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质量

发布时间:2018-11-07 11:05 | 来源: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4日 07版 | 查看:2584次

 ——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获奖者眼中的质量

作者:本报记者 陈海波 本报通讯员 冯浩

  11月3日,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获奖组织和个人媒体对话会在北京举行,同时,“讲好质量故事引领创新发展”主题宣讲活动也宣布启动。媒体对话会上,这些获奖组织和个人分享了各自开展质量工作的经验与体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质量?中国质量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刚刚获得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的大国工匠们给出了回答。

无处不在的质量

  作为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共有9家组织和1名个人获奖。获奖组织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敦煌研究院、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总体气动部总体布置班组,获奖个人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技师潘玉华。此外,还有71家组织和9名个人获得提名奖。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这些获奖者涉及19个行业。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人们对高质量的追求渗透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质量无处不在。

  对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而言,质量就是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我们企业要不断满足客户和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比如20世纪主要是追求可靠性,21世纪主要追求低耗、环保”。

  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第一个中国质量奖获奖组织,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校长刘希娅说,质量就是要“让孩子们学得更好,并且能够适应未来的人才需求”。

  在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看来,质量就是“用这个时代最好的技术、最好的管理来真实完整地把敦煌遗产保护下来,传承给下一代”。

  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总体气动部总体布置班组科室主任王勤超看来,质量就是“要让飞行员愿意飞,乘客愿意坐”。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看来,质量就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和长期预后。

  在潘玉华看来,质量就是“绝不把问题产品流向下一道工序”,是“不断学习标准、制定标准、运用标准、完善标准的漫漫长路,一步一步留下坚实的脚印”。

  “要让中国制造受到全球的尊重,企业必须把质量视为生命。”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施清清说。

文化支撑的质量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深入人心的质量文化,想长期保证质量是不大可能的。”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组织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建军说,质量文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他说,他们秉承“好人酿好酒”的质量文化,所谓好人,就是要有工匠精神,把细节做到极致,而要形成质量文化则需要长期的坚守。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自明认为,质量文化和工匠精神需要像基因一样固化并传承下去。中铁大桥局的质量文化始自20世纪50年代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在那时候第一代大桥人就深深打下质量的烙印,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他说,他们每次制定发展计划、中长期发展战略,都会把质量和创新写进去。如今中铁大桥局已修建2600多座各种类型的桥梁,没有一座发生质量事故。

  如果说中铁大桥局的桥梁设计者和建筑者是现代工匠的代表,那么,景德镇的陶瓷艺人是古代工匠在历经千年传承后的新生。“景德镇自古以来对质量有一种深深的敬畏。”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组织景德镇澐知味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筱平介绍,他们的质量文化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毛病不过手,一手压一手,下手管上手。“景德镇陶瓷传承1000多年,工序从来没有断过”。

创新驱动的质量

  质量需要文化和精神的支撑,也需要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推动。

  在媒体对话会上,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分享了智能制造是如何跟质量结合起来的。江苏阳光是一家纺织企业,“大家听到纺织可能觉得是传统产业,加工技术也比较传统和落后。其实不然,智能制造正渗透进纺织领域。”她举例介绍,传统的纺织染色配方通过手工实现,现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配方中心,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精准染色配方,提升纺织品质量。

  与陈丽芬一样,刘自明也深感科技在质量提升中的作用。现在的桥梁工程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很多项目需要研发特种装备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将研究桥梁工程建造的智能化和桥梁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的智慧化服务,并进一步提升企业标准,促进高质量发展。”刘自明说。

  作为第三届中国质量奖个人奖的唯一获奖者,潘玉华在一线技术岗位工作了20多年,把创新融入整个团队,培养出许多技术能手。“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和工艺、技术人员协同创新共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不断总结归纳先进的工作方法,推陈出新,达到质量有效提升。”她说。

  质量呼唤创新,创新呼唤勇气。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哪个行业,我们都要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潘玉华向年轻人呼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