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03 00:01 | 来源:人民日报 2019-01-29 04版 | 查看:900次
——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④
石 羚
透过遗迹,历史可以被触碰;透过书本,历史可以被读懂;而透过那些鲜活的人与事,我们能与古人心脉相通,与历史同感共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述过自己的一段往事。小时候,母亲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他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也深深进入了他的心中,成为一生追求的目标。可见,历史中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能够“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犹如黄钟大吕,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怀。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为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正如歌曲所唱:堂堂中国人,从来不低头。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无可归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正如鲁迅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历史长河沉淀的精神力量,不单是为了诉说过去,更是为了迎接未来。但我们也看到,有人热心于“旧八卦”,追逐秘闻野史,甚至将历史娱乐化;也有人醉心于“小问题”,排斥宏大叙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史实是历史的筋骨,史观则是中枢。有正确的历史观,才能形成系统的史论、深刻的史识,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信念。
历史文化的滋养,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演绎数百年,忠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繁琐的“老例儿”,寄寓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让理论研究、影视文学、博物展览一道成为历史的讲述者,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精神气质,才能从“书本本”走到“心窝窝”。
最近,一档名叫《国家宝藏》的电视节目,激活了很多人的文化热情。其实,相比无言的文物,国家宝藏更埋藏于亿万民众的心底与脚下。以历史的罗盘指引前路,以精神的灯塔凝聚力量,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