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2 21:18 | 来源:求是网 2019-04-19 12:15 | 查看:9714次
编者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文艺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指出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是精神事业,“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个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相关论述。求是网摘录了部分,一起学习!
一、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不能没有”
一个灵魂的创作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
两个“十分重要”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
重要事业、重要战线
党对文艺工作历来高度重视,这是因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不能混乱”
不接地气不行
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文化文艺不接地气不行,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要把好脉,中国身体怎么样,如果有病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来治,对这心里要透亮透亮的。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
走捷径成不了大家
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着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
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魂的躯壳
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不让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只是表面文章
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四个坚持”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志。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社会影响力大,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