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为什么中国是过去40年中唯一没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国家?(图)

发布时间:2019-04-27 22:02 | 来源:澎湃新闻 2019-02-22 08:28 | 查看:2545次

  我国改革开放在过去40年取得的成绩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人均GDP只有156美元,世界上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人均GDP是490美元,我国连它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达到。

  像世界上贫穷的国家一样,中国当时有81%的人生活在农村,84%的人口生活在一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之下。同时我国也是非常内向的经济,出口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进口占5.6%,两项加起来只有9.7%。出口的产品中75%以上是农产品(5.310,-0.11,-2.03%)或是农业加工品。

  在这么薄的基础上,1978年到2017年间,中国经济取得了连续39年平均每年9.5%的增长速度,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能以这么高的增长速度持续这么长的时间的增长,更何况我国的人口这么多、底子这么薄。而且我们是改革加上开放,开放可以用国际贸易来衡量。

  过去39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达到14.8%,在这样的增长速度下,

  2009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中国的出口数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97%以上的出口产品是制造业产品,所以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2013年中国贸易,即进口加出口总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201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8640美元,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将近八亿人摆脱国际贫困线标准,对过去40年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同时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作出了很多了不起的贡献,最明显的是在1997年、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中国继续以强劲的增长带动了周边国家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同时中国是过去40年中唯一没有出现金融经济危机的国家。

  我国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

  走自己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摸着石头过河,推进渐进双轨的转型方式,

  对过去建立起来的、违反比较优势在开放竞争市场中没有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转型期的保护,

  同时放开准入并因势利导符合比较优势、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因而,取得了稳定并快速的发展成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上主流的看法是,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如果要向市场经济转型就应该按照“华盛顿共识”,推行“休克疗法”,把政府对市场的各种干预扭曲一次性取消掉。

  可是按照“华盛顿共识”进行转型的其他国家碰到的是经济崩塌、停滞、危机不断,在80、90年代转型的时候,他们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比在60、70年代的时候低,危机发生的频率比转型之前更高。因此有些经济学家,把80、90年代称之为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迷失的20年。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摆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当时由于发达国家比较发达,发展中国家的知识界、决策界普遍存在着一种心态,认为发达国家的发达一定有它背后的道理,把这些道理学会拿回来就可以帮助自己的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但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将近200个发展中经济体,虽然经过近三代人的努力,到目前为止能从低收入进入高收入的只有两个经济体,一个是我国台湾,一个是韩国。中国大陆很可能到2025年的时候,成为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个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经济体。

  1960年,全世界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到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发生之前只有13个中等收入经济体进入高收入,而这13个经济体当中有8个是西欧周边的欧洲国家,本来差距就不大,或是石油生产国,其它5个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从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绝大多数的发展中经济体长期陷入低收入陷阱或是中等收入陷阱。

  从二战以来少数几个成功和绝大多数不成功的经济体的比较当中我发现,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主流理论来制定政策而取得成功的,而少数几个成功的经济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政策在推行的时候,从当时主流理论来看是错误的。

  比如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在追求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化,当时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推行进口替代战略,以政府主导来配置资源,发展现代化的资本密集型大产业,推行这种战略的经济体都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少数成功的东亚经济体,他们却是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小规模产业开始,推行出口导向而不是进口替代战略。

  这种发展方式当时被认为是错误的,认为发达国家发展的是那么先进的产业,一个发展中经济体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加工业如何可以赶上发达国家,但是实际赶上的就只有少数这几个。

  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所有的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国家都从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式转向市场经济,当时的主流理论是新自由主义,倡导“华盛顿共识”,主张用“休克疗法”一次性消除各种政府干预扭曲,以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按照这个方式来转型的国家都遭遇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而少数几个像中国、越南、柬埔寨取得快速的发展,他们和我们一样是采用双轨渐进的改革模式。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主流理论来自于发达国家经验的总结,理论中自觉不自觉地就把发达国家的条件作为理论的前提,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条件不一样,因此拿发达国家主流理论到发展中国家来应用,必然会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问题。发达国家由于自身条件也在变化,盛行的理论也是隔十年、二十年就被新的理论取代,如果发达国家的理论在发达国家都做不到“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那么拿到发展中国家来怎么能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谈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必然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必然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海归群体要抓住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机遇,承担我们的责任,立足于中国的土地来进行理论创新。

