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5 09:27 | 来源:辽宁日报 2019年04月25日 | 查看:5459次
杨蕙伊(右二)和妈妈(右一)、姥姥(右三)、姨妈在一起,她特别感谢亲人对她的呵护。 李颖满面笑容地听女儿为她弹奏钢琴。 今年48岁的李颖,原是阜新市煤炭博物馆讲解员。23年前,她的女儿杨蕙伊早产降临人世,后被医生诊断为脑瘫。为方便带女儿看病,李颖毅然辞去工作。通过摸索和自学,李颖自创一套康复训练方法,帮助女儿康复。如今,杨蕙伊走路正常,说话流利,还会游泳、画画、弹钢琴。为了帮助更多像女儿一样的孩子,2005年,李颖用多年积累的康复经验,开办了阜新市爱心启智园。近几年,入园进行康复训练的儿童始终保持在130人以上。 4月15日17时,在阜新市凯旋帝景小区一楼内,一名中年妇女将切好的水果放在餐桌上,“学一天了,休息一会儿吧,吃点水果。”餐桌边上,女孩没有回应,继续通过电脑看视频课程,还不时地在本子上记录着知识要点,“自考第一科马上就开考了,我得抓紧复习。” 类似的情景几乎天天上演。中年妇女的名字叫李颖,是阜新市爱心启智园的园长;低头学习的女孩叫杨蕙伊,是李颖的女儿。在完成启智园内的日常工作后,李颖每天都按时回家,为女儿备考做好后勤保障。 “从普通幼儿园到普通小学、初中、中专,一直到大专毕业,我女儿战胜了一个个不可能,她是我的骄傲,她的经历让我知道脑瘫孩子是可以康复的。”说起女儿,李颖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1996年1月,李颖的女儿杨蕙伊出生,比预产期早60天。俗话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杨蕙伊8个月时还不会翻身。“我看孩子的眼神很正常,所以当有人说蕙伊不正常的时候,我会不高兴。”李颖说,其实她内心很害怕。她一度天真地以为,杨蕙伊发育迟缓,只是因为早产。 直到杨蕙伊18个月时,仍没有翻身的迹象,也没开始冒话儿,李颖沉不住气了。她带着女儿到医院检查,医生给出的缺钙结论,让李颖很欣慰。回到家后,她按时为女儿补钙,晒日光浴。一晃6个月过去了,杨蕙伊仍没有任何起色。 李颖不敢怠慢,为方便带女儿四处求医,她毅然辞去阜新市煤炭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1998年秋,她带着孩子去沈阳的医院检查,这回被告知是脑发育不良。“听到这个结果,我感觉像天塌了一样,美好的憧憬全破灭了。”李颖说,接下来的半年里,她带着孩子走遍了沈阳各大医院,多数医生给出的诊断是脑瘫。 此后,李颖踏上了有病乱投医之路。120元一盒的针剂,她一次买了13盒。可经过近半年的治疗,杨蕙伊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 李颖梦想着有一天女儿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行走和说话,为此,她从没有放弃四处寻医问药。听说一名老中医在治疗脑瘫方面有经验,她立刻带着女儿去就诊,医生给出针灸治疗的方案。担心不到4岁的女儿受不了,她就以身试针;汤药苦,她千方百计地哄女儿喝下去……可种种努力都是徒劳的。“一服汤药1000元,连吃了半年,加上针灸辅助治疗,钱没少花,还是不见效果。”李颖陷入痛苦的回忆之中。 从18个月到48个月,李颖花在杨蕙伊康复方面的费用高达4万元。时间在焦虑中慢慢流逝,耐心、希望也在一天天慢慢消退。李颖不知所措,茫然痛苦。2000年盛夏的一天,她家里来了客人,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雪糕时,杨蕙伊含混不清地说出“拿来”二字。“当时我就想,孩子是有表达意愿的,继续康复没准儿能成功。”李颖说。 摸索康复的办法从细心观察开始。李颖觉得女儿说话不清楚的原因是舌头硬,再就是唇部无力。于是,她试着垫块纱布用手指拽女儿的舌头。她一边拽,一边反复教女儿说“妈妈”。渐渐地,杨蕙伊能叫“妈妈”了。 语言能力有了突破,李颖趁势决定培养女儿的行走能力。为了增强女儿的腿部力量和四肢的协调性,李颖狠心让女儿爬楼梯。功夫不负有心人,杨蕙伊终于能走稳了,但走出的是曲线。李颖想出一个土办法,她让女儿在马路牙子上行走,锻炼走直线。为了锻炼女儿手的灵活性,李颖把红豆、黄豆混在一起,让女儿挑出红豆。 每天按时段进行重复训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但李颖意识到一些方法还不够专业,她托朋友买来特教学校使用的教材,每天认真研读。通过自学,李颖进一步掌握了康复训练的方法和要领,杨蕙伊的各方面能力一天天强起来。 正当李颖重新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时,她和丈夫在是否给予孩子继续治疗等问题上产生分歧并导致离婚,母女俩的生活又一次陷入困境。好在李颖写得一手好字,因此获得了一份兼职教硬笔书法的工作。那段时间,杨蕙伊的说话、行走能力快速提升,不久后被送进一所普通幼儿园。如今,她已从专科学校毕业,正在通过自学考试争取获得本科文凭。 李颖的付出终得收获。记者眼前的杨蕙伊身高1.65米,走路正常,说话流利,还会游泳、画画、弹钢琴。 “感谢妈妈当年的不离不弃和辛勤付出,把我从一个脑瘫孩子变成正常孩子。”未等杨蕙伊说完,泪水就从李颖的眼里涌出。 