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30 22:18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03-29 14:41 | 查看:840次
作者:涂涂
继在柏林电影节口碑炸裂,导演王小帅和他执导的影片《地久天长》继续火爆。
只是,现在引领话题的是王小帅的露骨营销。文案中,王小帅表示,《地久天长》可以是大家“泡哥泡妹的小技巧”,称“可以选离住地远一点的电影院,这样一起泡在影院三个小时……等她哭的时候递上纸巾,随手牵住她的手,结束后已经凌晨了,你们就这样过了初夜。然后就有了充足的理由送她回家,再然后嘛……”
这一露骨且充满暗示的宣传文案,招致一片嘘声。尽管王小帅迅速回应,称“看来我不适合搞营销,就是想说喜欢的一定要多转发推荐!”但网友仍表示难以理解,认为有些用力过猛,有论者甚至认为,这表现出导演“骨子里对女性观众、甚至女性群体的轻视”。
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语言的边界就是你世界的边界。这句话用来形容王小帅的意外被刷屏,合适得很。推销影片当然可以放低姿态,哪怕低到尘埃里,但不能走偏到扯上什么泡妞的“技巧”。这样的笑话实在太笨拙,一点儿也不好玩。
《地久天长》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两户普通家庭历经近30年的情感纠葛,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出宏大历史的变迁。“具象生活”的背后是普遍的人情人性。影片在柏林电影节的表现,以及豆瓣的评分等,均佐证了它的高品质。即便其后3000多万的票房没有达到各方预期,但采取如此低俗的宣传方式降格以求,仍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
文艺片票房不佳、不确定,并非《地久天长》一例。一直以来,都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形。不要说《地久天长》还斩获了3000多万票房,事实上,导演杨德昌的《一一》没有发行,导演李安的《与魔鬼共骑》在美国也没有上映。
个中原因很复杂,有影片本身的因素,也有受众的因素,或许也与时代情绪、时代风尚有一定关系。近年来,文艺片有回暖迹象,但指望一部三个小时长、完全缺乏激烈冲突的文艺片大热,显然是不现实的。
一者,与其怪观众不买账,不如反观自身。民众当然需要文艺片,但文艺片也要考虑受众需求,体察接受心理。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语境下,要充分考量3个小时观影时间对于普通受众的考验。
再者,与其露骨宣传,不如淡定沉着。既然坚定不移,就不妨多一份淡定,少一些焦虑。像现在这样,情怀与格调全盘失守,只剩下生意,对于影片、对于导演的形象未必就是好事。花式推广并无问题,但进退失据,自降底线就是问题了。
其实,公众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从来就不曾消失;文艺片草蛇灰线般的游走轨迹,从来都隐伏于世道人心。
说到底,文艺片春天的到来,有赖于影片本身,有赖于一代观众的成长,也有赖于时代的整体氛围。(涂涂)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