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英雄”体现了一座城的大爱(图)

发布时间:2019-03-15 23:34 | 来源:辽沈晚报 2019-03-06 A10版 | 查看:1528次

  “绿衣侠”周恩源(左一)、“千斤顶哥”胡小海(左三)荣获辽阳市文明市民称号,参与抬车救援的辽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长王志宇(左五)、交警支队白塔大队中队长袁理(右二)、辽阳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医生陈绍春(右四)获得“岗位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中国好人郭明义(左四)参加了访谈。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于海涛 摄

  新闻到底:

  《辽阳女子双腿被压车底

  数十人抬车救人》

  新闻闪回:“一二抬、一二抬……”广播喇叭里的声音来自数公里之外的交警指挥中心,而辽阳市新运大街和武圣路交叉路口处,一群人正在跟着广播里的节奏,推一辆公交车。

  因为此时,公交车轮下压着一名女子,一旁早有急救车等候在这里,随着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女子可能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危险。

  危难之际,众人推车让公交车和女子的双腿之间有了一点空隙,却不足以让女子拿出双腿。

  一名男子钻到车底,附近卖肉的胡先生递上了千斤顶,男子将千斤顶放到车下的横梁上,随着千斤顶的一点点升高,女子的双腿也从车轮下拿了出来,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事发于2019年1月15日上午8时40分,就是这样的一件事,通过朋友圈和几个视频平台不断传播。在这样的一个冬日,因为这9分钟的救援经历,让辽阳人感到了扑面而来的温暖。

  钻进车底救人的男子因为身穿绿色棉衣,被称为“绿衣侠”。但在救人之后,“绿衣侠”很快就在人群中消失了。

  本报随后发起全城寻找“绿衣侠”的行动,最终“绿衣侠”现身,向大家讲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绿衣侠”周恩源有个弟弟叫周恩江,在19年前曾经因为救人而落水牺牲。1·15救援行动发生之后,随着媒体传播越来越广,这也让周恩源内心感到矛盾,他想起了19年前的弟弟,但是在家人的鼓励之下,他还是决定站出来。

  在新华社、光明网、凤凰网等权威机构的新媒体全文转发辽沈晚报关于“绿衣侠”救人报道的文章后,人民日报公众号也全文转载了“绿衣侠”救人事迹的报道,当日阅读量已经达到10万+。

  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赞扬“绿衣侠”,“这个团体的行为,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在这个古老的小城,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平凡的英雄:1·15生死救援行动访谈”

  在辽阳电视台举行

  3月4日下午2时,由中共辽阳市委宣传部、辽阳市公安局、辽阳市广播电视台举办的“平凡的英雄:1·15生死救援行动访谈”在辽阳市广播电视台举行。

  郭明义和多名社会知名人士参加访谈,再次回顾1·15生死救援行动。

  “绿衣侠”周恩源、“千斤顶哥”胡小海荣获辽阳市文明市民称号,参与抬车救援的辽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长王志宇、交警支队白塔大队中队长袁理、辽阳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医生陈绍春获得“岗位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

  改革先锋、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郭明义;辽阳市道德模范代表孙忠文、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王希文;辽沈晚报总监杨军在访谈中畅谈在1·15生死救援行动中,所蕴含的雷锋精神。

  改革先锋、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郭明义:要赞扬这些来自群众中的平民英雄

  改革先锋、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郭明义:要赞扬这些来自群众中的平民英雄。

  辽阳这个城市也跟雷锋有着很大渊源,雷锋是从辽阳走出来,在学雷锋这件事上,辽阳一直都是有传统的,这次,《辽沈晚报》大力弘扬辽阳市平民学雷锋、做雷锋,这是办了一件大好事。

  这让全市的市民们都看到了这个城市到底是什么样,这个城市蕴含着什么样的精神和力量,数九寒冬、抬车救人、钻车救人,这起到榜样的作用,对其他人的促进和带动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辽阳市道德模范代表孙忠文:

  时代发展 社会进步 更需要雷锋精神

  这一幕幕场景,让我非常的感动和自豪,我感动的是,我们交警当时指挥有力,群众齐心协力,在这些有力的背后,是雷锋精神,创造了九分钟营救的奇迹。

  在看完整个过程,我看到的是,交警尽心尽责,所有群众能够协助我们的交警和医生。在女孩遇到危险的时候,大家伸出大爱之手,这个义举充分体现出辽阳人民心往一起想,劲儿往一处使,这让我非常感动。

  实际上来说,随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雷锋精神更应该得到发扬。为了让我们信仰不缺失、价值观不扭曲,雷锋精神更应该发挥突出的作用、明显的作用。

  我们辽阳人都传承雷锋的精神,有着雷锋精神的基因,在新时期,也就是不久前发生的1·15生死救援行动中,也看出了雷锋精神,在这个城市里发挥的作用。

  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传承,就在当天的救援现场,9分钟救援的奇迹,充分体现出,辽阳人人是雷锋,处处有雷锋,人们都在学雷锋、唱雷锋、争做雷锋。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王希文:

  这次救援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大爱

  是现在已经从交通肇事层面上升华了。首先,辽阳是一座智慧城市,在这次救援事件中也能有所体现,在事故发生开始,指挥者发动群众抬车救人,其他救援单位也按照相关预案到达现场。

  这次救援,也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大爱,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公交车上的市民、附近的市民、相关救援单位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救援,是什么动力支撑着这种大爱呢?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洋溢着的雷锋精神,鼓舞着这些参与救援的人,面对遇到困难的人,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第二,辽阳是一座古城,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城市,是一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中国历史文明中,是提倡善、义的,在这次救援中,善良和仗义的举动,在行动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什么是英雄?在战争年代,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的是英雄;在和平时期,就是有善心、有爱心,能够做出义举的人,就是英雄。

  这次救援事件,原本是一起交通肇事,可

  辽沈晚报总监杨军:

  抬车救人是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彰显和弘扬

  “辽阳抬车救人”,最打动我们的是什么,我想,有这样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层面,如果没有交警指挥中心里,王志宇警官通过事发现场扩音设备的喊话,没有那句“大家一起抬”,可能我们就无法发掘到众志成城抬车救人的感动画面。是什么让王志宇第一时间,把这个画面调到了大屏幕上,进而指挥现场的乘客一同来抬车——是责任心,是对群众极端负责的责任心,才让我们的人民警察,不放过浩如烟海的监控画面中的任何一个群众危难的镜头。

  第二个层面,是宁可舍弃自己的财物,甚至甘愿冒着身体乃至生命的风险,也要出手救人的仗义,比如说拿来千斤顶的老胡和钻进车底下不顾自己安危顶起公交车的周恩源。他们诠释的是什么,是辽阳人乃至辽宁人,骨子里的仗义,是为了救他人于危难,二话不说勇往直前的豪气!

  第三个层面,是在交警口令下一同去抬公交车的市民。当发现公交车下面有一个身处危难的生命的时候,大家的选择是,哪怕自己再急,也要救人为先;哪怕公交车再沉重、抬起公交车的希望再渺茫,他们都要去为了别人的生命,拼尽自己的力量——这是融入城市居民血液里的善良和正直,是足以感动整个城市、整个辽宁乃至温暖整个中国的城市品格和精神力量。

  第四个层面,城市居民刷屏的转发抬车救人,100多家主流媒体在全国转发辽沈晚报的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新媒体为辽阳抬车救人事件圈粉点赞,大家为什么转发,为什么刷屏?我想,是人们对善良的崇敬,是对危难之中有人出手相助的安全感的满足,是对他人的信赖,更是对正能量的呼唤与歌颂。

  最高的一个层面,是对善举、对见义勇为、对舍己为人,对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的彰显与弘扬。辽阳市隆重表彰抬车救人的英雄,市领导为大家颁奖,都昭示着这一点,这里英模辈出,这里热血激扬……它让全天下的辽阳人、辽宁人能够自豪地说:看,抬车救人的是我老家的人,是我们辽阳人,是我们辽宁人,我们这里天最冷,但是人心最热,我们最实诚、最仗义,我们是来自雷锋精神发祥地的人!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于海涛 首席记者 陈浩 记者 王罡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