为了让女儿的康复效果达到最佳,李颖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以便与有同样经历的家长交流康复技巧和经验。她了解到,因家长疏忽,很多患儿错过了最佳康复期,“要是有一个专业康复机构就不会耽误这些孩子了。”2004年,李颖萌生了创办一个康复机构的想法。但这一想法遭到了母亲的极力反对,“你还嫌不够累吗?你要是干这个,我就跟你断绝母女关系。” 李颖没有因母亲的反对而打消念头,因为她知道积累的宝贵康复经验能帮助很多家庭,这一步她得走下去。2005年,在阜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办的创业培训班上,李颖获得灵感,她一周没出门,吃了7天方便面,完成了周密详尽的创业企划书。 思路有了,可启动资金怎么办?李颖的母亲虽然口头上反对李颖干康复这一行,但在关键时刻还是给予她最大的支持。李颖用母亲借给她的6000元钱租了一处住宅楼,简单装修后,2005年9月,阜新市爱心启智园开园了。李颖既当特教老师,又当生活老师。 爱心启智园成立一年后,李颖前往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进修,2012年又到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进修班学习。此外,几乎每年她都参加中残联和省残联举办的康复训练培训班学习。经过多年学习,李颖获得了国家听力语言训练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等证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颖积累的康复训练经验越来越多,康复教师队伍也壮大到24人。近几年,前来爱心启智园康复的脑瘫、自闭症、智障、听障四类患儿数量始终保持在130人以上。李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耐心与爱心呵护这些患儿,每天向孩子们问好,并和老师一起陪孩子们练发音、做康复……时间长了,很多孩子不再管她叫园长,而是直接叫她“园长妈妈”。 为了让爱心启智园的孩子早日康复,李颖在园内开发了外教课、沙画课、艺术治疗课等特色课,力争让每一名来园康复的儿童既能接受优质的康复训练,又能根据兴趣爱好学到知识和技能。2017年以来,共有38名儿童走出爱心启智园,进入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开启了他们的求学新里程。2017年7月,启智园学生在中国沙画秀“书香杯”第三届全国少儿专业沙画大赛中获铜奖;在去年辽宁省首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启智园的19名学生获得37枚奖牌。 李颖的付出也获得了多个部门的嘉奖。2009年李颖被阜新市妇联评为阜新市优秀母亲,2011年被省妇联评为辽宁省优秀母亲,2016年被评为“辽宁好人·最美人物”。 补记 爱心与耐心 采访中杨蕙伊坦言,能做李颖的女儿是她的福气,“要是换到其他家庭,我的命运就有可能被改写。”她认为,她能有如此好的康复结果,与深厚的母爱密不可分。正是因为爱,她的母亲始终对她不离不弃,竭尽全力帮助她康复。 积累了多年康复经验的李颖则认为,帮助特殊需要儿童康复的关键是爱心与耐心。 首先要有爱心。无论是患有自闭症、智障、听障还是患有脑瘫的儿童,还是他们的家庭成员,心灵都经历过重创。对于他们,只有以非凡的爱心,才能为其“疗伤”,帮助患儿家长重树信心,坚持为孩子进行康复治疗。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家庭,康复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即使家庭条件比较好,四处就医也可能导致家庭贫困。 为了让一些困难家庭不放弃希望,只要有家长将孩子送到爱心启智园,不论能否出得起康复费用,李颖都欣然接收。她说:“我的亲身经历,让我能体会到这些家庭的无助与绝望,我要尽力帮助他们。” 对于困难家庭,李颖会主动提出免收学费或学费打折。她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对单亲家庭、城乡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孩子,可减免康复训练的费用。自开办爱心启智园以来,李颖共为380名特殊需要儿童减免学费近百万元。 其次要有耐心。李颖强调,耐心是特殊需要儿童康复成功的保障。特殊需要儿童的康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和韧劲,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来达到康复目标。李颖特别要求园内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许对学生急躁,要耐心反复讲解,循循善诱。 李颖说,有一种坚持的力量叫水滴石穿,有一种功夫叫水到渠成。只有坚持以爱心和耐心帮助特殊需要儿童,才有成功的可能。 李颖如今还有一个梦想,就是为特殊需要儿童创建一个集托养、康复教育、职业培训、就业工厂为一体的福利性机构,让他们和所有健全人一样,拥有美好的明天。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