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救援崂山论坛暨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建队十周年总结大会在崂山举行(组图)

发布时间:2019-01-03 13:14 | 来源:齐鲁网 2018-12-16 14:12:12 | 查看:1013次

  2018年12月16日,冬日的崂山银装素裹,辽阔的黄海万里如坪,风景秀丽的崂山风景名胜区仰口游览区空域救援直升机低空盘旋,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中心港东训练基地正在进行一场实战演练,紧张有序的演练现场,正在进行生命的搜索与营救。倒塌的残垣断壁当中有民众被埋压,现场专业救援人员忙碌有序的进行着建筑物坍塌救援技术、山岳绳索救援技术、院前医疗急救技术。救援现场有序的人员管理,合理的技术衔接,顺畅的指挥协调,无不呈现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准。这正是青岛红十字搜救队(原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成立十周年的汇报演练。

微信图片_20181216135712.jpg

微信图片_20181216135715.jpg

微信图片_20181216135723.jpg

微信图片_20181216135727.jpg

微信图片_20181216135731.jpg

  演练结束,在青岛红十字搜救队训练基地会议室,来自国内知名基金会代表、国内14省19市24支社会组织应急救援队伍齐聚一堂,黄海之滨问道崂山。来自国家减灾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青岛市应急办、青岛市红十字会、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等各部门嘉宾及专家学者莅临现场,就中国社会救援力量在新时期的发展进行交流发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李庆华做《携手同行,为应急救援事业做出贡献》发言中表示:“目前红十字会系统建立主管的600支救援队伍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救援力量。中国红十字会的职责之一是“研究制定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相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行为准则,搭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的协调服务平台和信息导向平台。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救灾联动机制。”

微信图片_20181216140154.jpg

  青岛红十字搜救队(原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成立十年来,在国内外执行搜救任务450余次、拯救生命近千人,他们的专业水准已经赢得国内外同行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赞誉。

微信图片_20181216135737.jpg

  附: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中心十年回顾暨2018年度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当温度滑落,水气化为冰晶,洁白无暇的飞羽悄无声息拥抱着大地,眼帘已是冰清玉洁的世界。每年的此时,都是对过去365天回顾之时,今年,对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而言是具有里程碑的一年,因为“她”十岁了。静心冥思走过的足迹,有蹒跚的尴尬,有无奈的委屈,有酸楚的泪水,有甜美的微笑,有回忆的温暖,有向上的方向,有自强的魄力,有兼包的胸怀,有全心的舍得,有坚毅的笃定,更有对前方的期待。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我们回顾走过的第一个十年。

  十年是一个年代,人的一生中没有多少十年,但在历史长河中不及滴水,大千世界中渺如微尘。打开这短暂且又漫长的时间轴,满满都是众多志愿者的成长历程与真情流露。十年中,一棵弱小的嫩芽脚踏实地慢慢破土,已经长成现在的样子。高山不辞土石,大海不弃涓流,今天的我们正是这座温暖城市的组成部分,从初始便具备了这座城市的特点,既有山的高度,又有海的辽阔。十年前那个雪花飘飞的夜晚,七位创始人围炉煮茶,那一刻有了今天我们的雏形,我们要感谢团队的七位功勋(辛超先、郭磊、贤之光、王宝生、柳国鹏、吕玉亭、甄仁向),是你们在这片爱的沃土撒下了善的种子,凿开爱的源泉。

  十年前,信息相对闭塞,没有可以借鉴与参考的样板,除了对善良的笃信,更多的是蹒跚学步却无处可学的尴尬。懵懵懂懂闯进今天的救援领域,从此青岛多了一支“一七五军团”,友情、团结、责任、奉献,是最初的队训。

  九年前,第一次参与“5.12”防震减灾演练,山岳救援、院前医疗、通信保障等救援技术难以跨界对接给现场观摩的骨干留下了课题。同年6月,泰山“鲁军事件”让这株咿呀学语的幼苗看到了一丝晨光,最终在创始人柳国鹏联系下与当时来自北京的公益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取得联系,为今天的我们留下爱与憎的伏笔。那一年的六月,第一次接触山岳绳索救援技术,那天的大兵、许可今天依然如昔,远去的只有山的轮廓。

