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28 22:07 | 来源:广州文明网 2018-10-16 | 查看:1485次
广州市郊区的村镇由于地域广、居住分散,老人去长者饭堂吃饭有困难,餐饮企业不愿意配送,大配餐模式在农村“力不从心”。对此,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探索由村民做好饭菜给村中老人送去的“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受益的老人对此赞不绝口。
热心邻居为村中老人送上饭菜。
热心邻居煮饭菜,每天中午挨家挨户送上门
过去半年来,对于花都区狮岭镇中心村的五名老人而言,村民朱伟芳家的厨房就是他们的“长者饭堂”。周一到周五,朱伟芳都会煮好他们的午饭,挨家挨户送去。即便是在台风“山竹”来临时,朱伟芳也给老人准备了八宝粥、牛奶等干粮。
中午12时,朱伟芳正在厨房里忙碌,她用五个不同的饭盒把饭菜装好,同村的五个老人正等着她送饭。这天,她为老人准备的饭菜是梅菜肉饼、芋头排骨和青菜。
农村养老互助员正用手推车为村中长者配送饭菜。
格塘队新庄的七旬老人宋桂娥住得不远,她早早就把门打开等待朱伟芳。朱伟芳进门后,边将饭菜倒进老人的碗中边询问老人是否够吃。宋桂娥患有白内障,每天要负责照顾精神残疾的儿子,做饭对她来说是件非常吃力的事,如今每天有专人送来免费午餐,这让她感到很满足:“阿芳很细心,人又好。”
给宋桂娥送完饭后,朱伟芳便骑着电动车穿过村道,走进狭窄的胡同,将饭菜送到其余几户老人的家中。其中,李金远和骆爱崧老人是年过七旬的老夫妻。骆爱崧的视力和听力都衰退得厉害,儿子又身患重病,为了补贴家用,李金远会做一些拉链的“来料加工”,然而,加工一万个拉链才有40元的报酬。
朱伟芳服务的五位老人都是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朱伟芳说,没人送饭上门前,老人们为了省钱,常常做些清水面和青菜作为午饭。一份略微丰盛的午餐,已抵得上老人一天的收入。
人住处太分散,长者饭堂集中供餐难推广
朱伟芳是狮岭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部的农村养老互助员。除了帮做家务、关怀探视、代买物品外,给老人配餐也是工作内容的一部分。每天做好饭菜,朱伟芳会把饭菜的照片上传到系统,送完饭后,她会扫描贴在老人家中的二维码签到,由社工会在后台监督考核。
狮岭镇中心村村民朱伟芳送餐到长者家中。
2016年以来,广州市推行以“大配餐”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17年起,优势力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开始承接花都区狮岭镇居家养老服务,起初也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里建起了“长者饭堂”,但这一模式在农村遇到了一些问题。
相关负责人表示,老人来吃顿饭,需要坐半小时以上的公交车。曾签约的餐饮机构在给老人送了几次餐后便不做了。“老人住得太分散,配送成本增加。农村老人又比较节省,有时一顿饭分成两顿吃,企业担心影响老人的健康。”此后,狮岭镇的“长者饭堂”再次寻找餐饮企业合作,但企业最终没有来。
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一碗饭温暖两家人
为解决老人吃饭问题,优势力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尝试邀请热心的邻里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或者配餐服务。
谭福友正在准备配餐的饭菜。
朱伟芳是狮岭镇中心村村委会推荐的“热心邻里”。成为“养老互助员”后,朱伟芳每月会有2000元左右薪水,除了送饭,朱伟芳还常去探望老人,帮忙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等。
按照服务的规范,养老互助员办理健康证后,就能够提供配餐服务。根据花都区民政局的规定,她所服务的五保户每顿补助12元/人,朱伟芳也按照这个标准给老人做饭送餐。这样朱伟芳每月就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薪水,这和以前的工作差不多,却少了很多奔波。
“一碗饭温暖两家人。”狮岭镇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已有4名热心邻居参与,在解决27名农村老人吃饭问题的同时,也让一些生活困难的妇女有了收入来源。
狮岭镇西头村村民谭福友也是一名养老互助员,曾经入围今年5月的“广州好人”候选人。谭福友一家原来是西头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之一,二儿子患有脑瘫,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中风多年且患有 老年痴呆,大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仅靠丈夫和小儿子打工来维持家庭开支。
多年来,谭福友无怨无悔地照顾体弱的婆婆和重病儿子。2017年初,婆婆去世后,谭福友当上了养老互助员,她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广州市文明办 花都区创建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