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1 19:20 |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12-10 GA05版 | 查看:637次
陈小奇谈流行音乐创作,认为为经典而创作应是一种追求
陈小奇现身中国文创产业大会,畅谈流行音乐创作。通讯员供图
陈小奇
知名词曲作家,知名音乐制作人,文学创作一级作家。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代表作品包括《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九九女儿红》《我不想说》等。
流行音乐创作为流量还是为艺术?近日,知名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陈小奇现身第二届中国文创产业大会“拙见非量产演畅会”活动,畅谈流行音乐创作。作为广东乐坛的领军人,他的作品《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我不想说》等成为几代人的记忆。他认为,流行音乐为经典而创作,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
“现在是网络音乐的新石器时代”
非量产演畅会由2018第二届中国文创产业大会与拙见文化打造,《拙见》出品人、总策划田延友表示,“非量产”概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在当下人们被各种标签和规则束缚、量化的潮流下,希望通过音乐人的故事,能让更多人关注自身的个性化生活。
作为“非量产演畅会”嘉宾,陈小奇分享流行音乐创作话题。陈小奇自嘲自己是一个“半路出家,玩了一辈子音乐,又被音乐玩了一辈子的音乐人。”
陈小奇谈到,网络音乐的出现使乐坛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包括像音乐制作、音乐的载体、音乐传播、音乐受众、音乐产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这是一个音乐史上的大变局,这个大变局让很多音乐人包括原来流行音乐产业都头疼不已,“因为他们必须面对这一切,但是要改变这一切还需要很长时间去进行磨合,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就是一个网络音乐的新石器时代。”
“网络音乐的价值观是流量为王”
陈小奇回忆,制作科技发展迅速,原来要录音必须到唱片公司、到录音棚组织乐队等去录音,现在在家里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甚至可以在家里录音,完成所有的过程。“这种情况也催生了大量的、简陋的海量作品,这种作品出现使整个网络音乐艺术质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这也是网络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一些负面东西。”
而另外一点,互联网娱乐产业作为一种亚文化来看,它主要的受众大部分是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群体很愿意在网络上发表各种见解,“现在网络上出现的大部分是青少年所喜欢的作品,我不是说这种作品不好,代表一种新的趋势,是一种新的审美需求,但是它的多元性和文化性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很多中老年人整天跟我们抱怨,我们现在听的音乐怎么都听不下去了,没法听了,我只能告诉你这是一个新的阶段,你要适应这个阶段,是我们必须要去适应的问题。”
网络音乐另外一个特点,它的价值观是流量为王。“也就是说,在整个艺术质量上是没有把关机制的。”陈小奇说,过去唱片公司会把关,会挑选出最好的歌手,挑选其最适合演唱的歌曲进行制作,当时是“精歌细作”。而现在网络音乐是广种薄收,“流量高的就把它放上去,就在排行榜上面名列前茅,网络音乐平台会投资去帮助歌手出唱片、出专集等,这些东西都取决于流量。但这种是没有经过把关的东西,没有人从艺术上对网络音乐进行把脉的音乐。这是造成现在大量作品良莠不齐的根源。”
为流量而创作,还是为艺术而创作?“这是我们要追求的问题,我们自己的作品不是量产的作品,我们必须要沉下心来创作,让自己尽量能够写出一些经典永流传的作品。”陈小奇说。
《涛声依旧》没有人催稿写了两个多月
陈小奇回忆,自己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直到现在写了2000多歌,最多时一天写十几首歌,耗时最长的一首歌就是《涛声依旧》,写了两个多月,当时没有人催稿,慢慢写。
“我们这一代人和现在年轻音乐人不太一样,我觉得我们多少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里面,有一种艺术追求在里面,这是一种文化自觉。这种自觉在我们这一代人里面有,后来我感觉慢慢淡薄了,大家想着要出名,只要出名怎么写都可以。”他认为,现今作品创作缺失了对于经典性的追求。
陈小奇表示,大多数人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所想第一件事就是让自己尽快出名,尽快让这首作品火起来,“我刚出道写歌第一个目的这个歌能流行就行了,或者这个歌能上排行榜哪怕上一周都行,到了后面慢慢寻找到自己的艺术追求,又是学中文出身的,所以会更注重中国文化精神,或者文化的品质等,到后来会把这两者尽量融合起来。”
他表示,这个时代出名容易成名很难,“什么手段拿出来很容易出名,这首歌写得过火一点、出位一点,可能就火了,但火了对你没有任何帮助,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被大家淡忘。”
陈小奇强调,要为经典去创作,“哪怕你写的最终成不了经典,那是命运,没有问题,但是把自己的作品当成经典来创作,这种态度在这个时代值得提倡。”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实习生 王瑜玲 通讯员 陈丹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