  八年前,雪域高原4828米的巴颜喀拉山未能隔绝青岛的暖流,一条3200公里的公路,连接了青海与青岛。玉树地震救援,这支年轻的社会救援力量步入救援深水区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一年我们开始走出去、请进来,进行那个年代更专业的技术培训,并进行了队内第一次民主选举。一天中半小时内两次登山爱好者骨折事件救援,拉开与崂山的“缘”。

  七年前,因为魂牵梦绕的情怀,在集体讨论后,“一七五军团”投身到由北京蓝天救援队发起的中国紧急救援联盟,更名为“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那个五月乍暖的时节,第一次协助警方在百米悬崖上用绳索救援技术救助被困十小时的加拿大攀岩爱好者,团队在技术救援领域开始崭露头角。那一年团队在发展的路上又留下深深的足迹,制定团队第一套管理制度,由人情管理转向制度管理。几年的努力,成就了一支感动青岛团队。

  六年前,团队开始感受在救援现场技术的重要性,七月下旬的第一天,舆情热度全部奔向北京的那场雨,我们也成了在公路上潜水的团队。同年彝良的灾情,让这支正处于爬升状态的团队于灾难中又积累了经验,那一次救援,我们痛定思痛,一定要锻造一支能够独立应对区域性灾难的救援力量。同年,在青岛市民政局合法注册,拥有了国家给予的身份信息。

  五年前,承载着建筑物坍塌救援装备的救援车第一次出现在社会救援人面前,那一次的奔波,是为了雅安人民的安危。雅安的卢山、宝兴、夹金山留下了我们志愿者的足迹,那一年,我们开始搭建自己独立的营地,将彝良总结的经验转为现实。同年,在团队会议尖锐的民主讨论中,意见异常统一指向了团队在中国紧急救援联盟内的去留问题,因为那一年,这个原本以情怀凝聚社会救援力量的松散机构趋向于所谓的“中央集权”。

  四年前,鲁甸大地的颤抖再一次捏紧国人的心脏,历经六年磨砺的我们,用行动向人民交出答卷,在震中废墟上飘起红十字的志愿者旗帜,成为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救灾队伍中首支独立运作,科学救援、技术救援的组织。原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女士在红十字会总会听取报告后,连用两个没想到对团队做了点评:没想到,我们志愿者行动越来越快了;没想到,我们志愿者救援越来越专业了。九月,因拒绝签署违背国家法律的《阜阳公约》,退出由北京蓝天救援队发起的中国紧急救援联盟。提出“平等互助、独立发展、信息共享、联合救援”的新思路,团队向健康发展快车道迈步。

  三年前,成为国内首批25家“优秀志愿服务示范组织”之一,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指挥下,参与尼泊尔地震救援,通过红十字人道之手传播中国力量。

  两年前,把支部建到社会组织上,团队迎来欣喜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战斗堡垒在我们团队扎下牢固的根基,在党旗引领下救援队的各项工作得到更加有效地提升,救援足迹跨越大洲,走到厄瓜多尔。

  去年,我们把日子过成月子,一年713场次志愿服务,原本不应该是我们这样的志愿者组织所能做到的,但是我们还是把这种不可能变为了现实,这是我们共同创造的记录,因为志愿,让我们手上流着快乐的汗水。同年,被上级注册管理部门评定为“5A”级社会组织。

  今年,又一场初雪飘落,回顾那年的无暇,不觉十年已过,那年那雪早已融化,那颜色却已悄无声息移到了两鬓,不知道还有多少黑发可变白,亦不清楚有多少磨难在等待,但是,我们自知,出发时的那颗心依旧红润炙热。

  去年我们总结回顾,告诫自己今年不要再忙碌,因为忙碌的身影后有太多的怜惜,如果你未曾成为救援志愿者,就仅能看到他们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无法了解笑脸后侧压力的交界线。时光短暂,世事争流,责任与能力必为正比,现实再次让我们失信于大家,截止到本年度11月底,团队共计完成879场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各类救援80次,救助市民95人,应急响应13次,救助市民17人。队内自训67场,各类演练23场,三进活动47场。救护培训7场,第一响应人陪训77场,救护员师资陪训3次,对外技术培训6场。保障活动18场,山地巡标拉练5次,对外高阶技术培训7场。调研活动7场,自然课堂30场,仰口浴场戒护100天次,其他活动134场。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为迷途中的民众点亮一盏盏生命的灯火,一次次的志愿服务,为奔波忙碌在城市各处的人们送去更为专业的自救互救技能。志愿服务,为致力于应急救援的各地志愿者赠授更为有效的救援技术。

