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业 深耕细作 ——北京演艺集团成立10周年巡礼(组图)

发布时间:2019-05-06 19:52 |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9-04-29 第5版 | 查看:1492次

  

大型主题演出《新时代之歌》 

 

杂技《杆技——九级浪》 

 

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作品——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 

 

荣获国家级奖项作品  

2019年是北京演艺集团成立10周年。10年来,北京演艺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成立五周年的集团指明了发展方向;今年,习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做好新形势下文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实践者、见证者、书写者、讴歌者,北京演艺集团的10年,是融入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等伟大祖国奋进大潮中的10年。 

10年来,北京演艺集团以党建为引领,孜孜不懈,埋头苦干,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现了从“打基础、立梁柱、定规矩”到“强管理、树品牌、要效益”的发展阶段性转变,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资产量最大、艺术门类最丰富的国有演艺机构之一。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市推进市属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方案》的推动下,北京演艺集团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北京演艺集团的主业是创作演出。成立10年来,北京演艺集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完善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注重把集团推进改革和科学管理的优势,转化为艺术创作生产力和项目运作能力,探索发挥集团平台优势,逐步形成集团演出品牌生态,发挥矩阵效能,引导激励院团加强文艺创作生产,创新微观运行机制,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 

10年来,北京演艺集团先后组织所属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中国评剧院、中国杂技团等院团推出原创作品儿童剧《想飞的孩子》、评剧《母亲》、杂技《揽梦擎天——摇摆高拐》《杆技——九级浪》,投资电影《红海行动》,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中国杂技金菊奖和国际杂技“金小丑”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视觉效果奖等大奖。 

10年来,北京演艺集团组织所属院团先后新创剧(节)目232部,复排剧(节)目144部,集团年平均演出达到3714场次,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发挥了集团作为创作生产文艺精品、繁荣发展首都文艺事业的主力军作用,为丰富首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首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加强集团战略支撑平台建设 

服务院团创作演出主业开展 

北京演艺集团成立10年来,在保持各院团自身特色基础上,积极探索走转制院团集团化发展道路,努力创新微观运行机制,推动集团及院团做优做强做大。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坚持聚焦主业,集中精力办好所属院团,推动出人出戏出效益。 

一是着力加强顶层规划设计。为了更好肩负起深化院团改革的使命,实现两效统一和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 10年来,北京演艺集团重点围绕创作演出主业,对演出上下游各环节进行贯通深耕,依托“五条线”管控服务体系(党建、艺术生产、财务资产、人力、法律),持续打造和升级集团战略平台,推动形成集团上下贯通联动、演出资源整合融合、市场分布内外相济的集群化、内生式良性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方向的进一步清晰明确,有利于集团不断完善和加强对院团的服务管理,集中精力聚焦主业;有利于引导院团潜下心来搞创作,做到出人出戏出效益。 

二是探索建立演出全产业链条。演出全产业链在弥补舞台艺术无法工业化复制的天然成本劣势、建立集团化闭环发展生态、服务集团及院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集团重点围绕剧场运营、市场开发、舞美制作、票务销售、艺术培训、演出经纪、衍生产品等演出上下游环节,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搭建、舞美资源整合、票务资源整合、剧场资源平台搭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努力降低演出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目前集团演出全产业链条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对未来不断提高优质演出内容的创排输出能力和水平,推动传统演艺行业发展方式优化和升级,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积极补足转制院团资产管理短板。当今文化产业发展,创意和资本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文化企业有别于工业企业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重创意、轻资产,企业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院团没有资产,特别是没有可经营的良性资产,仅靠生产出的舞台作品这种无形资产,且又面临成本劣势,创作生产经营理念如果再不紧跟时代,不尽快适应“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和接受习惯等发生的新变化,能勉强维持已属不易,壮大发展就更难。 

北京演艺集团成立后,一直高度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始终坚定补足资产短板,坚持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特别是在增量方面,大力协调推动北京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国家体育馆成功划转移交北京演艺集团。此外,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市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推进市属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方案》对北京歌剧舞剧院剧场建设项目原址重建、亦庄文化演艺中心项目开发建设、北京国际儿童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北京南部地区演艺中心建设等集团所属转制院团剧场建设项目进一步予以明确。目前,集团正按照改革发展方案的要求,积极协调推动项目早日落地,努力解决困扰转制院团多年的缺乏固定演出阵地问题。随着项目的落地建成,转制院团因为创作演出没有阵地、人很难拢得住、气很难聚得起的状况将得到扭转,集团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演出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实现资本有效运营将具备一定操作空间,院团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创作上一投入、报表上不好看、考核上受影响”的现象将得到改观。 

