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2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8-06 | 查看:3164次
他是一位老地下党员的后代,他的血液中流淌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他又是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后代,他把关心培育下一代作为终生的追求。30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了壮丽的篇章。
梦想成真 投身教育
李旭东小时候就梦想着当一名老师。幸运的是,他真的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72年,他考入甘肃平凉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内的农村小学教书。
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李旭东感到十分高兴。凭着年轻人的热情,他白天上好每一节课,晚上改作业、备教案,想方设法给孩子们灌输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由于住在县城,芮河是他每次往返所必经的河流。阴雨天,哪怕是电闪雷鸣,河水翻滚,都挡不住他热爱教育的决心。一个星期天,因雷雨后河水猛涨,过河有危险,但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李旭东硬是让会水的群众拉着他从齐脖子深的水中趟过,衣服被河水浸湿也全然不顾。冬天河水没有封冻时,过一次冰渣漂浮的河,两条腿就像针扎一样的疼痛,但每次他都毫不犹豫地踏进河水里。就这样连续三年,李旭东风雨无阻,从没有因为天气原因耽误过教学。为了孩子,他顾不得照顾病重的父亲,等他赶到家,带着遗憾的父亲已去了另一个世界。
1977年,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李旭东被调入城区一小。1986年,学校原大队辅导员因工作调动,急需要一名新人接替这项工作。经过研究,学校决定让他接任。可是当时他刚从西安接受食道肿瘤手术回来,身体还处在恢复之中,但他全然不顾背部长达一尺二寸的伤口的疼痛,立即接手了城区一小少先大队工作,年轻的他又开始了新的梦想和追求。
勇于创新 无私奉献
李旭东接手少先队工作后,刚开始的工作是何等的艰难。没有活动室,他用自己的钱买来几捆图书及队史挂图,自己糊顶棚、粉刷墙壁,自制队徽,写队歌、誓词,为学校建起了少先队活动室。没有经费,他就带领师生拾废纸、捡破烂,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换来的钱给每个班级订阅了几份少儿报,引导孩子们通过书籍和报刊认识祖国历史,了解神州风貌,聆听建设足音。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城区一小少先大队红红火火,充满了无限生机,“三站”(红领巾广播站、中国少年报小记者站、学生天地小记者站)、“两岗”(红领巾监督岗、文明示范岗)、“一刊”(少先队信息)、“一箱”(手拉手信箱)、“一班”(国旗班)等活动阵地的创建,少先队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完备,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那时候,他一直感觉自己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美好的明天和孩子们的微笑一直闪烁在他的眼前,那么美好,不断引导着他朝着自己认准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去。
李旭东从事少先队工作已经30个年头了。30年来,他永不疲倦,而创新是他不竭的动力。1999年10月2日,他组织30名少先队员前往甘肃会宁县,在红军长征会师楼下宣誓,开展了“学习红军、走长征路”活动,对少先队员进行了实地革命传统教育。在“雏鹰争章达标”活动中,李旭东同志倡导打破“框架式”、开展“开放式”争章达标活动,各中队结合各自实际,自定章目,学校的颁章率达85%以上,形成人人有创新,队队有特色,级级有风采的格局。经他创意、策划并精心组织的“新世纪我能行”主题队会,在全市引起了轰动。2000年,全市少先队实践体验教育现场观摩推进会上,市、县领导、老师和全市少先队员代表观摩了活动。2001年12月26日,受天津市东丽区振华里中心小学少先大队的邀请,李旭东同志和校党支部书记及两名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了该校“新世纪我能行”主题队会,交流了少先队工作经验。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在他的组织下,学校大队部制做倒计时牌,每天为全校师生报时,并在元旦前夕举办了“迎回归、话香港、手拉手、交朋友”自制贺卡展览,选出优秀贺卡寄给驻港部队及香港、澳门第一行政长官董建华、何厚铧。在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光荣啊!少先队员”、“我为红领巾添光彩”等丰富多彩的队活动。2005年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崇信县城区一小《中国少年报》学生记者站成立了,30多名少先队员加入了《中国少年报》、《少先队小干部杂志社》小记者行列,多次参加县上各种会议的采访报道,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好评。后来,他又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雏鹰争章达标”、“爱我崇信,争做合格小公民”、“校园是我家,我要爱护它,争做环保小卫士”,“崇尚科学、拒绝邪教、珍爱生命”、“珍爱红领巾、做个好队员”等一系列活动。