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知” (2图)

发布时间:2019-03-23 19:17 | 来源:齐鲁网 2018-09-25 20:08:09 | 查看:809次

齐鲁网9月25日讯 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9月26日到27日在曲阜举行,本届论坛共吸引25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名专家学者,他们将在大学堂以“同命同运 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开展高端对话。此次论坛作为山东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突出思想文化特色,传递中华文明理念。自9月25日起,闪电新闻将邀请尼山论坛理事会成员和参加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独家专访。

9月25日14:00,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崔真真对话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朝明,探讨真正的文化自信如何“终将抵达”。

许多人在世界文明面前感到迷茫、在西方文明面前感到卑微,其实缺少的是对自身文明符合历史真实的认知。

杨2_副本.jpg

杨朝明表示:“我们之所以进行文明对话,实际上我们建立在一种自信的基础上,在比较中我们互相鉴别、互相吸取。中华文明立足于自身,我们把握自己的主动权、话语权。在和不同的文明进行交融、对话中,更能看到,我们文化的一种特性,更能理解我们自己文化的特质,也更理解我们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当我们真正理解到这一点,就会发现我们中华大道,实际上追求的是王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为公’这个‘公’非常关键,公与私相对,不自私就是公,公就是公德意识、公共意识,就是人的社会性存在。当一个人明白,自己不仅仅是个自然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人的时候,他就必须明白,我想怎么样和应该怎么样两者之间矛盾的时候,如何去处理它。”

有文化自知,人们才能有更强的文化自信,那么文化自知和文化自信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杨朝明表示:“中华文明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龙山时期,礼制已经形成了。后来儒家说,礼者理也,礼仪的礼就是道理的理,道理如此。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谁出门的时候不从门里走呀?有些人为什么不从门里走呢?所以孟子也说,礼就是门,义就是路。在很多孔庙里都有礼门义路。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走路当然要从路上走,不能从草坪里走。我们出门的时候当然要从门里走,不能从窗户往外跳,所以就是道理。”

杨4_副本.jpg

每个人在社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应当做好自己所需要做到的东西。中国几千年来,慢慢地随着社会的变化,慢慢进行调整,所以中国文化形成了这么一个体系。这种体系让我们去认知它,去走进它,进而懂得它,去遵循它,这个民族就一直和睦和和谐。

(闪电新闻记者 崔真真 朱志翔 韩盼盼 尹承谦 王安琪 报道)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