  党建引领,让党旗在蓝天飘扬

  健康有序的发展是团队最重要的工作,团队发展工作的抓手便是队内党组织建设。支部党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救援、培训、保障、训练,每一次的志愿服务都有党员的身影,他们在团队建设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近段时间,退伍军人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队内党员大部分是退伍军人,为让队内退伍军人紧跟主流,支部经常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退伍不褪色宣导。党团活动时召集队内复退军人参与,到青岛市党支部旧址去,到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去,看烈士遗物、听先贤故事、忆军旅初心、起表率作用,挖掘军人荣誉感,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团队党组织的得力助手。

  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全队志愿者珍惜团队荣誉,如果祖国需要、人民需要,我们随时做好准备,甘洒热血写春秋。这是新时代下战斗堡垒的风骨,更是铮铮誓言,哪怕是一滴水,也要折射出阳光的色彩,温暖这个社会,让党旗在蓝天飘扬!

  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制度建设,并不是要把准则定为道德高地高山仰止,而是向下切削成扼守最低的红线,是人性的一道底线。畏则不敢肆而德已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制度建设,是让社会组织得以健康运行的标尺,制度可以把盲目的个人崇拜变为独立的人性思考,制度可以把泛滥的欲望封印在民主的铁笼,一部有效执行的制度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

  2011年,在第一届队委会主持下编订了第一套团队内部暂行制度,制度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根据志愿组织特点进行了多层面建设,为团队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制度执行七年之后,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年对暂行制度进行了一次新的修订,让制度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更人性化、更具可执行性。

  能力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党的十九大之后,新形势下社会救援力量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政策指导下如何更好地成为政府救援辅助力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团队“两委会”成员面前的重要课题。装备模块怎样建设?人员技能怎样提升?是今年团队建设工作中的大事。

  年初,在九瑞汽车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团队拨付资金采购救援抢险车一台,建筑物坍塌救援技术装备模块化建设成型,ERT模块也同时建立。十一月,青岛安杰信水上运动有限公司又斥资为团队捐赠水域抢险救援装备车一台,为我们的专业化建设增添了新动能。

  为更加安全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团队今年在拮据的运行费用中又筹集近20万元派送队内骨干学习国家应急救援员、救援潜水技能、建筑物坍塌救援技术、国际搜救教练联盟EMT-1、岸际救生员以及山岳绳索救援技术,大大提高团队自身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伴随团队能力建设的提升,在处置应急突发事件时也显得游刃有余,“6.13”渔船失事,台风季海域搜救,北川救援技术比赛,以及多发的山难事故均得到有效处置。

  披荆斩棘,将公益推向市场

  一支骨子里流淌着无欲、无为、无求血液的志愿团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着先天缺陷。他没有商业运营的灵活,没有秀场上的虞诈,这都是我们的死穴,若非信仰,想必无人相信还有这样一群傻子。面对现实,左侧是社会责任与理想,右侧是泛滥无序的骨感,前方是无尽的困阻,留给我们的路不多,一条是退却,躲开无尽的暗箭,回归家庭,护佑小家的温暖。一条是前进,迎向前方的困苦,无视窥视,脊梁扛起责任。

  全国各地社会救援组织的前行之路都不平坦,我们也不例外,多方面的压力纷沓而来。有的不遵守业内规则,有的不遵循职业道德,有的不设底线,这是我们自身发展必须面对的难题。要健康发展,运行资金是首位,为了破解难题,团队“两委会”多次探讨,提出“将公益推向市场”的战略思维。团队在上级关心支持下,以自身能力为基础,面向社会走向市场,通过努力,今年截止10月底向国家纳税5万5千余元,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不争黑白,桃李不言下成蹊