今年,结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他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举办自办小报展览,制定实施方案,并把“八荣八耻”编成顺口溜,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播放,使少先队员分清荣辱界限,真正懂得了光荣与耻辱、善与恶、美与丑。同时,各中队还组织开展了“七嘴八舌谈荣辱”、“八荣八耻知与行”、“荣与耻在我身边”等主题班会;开展“讲一个爱国英雄故事、做一件服务人民的事,了解一名科学家、给父母洗一次脚,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寻找一件身边讲诚信的事,搞一次维权活动”“七个一”系列活动,队员通过给父母洗脚,拉近了两代人的关系,沟通了两代人的思想,增进了两代人的感情,分享了两代人的喜悦,感悟了爱国先要爱父母的做人道理。
创新使繁琐平淡而又单调的少先队工作充满了活力,创新让李旭东找到了开创少先队事业新局面的突破点。为了让少先队员发挥积极性,充分张扬他们身上的管理潜质和组织才能,他在活动中打破了队干部多年不变的惯例,大、中队干部、国旗班队员每年换一次,使全体队员人人都能当干部、都能成为国旗班队员,让他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行动。十多年来,少先大队在李旭东同志的带领下,通过扎实开展“雏鹰行动”、手拉手”互助和“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把少先队教育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统一了起来,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21世纪少年儿童发挥了重要作用。
和市上乃至省上的团队工作者谈起李旭东,他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手拉手”工作。“手拉手”这一少先队的老牌工作,被李旭东“玩”活了,“玩”出了新花样,搞出了新名堂,年年有新意,年年有深化。
“手拉手”由最初的少先队员之间、辅导员之间发展到少先队员与家长、家长与家长、校长与校长之间,它的社会面更加宽广,从地域上由内地到港澳,由北方到南方,它的涉及面大大扩展。谈起“手拉手”,李旭东更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他说是“手拉手”帮他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刚担任辅导员时,资料匮乏,经验不足,李旭东很是焦急。一次在图书室翻到几本《辅导员》杂志,看到了一篇介绍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的文章,他就发出了几封求教信。从此就和陕西凤县杨万友、江苏武进市柴前胜、河北省抚宁县李金胜三位老师开展了“手拉手”互助活动。三名老师经常给他寄一些经验材料、活动照片、活动设计,使他眼界大为开阔,思路得到拓展,工作更有了信心。
1991年夏季,江苏、安徽等省发生严重水灾,李旭东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了号召,开展了“我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给江苏省武进市湖塘桥实验小学捐款300多元,学习用品60多件,并为该校大队部购置了46面小队旗。1998年3月,他组织少先队员参加了“全国百校团队‘手拉手’长江行动”。1999年1月,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学校为城区一小寄来一条在毛主席铜像广场上悬挂了的签名红飘带,李旭东同志亲自制作了一条红飘带,举行了签名传递仪式,由此结识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故乡学校和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人物母校的百名大队辅导员、校长,开展了“手拉手”活动,寄出少先队信息200多份,收到外校贺电、信函100多份。2005年至2006年,“手拉手”又添新人,李旭东和湖南大学子弟小学、江苏省江都市实验小学少先队“手拉手”。当江都市实验小学得知城区一小队员订队报经济困难问题时,该校组织少先队员捐款,为城区一小大队购书40本,订阅全年《中国少年报》100份,共计4000多元。少先队员杨玉琼和青海省土族自治县什巴小学席进孝“手拉手”,交朋友后,席进孝“六一”儿童节时给杨玉琼同学寄来了一套土族服装;当她父亲得知席进孝同学家庭困难时,就给他寄去了100元钱,2件衣服,30多本书。
这些年来,在李旭东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城区一小通过书信、聘请校外辅导员、签定“手拉手”协议书等形式,先后和江苏、陕西、北京、天津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110所学校团队、5000多名少先队员组织结起“手拉手”互助联谊队子,互通信息,加强交流。“手拉手”活动不但加深了贫困学生与富裕学生、独生子女和农村学生以及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加深了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乃至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倾注爱心 情系校园
