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志愿服务的中国青年身影

发布时间:2010-01-05 11:2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2-22 | 查看:2422次

  “联合国的志愿服务计划大多以扶贫开发为主,主要是扶持发展滞后的农村地区,但北京奥运会开创了城市志愿服务的新模式,为志愿服务发展指出了新方向。”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负责人对奥运会期间的中国志愿者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如今,从埃塞俄比亚的基础教育培训、老挝的农业科技推广到印尼海啸的灾后重建,世界各地都活跃着中国国际志愿者的身影。

   海外服务之路 光荣与挑战并存

  2002年5月,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始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选派5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翻开了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崭新的一页。

  此后,2005年,团中央会同商务部将这项工作纳入国家对外援助工作实施范围,共同开展援外青年志愿者工作;2005年2月,中国首次派遣18名潜水员志愿者赴泰国海啸灾区开展近海水下废弃物打捞,开展为期10天的志愿服务,这是中国首次派遣青年志愿者参与国际救援行动;2005年8月,12名中国青年志愿者首次前往非洲服务;2007年5月,9名中国青年志愿者首次前往拉丁美洲国家圭亚那服务……中国志愿者的海外援助之路就这样一步步迈着坚实的脚步迅速发展起来。

  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管理服务处副处长杨业功介绍说,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300人计划,目前已经全面完成派遣任务,已累计向非洲15个国家派遣了300名青年志愿者,为受援国家提供汉语教学、体育教学、武术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计算机培训等方面的高质量志愿服务。

  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林道轩是中非合作论坛后首批被派往非洲的志愿者,远赴塞舌尔共和国开展志愿服务。塞舌尔的艾滋病感染率高,医院设施简陋,工作人员的无菌观念比较差,飞沫、血液经常溅到林道轩的衣服上、身上、脸上。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年里,林道轩在塞舌尔开展手术500多台次,处理急诊外伤病人1200多人次,平均每天处理外科病人40多人次。

  全心投入援助工作的志愿者们,与塞舌尔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塞舌尔的总统也在国庆酒会上,盛赞来自广州的志愿者们为塞舌尔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配套机制完善 人才储备丰富

  “随着志愿者走向国际步伐的加快,我国志愿者海外服务的招募机制、培训机制及运行机制等配套服务都在不断的完善。”杨业功介绍说。目前我国建立了菜单式的派遣模式。由商务部驻外经商处负责协调受援国提出志愿者岗位需求,团中央采取“一个承办省(市)对应一个受援国”的方式负责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和培训派遣,目前我国已有近20个省市加入到国际志愿服务承办省(市)中来。现在,承办单位已从省市扩展到大学高校,如江西师范大学就承接了肯尼亚的受援服务。

  通过宣传、招募,我国已在全国层面建立了“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硬、奉献精神强”的海外青年志愿者人才储备库,制定了“省级组队派遣、单位组队派遣、集中派遣、应急派遣”等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派遣方式。此外,还为派出的志愿者提供往返交通费、培训费、基本生活费及保值最高达80万元人民币的保险金。(郑 智 谢建磊)

(责任编辑:郭钰)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