  历经十年如一日的磨砺,守望的不是陌路人的生命,而是自己的初心,救人者救己最难。随着团队正规化建设加速,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已经成为岛城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被广大市民称为崂山户外爱好者的“守护神”。与此同时,青岛市也先后出现了在北京蓝天救援队跨区域垂直管理下的五家“蓝天救援”机构,鉴于这种情况,团队君子以成人之美,让公益归于公益,从未向民政部门主张过自身权益。一年来组织多次青岛市范围内的应急交流活动,邀请各支救援机构参加活动,并且逐渐削弱“蓝天”标签,让蓝天更辽阔。我们能够走出去和国内志同道合的队伍交流技术与经验,更愿意和青岛本区域的同仁交流沟通。

  在不断的实践努力中,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中心在各区市的作训点也都在各自区域扎根服务,团队鼓励各区市作训点自己注册为合法机构,注册成功后团队母体继续从装备、技术、资源上给予支持,但不再进行管理,大家形成一个生命聚合体,遵循“平等互助、独立发展、信息共享、联合救援”的方针,共同推动社会全域应急工作。

  通过几年的努力,今年已经基本完成中国红十字会水上(山东)搜救队的重组,正在推动中国红十字会搜救队的重组,将来我们可能经常听到的不再是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而是青岛红十字搜救队,我们会为之不懈努力!

  审视自我,一日三省吾身

  过去一年的成绩已由数字阐述,但还有需要红红脸、出出汗讲出来的问题。社会发展进程中,难免会有左右大家世界观的因素出现,我们也不例外。

  一是部分队员对团队文化了解欠缺,加入团队仅仅是因为偶发的热情,没有上升到思想的高度,如此就不会对团队制度加以学习,失去理论支撑的热爱,会是短暂又容易消耗的冰壳,易化又易碎,这是浮躁在左右我们的行为。团队既需要拥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又需要服从民主集中的制度。既需要有接受批评的胸怀,也需要敢于剖析自我的魄力。在我们明辨是非后既要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行动,也要有向流言蜚语说不的胆识。

  再是团队今年在推动深化转型进程中,听到不同的声音,认为团队开始向社会找资金违背了我们的初心,这个问题的出现非常好,既有普遍性也有示范性。非盈利不等于不营利,国家层面是支持我们社会组织拥有自我造血能力,但是转型的方式方法的确需要群力群策。评定转型的好与坏看着复杂实则简单,只要我们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红利最后流向团队还是个人,就可以判断好与坏。团队转型势在必行,不转不得以维系装备的维护更新,不转不得以支撑人员的技术提升,不转不得以保障救援的专业有效,不转不得以立足社会救援力量的前沿。转型是是为团队服务,是团队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还有,我们必须谨小慎微的评估团队内外的变化,如果不清楚身边的环境变化、不预判事态发展,就没有办法在如履薄冰中警醒自我,还依然躺在自我的麻醉里,往日的功劳簿上做着香甜的美梦,那我们必将被发展的社会洪流所吞噬,直至消失殆尽。我们由何而来,将向何去,走什么样的路,要留给每一位社会救援力量中的个体来深思……

  岁末年初,我们即将迈向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必将会对团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如何踏实第一步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对社会发展的形势有清晰地认知。伴随国家深化机构改革,应急管理部应运而生,应急管理会日趋完善,我们社会救援力量如何给自己定位,怎样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辅助力量,是放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其次,根据新的政策方向做好自身调整。以党建为抓手,继续在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上做文章,明年工作,着力点放到提升整体救援技术能力上,一方面备战上级的技术考核,一方面为推动国内救援技术交流平台努力。同时志愿服务工作重心转移到防灾减灾中,继续推动三进活动,普及自救互救,逃生避险知识。继续推动公益走向市场的进程,加强专职队伍建设,争取上级支持不等不靠的以自身能力与优势强化团队建设。

  十年前的一个偶然,铸就了今日的必然,中国正沐浴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阳光中,社会救援力量的发展也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注,在百舸争流的大环境里,用好帆掌好舵,让青岛红十字搜救队这条船平顺的走向深海是我们当下的责任,我们有信心在上级部门关怀下,为社会应急、社会文明建设创造新的成绩!

  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中心

  2018.12.13

  闪电新闻记者 马秀明 青岛报道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