  理论的适用性决定于前提条件是不是相似,来自于中国的理论创新不仅能够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与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怎么样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跟其他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的条件比较相似,中国的理论创新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解决他们的问题也有比较大的帮助。

  2012年,我从世界银行回来以后,一直在倡导总结于我国发展转型经验的新结构经济学,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基础设施不断改进、各种制度安排也不断随着经济发展而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有有效的市场,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也要有有为的政府,来克服市场失灵。在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市场失灵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市场有效以政府有为为前提,政府有为目标的目的则是让市场有效,所以政府有为以市场有效为依归。

  新结构经济学自提出以来,在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重视,像埃塞俄比亚,它是非洲最贫穷的内陆国家之一,如果按照主流理论来看,要发展经济就应该先完善各种制度安排,根据世界银行的指标,在2012年的时候埃塞俄比亚的营商环境指标在全世界排名第127位,2017年按照世界银行指标,它在全世界排名倒退到第156位,从主流理论来看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发展一定会恶化。

  但是根据新结构经济学所讲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思想,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全国基础设施差、营商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毛主席所讲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仗的方式来建立经济特区、工业园,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搞好,保证供电,实行一站式服务,创造局部有利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迅速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成竞争优势。

  结果,外商直接投资从2012年的1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4.2亿美元,在非洲国家普遍出现去工业化的情况下,埃塞俄比亚2012年到2017年工业产值翻了两番,年均GDP增长高达9.7%,成为非洲乃至全世界在同一时期增长最快的国家。

  新结构经济学在东欧国家的波兰也得到了应用,波兰是从1989年开始进行转型的国家,当时受到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影响,取消干预扭曲,政府的功能局限于提高教育、维持社会稳定,在这样的改革思路下,新的产业发展不起来,缺乏合适的就业机会,造成国内大量的劳动力流到英国、爱尔兰、法国、德国。

  2016年10月波兰的法律和公正党在选举中获胜,是1989年以来第一个政党在选举中获得过半数席位,可以单独组阁,上台后随即宣布要制定国家发展计划,当时大家很好奇,是否要回到计划经济,负责这项工作的副总理兼财政部和发展部部长莫罗维茨基,公开回复是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理论,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来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效果不错。

  莫罗维茨基去年12月升任为总理,今年一月份我在达沃斯论坛和他会面,并去参加他的公开演讲,他提到讲波兰的人口占整个欧盟的十分之一,去年波兰的新增就业占整个欧盟的70%。上个月我到波兰参加会议,发现波兰变化很大,波兰人开始回流,并吸引了乌克兰等国家的人到波兰来工作。

  任何理论都是一个简单的逻辑体系,而且是越简单越好,那么,何者为重要的理论?其实理论的重要性不取决于逻辑本身,而取决于它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发生在重要国家的现象就是重要的现象,解释重要国家现象的理论就是重要理论。

  这也是为什么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学理论创新、经济学大师大部分是在英国,因为工业革命以后到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一直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美国,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心也逐渐转移到美国。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2030年前后,中国会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发生在中国的经济社会现象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解释中国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会是最重要的理论,这是给所有中国知识分子包括海归群体,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理论的作用在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立足于中国的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创新,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解决我国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贡献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时,现在世界上85%的人还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同为发展中国家,条件较为相似,来自于中国的理论也对其它发展中国家解决他们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会有更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这样的努力也同时可以提升中国的话语权、软实力,贡献于百花齐放春满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本文系林毅夫在“中国海归群体与改革开放40年——2018第四届海归中国梦年度盛典”上的讲话)

  (林毅夫:长安街读书会成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

  注:授权发布,转载须统一注明来自长安街读书会公众平台:changanjie-read。

  本期责编:程子茜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问政智库丨林毅夫:过去40年中国为什么没发生过金融危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