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助学10年背后的故事(图)

发布时间:2009-12-28 00:17 | 来源:公益时报网 2009-12-21 | 查看:2485次

(中国好人网配图)

  在那个座谈会上,李瑞环说出了他要助学的原因:“我个人之所以要这样做,因为我本人对上学、教育和人才有一点亲身的、特殊的感受。”他动情地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是天津宝坻区霍各庄镇陈家口村人,弟兄姐妹7人,家境贫穷,但他从小勤奋好学。有一年腊月三十,母亲叫他担两捆柴火去城里卖,然后买油条回家好包饺子过年。他却把卖的钱买了书,惹得母亲气得拿起笤帚就打,十几岁的李瑞环光着脚跑了出去。夜里,母亲找到他,哭着说,读书是好事,可是家里哪有钱给你买书呀?

  张景源告诉记者,这件事一直激励着李瑞环,所以他深知渴望读书的人心情的急迫性,“年轻人如果由于经济困难不能上学,这将是他一生的遗憾,无论他一生做什么工作,都对他产生打击和影响。”

  李瑞环助学还更深层的意思:在那次座谈会上,他一开始就讲道:我国的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生活、社会面貌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变化。但社会上也出现一些不良风气,搞形式主义、搞沽名钓誉、搞以权谋私,各种各样的贪污腐败行为让人听了深恶痛绝。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案子时,总会联想到我们有多少革命前辈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我的心里十分难过,夜不能寐,有时穿着睡衣里里外外地走。我用“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是想使大家知道共产党员绝大多数还是真心实意地想为社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和好事。沽名钓誉者有之,贪污腐败者有之,但毕竟是少数。

  助学金5年提高17倍

  在和学生座谈后,李瑞环表示:见面是好事也是坏事,从此再也不能匿名助学了。于是成立基金会被提上了议程。

  2004年12月11日,桑梓助学基金会正式成立,原始基金600万元,使用助学基金的增值部分资助宝坻区内已被重点本科院校录取、勤奋好学、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生活在城乡低保范围,确实无力支付学杂费的特困大学生。每年8月1日,由信用联社按增值4%的比例给基金会拨款,确保暑期按时发放助学金。

  2008年,李瑞环又把自己《学哲学 用哲学》和《辩证法随谈》两本书的稿费100万元捐给了桑梓助学基金会。经基金会理事会决定,将他寄来的稿费和亲友捐来的基金共810万元作为永久基金,以7%的利息存入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由政府使用,以保证三年利息助学之资。

  但基金会的助学任务在不断加大,2009年暑假,申报大学生已达101人,助学标准也从原来的每年每人2600元提高到3000元。2004年,基金会全年支付助学金3.3万元,到了2009年已达到58.8万元,总额提高到17倍。810万元原始基金增值毕竟有限,基金会急需更多财力支持。得知消息后,李瑞环决定将自己珍藏30年的吴冠中油画《北国风光》捐给基金会。

  这次上拍前,李瑞环派儿子专程前往探视吴冠中,并为捐赠这件作品资助慈善事业征求吴老的意见。吴老当场表示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支持,并感谢李瑞环同志对他的尊重。

    精神财富受益终身

  经济上资助减轻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负担,但更重要的是李瑞环对贫困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给予的力量,这才是让学生们受用终生的、一笔最大的财富。

  目前正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德岭同学,曾给李瑞环写了一封信,信中汇报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感恩的心情及努力奋斗的决心。信中说:“今天,11月23日,是西方传统的感恩节,我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信给您,因为我有太多的话想在今天这特殊的日子向您述说,我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您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了我,而且让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生活、学习乃至工作,我现在用‘‘杏林初种春将暖,橘井未开泉已香’来形容自己的现状,我将沿着我所挚爱的医学之路继续走下去。”

  曾身患白血病学生高远在给基金会的来信中写到:基金会给我们的何止是经济上的帮助!李爷爷是我的榜样,是我们所有受助大学生的榜样!他对哲学的深刻认识与思考使他能够看轻个人利益,关注民生,关注教育,他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和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如李爷爷的《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中所说:一切困难和问题,都不应成为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理由,而应成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根据;不应成为心烦气躁、怨天尤人的借口,而应成为磨炼意志、施展才干的机会。

  张景源告诉记者,资助贫困大学生是李瑞环一贯心愿,他多次讲过,这件事要尽自己所能一直做下去,直到他身后。

(责任编辑:袁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