疗政策,他们可以到就近的街道卫生中心配药、取药。虹东小区地段优越,但距离街道卫生中心却有“尴尬的一公里”。这一公里路,如果走过去,老人们走不动;如果坐公交,往返于公交站台间也差不多要一公里。
虹东小区居委会书记支颖是个年轻人,她告诉记者,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始终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她请朱国萍来调研,看看怎么解决。
朱国萍后来指导支颖出具调研报告、申请报告等,到街道卫生中心、街道办、区卫健委都走了一圈,反映问题。在多方协调下,如今虹东小区的综合服务站里,多了一间便民药房。
便民药房每天8点到15点营业,可以刷医保卡,居民常用的心血管类慢性病药全都配齐。老人们只要拿着医生处方,就能过来买药。7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不能当场拿到药,则会有社区志愿者等药到货后送上门,“上午来拿,断货的话,下午就能给送过去”。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像这样“点对点”的服务,“萍聚工作室”一年来已经做了不下20件。朱国萍总是冲在第一线解决问题,“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么多的关怀,不是因为我个人有多厉害,而是因为我身后站了一大群社区居民,他们的福祉始终应该摆在第一位”。
朱国萍对居民“有求必应”,但对领导干部,她却更喜欢“实话实说”。
她曾在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提出基于基层工作经验的“五个担心”:基层管了不该管的事,费力不讨好;该管的事没人管,社会管理真空;统筹安排考虑不周,基层难以应付;流于形式,不能解决百姓的切身利益;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不能妥善解决。
朱国萍说:“基层在治理上碰到很多问题,居委会干部应努力做实事,对小区帮助不大的事不做。”她提出这“五个担心”是希望引起市领导重视,百忙中抽出时间,走进群众,听听百姓呼声,减轻百姓负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