了解李旭东的人都说,李旭东了不起,他总是把教育事业和人间的情谊看得很重很重,把金钱名利看得很淡很淡。在学校,甚至在崇信县,他热心少先队工作、热爱孩子是出了名的。在1979年庆祝“六?一”大会上,学生关丽娟因站立时间过长,又加上骄阳似火,晕了过去。李旭东同志二话不说,背起丽娟直奔医院。在他和医务人员的精心照顾下,丽娟才脱离了危险,直到丽娟父母闻讯赶来,他才拖着疲惫的双腿走出医院的大门。学生王梅梅家境贫穷,父亲又卧床不起,母亲患有神经病,李旭东同志得知这件事后,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些为梅梅买学习用品,从家里拿出女儿的衣物、鞋子送给她。给三(5)班上思想品德课时,他发现王小强同学大汗淋漓、面色苍白,便及时送医院治疗。医生说:“多亏你送得及时,迟来一步这孩子就要休克。”得知小强的父母要上山割麦子,回家和妹妹无人做饭,他就亲自买了一些蒸馍送给小强。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尿在了裤子上,他领着学生把裤子脱下放在家中火炉上烤干;上体育课时学生肚子不好,粪便拉到裤子上,他不嫌脏脱下来洗净;这类事例实在数不胜数。
1998年,李旭东因长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引发了胃病、气胸病、支气管扩张而大量吐血,两次被送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的他还找来大队干部安排工作,一旁的妻子实在看不下去,含泪对他说:“老李啊!身体要紧,都这样了,你还管那么多干什么?”他回答道:“我也很想躺着,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只顾躺在医院病床上养病,全校一千多名学生我放心不下啊!”2000年11月,一次意外事故造成他的右脚粉碎性骨折,但为了孩子们,他只在家休息了两周,硬是说服妻子用架子车把他拉到学校,坐在办公室床上,坚持上班。有同学问:“李老师,你干少先队工作累不累,烦不烦?”他说:“说实在的,太累了,太烦了,有时侯,我真有点支撑不住,但一看到你们这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一切劳累、烦恼全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2004年9月,李旭东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心脏病复发,时好时坏,为了不误学生一节课,李旭东坚持上班。9月10日,等他给全县团队干部做完报告回家,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今年,学校给他安排了20节体育课,50多岁的他为了给学生示范仰卧起坐动作,腰部拉伤。4月份组织学生春游,为了不让孩子掉入河水中,他亲自踩石过河,扭伤了右脚。每天除了四节体育课,还有少先队工作,一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脱不下鞋袜,他却从不叫一声苦,从未缺一节课。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常言道,有耕耘,才有收获。李旭东在付出辛勤汗水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城区一小少先大队在他的带领下,先后被全国、省、地、县有关部门多次授予“红旗大队”、“雏鹰大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300多名少先队员被全国、省、地、县有关部门表彰奖励。李旭东同志先后多次被省、地、县有关部门授予“优秀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省、地少先队工作学会吸收为会员,先后在《辅导员》、《少先队活动》、《黄河少年》、《学生天地》、《五四月刊》、《平凉日报》发表20多篇文章。同时还担任市、县少工委委员,《辅导员》杂志社通讯员,青海、河北等省、市、县10多所小学课外辅导员。2003年1月,李旭东被团省委、省教委、省少工委授予“陇原十佳辅导员”称号,同年十月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在北京出席了颁奖大会。2005年11月,他先后被省、市文明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称号。在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李旭东又被县教育局树立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在全县教育系统巡回做了先进事迹报告,在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师生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个人从事某一项工作十几年不厌倦,而且常干常新。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不可思议。当然有一个情况例外,那就是他没有单纯把它看作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当作了终身热爱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高尚事业。李旭东同志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省、市、县上级少工委领导换了一个又一个,少先队员毕业了一届又一届,而两鬓白发的李旭东还和孩子们在一起,脖子上系一条红领巾,乐呵呵地忙呼着,新的一年他的脑子里又有新的思路和打算。
但是,李旭东并不满足于既已取得的成绩,他说:
“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永远感到年轻,我要为红领巾事业奉献一辈子……”
“广交天下朋友,共商教育大计,为了孩子一切,愿当一生玩童”。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