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23 18:54 |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9-03-03 05版 | 查看:1148次
本报记者;吕巍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我能一眼认出这样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深深地、热烈地、忠诚地、相依为命地相亲相爱着。”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家长教育学》中,用这样两段话形象描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春团拜会上,也多次提及家国情怀、家风建设。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跟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但这扣子该怎么扣,家长未必全然知晓,扣错了将会以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快乐作为代价。此次两会,民进中央就从家校合作、缓解焦虑、营造教育环境等角度深入剖析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成长路径。
从冲突时发到良性互补
据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报联合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九成以上的班主任认为家校沟通存在问题,排名前三位的问题分别是“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参与沟通的积极性不高”“与家长教育理念不一致”。“三点半难题”“家庭教育缺位”“家长微信群管理不当”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在民进中央看来,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学校和家长在家校共育过程中的责任边界不明确;学校开放度不够,家长参与学校工作不够深入,对孩子在校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学校和家长对教育理念共识度不高,难以形成合力。
“应首先在家校携手方面下功夫,推动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良性互补关系。”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
民进中央建议在学校章程建设中完善家校共育的条款设计,指导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全体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国家关于家长不同于学校和老师的监护责任和权力、权利,帮助家长区分自己和学校的学生安全责任分工,为预防、缓解、消除家校矛盾做好铺垫。同时,进一步完善家校联系机制,明确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模式,设立家庭教育专项基金。
“此外,还应通过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日常交往联系,增进家校信任。”朱永新表示。
对焦虑情绪说不
民进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家长大部分不了解教育常识,对教育的目标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么听之任之,要么人云亦云。2018年,新浪教育发布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结论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社会环境因素引发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程度最高,集中在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上瘾、课外培训等问题上。
“帮助家长们了解子女品行教育、亲子关系的科学知识,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方法,知晓包括家庭教育政策等在内的与其子女升学、教育分流密切相关的教育政策内容十分必要。”朱永新说。
规范要求家长配合、支持学校教育的具体内容“不宜超标”也是民进中央的建议之一。
他们提出,不宜布置过多超出学生身心特点、超出学生能力发展阶段、不符合教育规律,主要依靠家长完成的手工操作、PPT展示,或机械式背诵记忆的应试教学内容,减轻家长教育孩子的压力,特别是精神压力和时间成本。
共同营造爱的氛围
有人说,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不需要考试,却需要一直学习。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在民进中央看来,父母的学历和教育水平并非绝对正相关。应由专家指导家长“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塑造学生良好的社会性,纠正其片面化的升学竞争观念。通过政策解读、专题培训、主题研讨、现场指导、案例展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监护权和教育权。
同时,民进中央还建议鼓励妇联、关工委、宣传部门、村(社区)等社会资源参与家庭教育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通过宣传引导形成合理的社会评价,帮助家长切实转变只有“上重点大学”才是教育成功的观念,尊重子女的客观差异,科学定位孩子的教育成功标准。
“对于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家庭,可以通过‘代理家长’‘爱心爸妈’‘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公益形式,营造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朱永新说。
不急于求成、不互相攀比、不急功近利……抓住孩子属于家长的有限时间,去陪伴,去守护。对于孩子,这样爱他刚刚好。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