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6 16:14 | 来源:新华网 2019-04-24 21:02:52 | 查看:1034次
新华社长沙4月24日电 题: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写在第四个中国航天日之际
新华社记者胡喆、谢樱
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火箭飞天、卫星遨游……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4月24日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当前,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探索浩瀚宇宙的伟大事业更加行稳致远,航天梦想实现的脚步越来越近。
探索浩瀚宇宙:中国航天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北斗组网”到“嫦娥探月”,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2018年我国共实施39次宇航发射,成功将104颗卫星发射入轨。
2018年,北斗导航卫星全年成功发射18颗,全球组网卫星基本系统完成部署,形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能力;2019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过去一年,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在轨交付,标志着我国高能天文研究进入空间观测的新阶段;实践十三号高通量卫星在轨交付,进一步满足航空、航海、铁路互联网通信用户接入需求。
同时,高分五号、高分六号卫星交付投入使用,提升了业务服务能力。风云二号H星及风云三号D星正式交付,8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稳定运行,为“一带一路”沿线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防灾减灾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虹云、鸿雁”等卫星互联网星座新兴业务深入论证,蓄势待发。
今年,我国还将迎来长征五号复飞、嫦娥五号从月球采样返回等一系列重大航天活动,计划实施高分七号、北斗导航、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重大工程任务以及天琴一号等空间科学卫星发射任务。
传承航天精神:“越奋斗才会越强大”
实践证明,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中国航天事业正是梦想、创新与实干的结合,是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的结果。”在第四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深有感触地说。
前不久,杨利伟与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黄纬禄之女黄道群等,来到中国空天防御事业发祥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共同见证国内首座钱学森与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航天四老”雕像落成。
杨利伟说,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北斗、探月”,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突破的秘诀便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如今已90多岁高龄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亲历并参与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大向强的奋斗历程,他说:“航天事业无疑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挑战的事业。现在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已经迈上国际一流水平。”
亿万颗心,牵挂航天;千万双手,托举航天。中国航天事业的背后,既离不开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离不开无数个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从不是一蹴而就、敲锣打鼓就轻轻松松实现了的,而是在艰难困苦中,奋斗淬炼出的‘烈火真金’。无论站得多高、飞得多远,都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越奋斗才会越强大。”张履谦说。
“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富足,航天精神是我们永远离不开的宝贵财富。”钱永刚说。
共享发展成果:航天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璀璨的烟花绽放在湘江之滨,古老中国火药焕发出的精彩与新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交相辉映。今年航天日主场活动在红色热土湖南省长沙市举行,系列活动中,一场名为“中国/联合国 航天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大会吸引了中外嘉宾的目光。
在长沙,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国家航天局主持发布《中国航天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声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闪耀星城长沙。
此前,国家航天局还在北京向全世界发布了嫦娥六号及小行星探测任务的合作机遇公告,并向在嫦娥四号探测任务中共同合作的荷兰、瑞典、德国三国交接了科学载荷探测到的科学数据,中国航天的大门再次向世界敞开,航天国际合作的步伐更加坚定。
近年来,观“风云”、知天象,用“北斗”、不迷茫……越来越多的航天高科技正悄然幻化成“身边的科技”,不断便捷百姓生活;同时,航天技术也正通过高分专项、航天云网等创新平台,服务国民经济建设、赋能各行各业,让全民共享航天发展最新成果。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中国在积极推动深空探索和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向全球张开双臂,扩大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人类科学事业发展,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