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9 22:08 | 来源:光明网 2019-03-13 09:22 | 查看:787次
作者: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一级教授 韩庆祥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有8处提到了“高质量发展”。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为追赶西方而注重“量”“快”“大”具有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的话,那么,当中国的发展进入由大国成为强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就必须要注重社会治理各个方面的精细、精深、精巧、精美、精良、精彩、精品,即建设“精致社会”,这是实施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大势所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治理已经到了必须重视“精致”的时候。精致,既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运,也关乎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更涉及到每个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当今我国社会存在和出现的很多矛盾、问题、难题乃至冲突,在一定意义上正与各项工作做得不够精致有关。我们不仅要关注“做了什么”“做了多少”,更要注重“做出了什么效果”“做得是否精致”。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认识“精致”,能理解“精致”的重要意义,就必然能为建设“精致社会”增砖添瓦;如果中国能把许许多多的“产品”做得精致,一个强大的中国就必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具体说来,建设“精致社会”可以采取以下举措。
第一,积极推动“行动革命”,真正解决说了不做、知行不一的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就难以达到行为自觉,推动“精致革命”、建设“精致社会”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架在空中,难以落地。必须把解决“知行合一”“落实”“执行力”的问题提上日程,实行“知行合一”的行动革命。
第二,积极培育“实证分析思维”,使人们注重对事物各个部分和细节的分析。细节决定成败,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自觉培育人们的实证分析思维,久久为功,使人们养成自觉注重具体细节的习惯,使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第三,积极把中央 “稳中求进” 的工作总基调贯彻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只有注重“稳”,才能专注一事,并精打细敲、精雕细刻,把工作做得深入细致,这是达到“精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真正做到“精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前进”“进步”。
第四,积极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少而精、小而美,避免多而粗,把高质量发展落细落小落实落精。工匠精神就是精致精神。我们已经走过注重“量”“快”“大”的历史发展阶段,进入注重“质”“稳”“细”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楼大厦”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接下来要对“高楼大厦”进行精雕细刻、慢慢打磨的“精装修”。我们要自觉确立“少而精”“少而美”的理念,发挥“工匠精神”,把任何事情,尤其是制造业做到“精致”。
第五,全面推广“精致精神”,久久为功,积极构建“精致社会”。要把“精致理念、精致精神、精致思维”推广到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推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在经济领域,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高质量发展,为人民、为社会提供“精致产品”。在政治领域,要花精力来精心、精细、精深地经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尤其要“精致构建”协商民主理论,为人类贡献中国的政治精品。在文化领域,既要花精力“精致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精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也要注重“精心耕犁”中华文明的精要,精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领域,要切实及时提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制度安排、政策和措施,并通过社会的“精致治理”,给人民群众供给“精致公共产品”,真正解决“精致供给”问题。这些公共产品主要包括:精致的教育、精致的医疗、精致的环保等等。在改革领域,要注重“精致性改革”,针对改革不深入不彻底不精致且达不到成效的问题,要坚持把守正作为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对改革进行精心、精细、精准、精深的“精致”性顶层设计,“精致”性实施落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