提高艺术生产组织化程度 

力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 

当前,随着人才的流动和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发挥,国有院团传统的艺术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重大主题文艺创作生产往往需要集中各方资源和力量集中攻关,演艺集团作为一个更大的产业发展平台,在这方面具有院团单打独斗所不具备的优势。成立10年来,北京演艺集团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提高艺术生产组织化程度,确保重大主题文艺创作生产,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建立支持院团艺术创作生产的机制,探索从集团层面实施“三大工程”扶持院团创。其一是实施选题论证扶持工程,重点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在选题征集和加强策划论证等方面给予支持。其二是实施剧本孵化创作工程,启动优秀剧本孵化计划,在创作采风、创作力量、剧本研讨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源头介入,积极建立创作人才库,必要时集中力量攻关。其三是实施重点剧目扶持工程,鼓励重大题材、现实题材、北京题材剧目创作,探索从集团层面在创作、孵化经费和宣传推广上给予一定支持。其间,坚持开门搞创作,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动建立创作长效机制,拓宽创作思路,积累创作素材,组织引导院团创作出更接地气的高峰作品。 

二是加强发挥资金对创作演出的引导激励作用。从集团层面,用好重大选题策划专项资金。重点以专项资金为抓手,加大集团层面对艺术创作生产的支持引导力度,调动整合优势资源,集聚行业优秀人才,策划重点选题,培育优秀作品,推动良好创作氛围形成。从院团层面,更加有效地发挥增量资金作用。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等领导、支持下,重点以资金分配为手段,稳定院团创作信心,给予院团创作演出资金保障,推动院团多出作品、出好作品,鼓励院团多演多挣、员工多干多得。 

三是不断完善集团艺术创作生产管理体系。目前,集团成立了艺委会,定期召开艺术创作生产工作例会,集团拥有《新剧本》杂志和《京演艺术报》,这些平台和工作机制,为院团剧目创作从策划立项、人才资源协调到排演跟踪指导和宣传推广等,提供了全方位有力支持。近年来,集团注重发挥大项目平台的辐射带动效能,重点以梦想成真五月演出季、奥林匹克公园音乐季、“冰雪之约”演出季等重大演艺项目为抓手,汇聚行业优秀人才,加强成果展示,特别是将各院团推向台前,集中展示亮相,有效引导激励了各院团更加集中精力抓好创作,促进了艺术生产工作开展。 

2018年,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集团组织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中国评剧院推出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儿童剧《北京童谣》、评剧《藏地彩虹》等多部优秀原创大戏,获得业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未来集团将继续提高艺术生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调动院团自身的创作积极性,不断探索和丰富集团化发展道路下院团重大主题文艺创作生产的生动实践,努力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的伟大征程中,发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时代强音。 

提供更为有力和精准的资金政策支持 

提高精品文艺创作生产保障水平 

北京演艺集团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改革配套政策的研究和跟进,并提出意见建议,千方百计为转制院团协调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2018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等的支持下,北京演艺集团积极争取并推动转制院团场租直补、排演定额补贴标准等相关扶持政策落地,为院团提供更为有力和精准的资金政策保障。随着配套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集团积极发挥好作为一级管理平台的作用,引导激励转制院团把资金政策真正用好,用出效益,创新微观运行机制,补充发展能量,积蓄发展后劲。目前,转制院团演员的演出收入得到提高,院团创作演出、人才培养、考核分配三者之间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对剧(节)目创作的涵养积累非常有益。 

一是在全国率先推出院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2016年,为促进院团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进一步落实经营责任、真正实现“三个不一样”,北京演艺集团在全国率先推出首部规范完整的院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充分考虑院团创作、演出核心业务基础上,统筹制定了包括9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在内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年薪和任期考核直接挂钩。该指标体系通过按比例量化分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以明确的导向和要求,有力地引导院团把精力集中到生产经营上,激发了院团的内生发展动力,在加快构建两效统一体制机制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也为国家有关指导意见的出台贡献了北京经验。 

二是进一步提高资金的服务保障水平。为提高文艺创作生产资金保障水平,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集团研究制定了有关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是根据创作进度安排资金,加强过程跟踪指导,优化现有财务项目核算内容,建立科学配套的财务核算体系。同时全面加强财政扶持资金统筹规划,加强各院团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分析研究,加强服务管理,强化绩效理念,改变了院团过去相对粗放的艺术生产模式,建立了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相适应的艺术生产规范化流程,以更加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实现了出人出戏出效益目标。 

三是努力加大正向反馈激励力度。为发挥导向作用,北京演艺集团明确提出,对院团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的作品(政府保留的全国性文艺评奖目录)以及世界级重要奖项的作品,在无“一票否决”项目、完成基本经济指标的情况下,在年度绩效考评中予以重点考虑,加大年终奖励力度,并在统一要求的区间内,对下一年度财务预算指标予以酌情考虑。此举将有利于推动院团结合自身特点,加强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同时发挥特色,守正创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未来几年,集团将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首都文化,以及怎么样建设首都文化,积极进行探索实践,提高政治站位,树立首善标准,紧扣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2022年党的二十大和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时间节点,聚焦“一核一城三带两区”,聚焦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加强重大题材、现实题材、北京题材创作,努力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气派、首都水准、北京特色的优秀作品,为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首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版文字图片均由北京演艺集团提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