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南大梁莹更狠!一场会议撤下1258篇论文(组图)

发布时间:2018-11-05 12:23 | 来源:科学网 2018-10-28 16:51:12 | 查看:717次

  南京大学的梁莹为了给自己的学术历史洗白,“默默地”撤掉了所有曾经发表的中文论文。但是,这并不算是最“狠”的,因为——

  我们最近发现,有一场学术会议的主办方曾经同样“默默地”撤下1258篇稿!对,你没有看错。

  一场会议,撤了1258篇稿件。

  这是一个2011年由IEEE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的“2011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国际会议”。

  很多人都对IEEE很熟悉,它的中文名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被认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

  不过,我们打算等会儿再说上面那个学术会议的事。因为——

  IEEE悄无声息撤回的,远远不只这次会议的论文!

  过去十年里,IEEE作为会议主办方一共撤回了7000多篇自己主办的会议的论文及摘要,而这些被撤稿件的作者几乎全部来自中国。

  小编从撤稿观察数据库里挖出了从2008年到2017年IEEE对于会议论文的撤稿情况,结果吓skr人。

  总共撤回7263篇论文,其中6866篇来自中国。

  Emmmm……谁能告诉我,2010年和2011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于是,八卦而又认真的小编在海量的数据库信息中挖出了2010年和2011年被撤稿件中来自中国的论文情况,并吐血整理出以下图表:

2010年IEEE撤下的会议论文/摘要中来自中国的数量(数据来源:The 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

  问题来了,2010年9月的这个高峰是什么?

  继续检索:

  9月1日到9月6日,一切风平浪静,没有撤一篇稿。但这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

  这不,9月7日当天,IEEE撤下了455篇会议论文及摘要,其中有——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348篇。

  之后的几天里又撤回了——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的129篇。

  2010 The 2nd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的289篇。

  (请注意这三个会议,因为它们的名字之后还会出现)

  再看看2011年的情况:

2011年IEEE撤下的会议论文/摘要中来自中国的数量(数据来源:The 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

  问题又来了,2011年6月份的这个高峰又是什么?

  小编接着检索,于是发现了本文开头说的那个会议——“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2011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国际会议),6月份的峰值完全“仰仗”这场会议。

  根据十年的数据检索分析,小编整理出了撤稿量超过100篇的会议名单:

  看见没有,之前让大家留意的三个会议都榜上有名了,排名在第5、9、11名。

  通过这个表格和之前检索的情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10年来IEEE撤回的7000多篇会议稿件中,这12场会议占了“半壁江山”。

  2、撤稿现象严重的会议集中在2010和2011年。

  3、12场国际会议的举办地都在中国。

  当然,到这里还不算完,我们还“深扒”了一下这些会议。

  比方说,排名第一的,也就是文章开篇提到的那个会议,它在“百度词条”中有这样的简介。

截图来源:百度百科

  注意红框框里的字,“在会议结束后两个月时间即完成EI全文核心检索,速度之快,震惊学术界,深得广大作者的赞扬与好评。”

  排名第二的会议,似乎不像排名第一的会议那样“深得广大作者的赞扬与好评”:

截图来源:百度百科

  排名第五的会议,在官方会议博客上作了自我介绍:

截图来源:ESIAT 2010会议官方博客

  看来,能不能被EI收录,检索率有多高,是投稿人和会议主办方都很关心的事情呢!

  当然,我们也关注到了表格中反复的一个会议主办方的名字——国际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协会:

截图来源:国际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协会(IACSIT)官方网站

  对于不少中国投稿人来说,简介中的最后一句——“我们会议接收的论文将被发表在知名期刊上,并将被提交至主要的索引服务平台上用于检索”,可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在震惊和感叹之后,我们继续秉承了理性传统——

  为什么撤回的全是中国人的论文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一些专家。

  采访过程中,大多数专家要求匿名。

  一位专家在拒绝接受采访后,说了一堆掏心窝子的大实话——

  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听到了很多人的声音,其中也包括很多敢于直面问题、实名答疑的专家。

  问题一、为什么会议论文/摘要很容易出问题呢?

  匿名专家A:

  “和期刊相比的话,会议论文的发表时间会更快,审稿和修改没有那么严谨,会议论文通常只有一审,有些好的会议会有两审,但是期刊一般都是有两审甚至三审,而且期刊上的论文会更严谨一点,数量也少一些。

  期刊评审过程中有专门的编辑负责,所以质量一般来讲还是比较可控的,而且很多期刊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比较成熟。而会议一般是针对有些热点问题,有些人一提议,就会开办一个会议,然后会议会成立组织程序委员会,通过程序委员会来审稿。如果程序委员不是那么严谨的话,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问题二、被撤会议论文为什么大多来自中国,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传播系教授李大光:

  “中国国际型会议的问题:现在会议有不好的趋势,办的越来越大,大指的是规模大、宣传的力度大、想起到的效果大,会议越大价值越低,我称它为‘合法的学术腐败’,耗资巨大却几乎无高价值的学术成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

  “有些所谓的刊物在糊弄中国人,除了证明中国人是傻瓜外,没有其他用处。能大量发文的都是烂刊。”

  匿名专家B:

  “这个现象说明了:急功近利(行政)+评审评估太多(行政)+高学术鉴赏力群体不足=数数评估=追求数量=科研失信。”

  匿名专家C:

  “发文章应是科学研究的自然描述,而不是利益所求,当变为利益后,出什么幺蛾子都不奇怪了。”

  问题三、IEEE对媒体表示,已成立了一个由员工和志愿者专家组成的委员会,作为会议材料的“守门人”,并提供额外的质量控制,那么,接下来中国该怎么做?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冯琦:

  “如果国家在谈科研诚信,就该将那些喜欢造假的人清出科研队伍,因为造假的人不适合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生活,造假的行为违背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最理所当然的原则——实事求是。”

  匿名专家A:

  “以检索论文数为目的的会议,在前十年比较多。近年来,随着大家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术规范的加强,这样的会议已经少了很多。

  一般来说,评判会议的影响力大小,看论文的引用率、录取率、引用情况。论文的引用情况越好,录取率越低,说明这个会议的质量就比较高。但是,论文的录取数并不是这个会议的重要指标,反倒是很多质量高、影响力大的会议,论文数很少。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只是没有严格同行评议审稿过程而造成的撤稿,这和涉及抄袭、造假这些恶劣学术行为性质是不一样的。”

  李大光:

  “根据IEEE的回应,可以确定的是,这些论文不符合国际期刊的规范要求。这个可能跟期刊论文的剽窃抄袭还不是很一样。

  中国人在参加国际会议或发表国外期刊的时候,不太懂他们的规范和要求,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对国外会议论文期刊,了解的不是很多。第二,学生或研究人员受到的相关训练比较少。第三,论文中掺杂文化、政策的内容,典型的中国式表达会不符合国际会议投稿要求。

  谈到抄袭剽窃,其实大部分时候研究人员是无意的,他们以为自己在引用别人的内容,但由于不了解相关引用规范而犯了错,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需要加强学生和科研人员的学术规范的训练,接受国际语境下的论文表述方式训练,可以由学术刊物的老编辑、科学家,或对这个领域比较熟悉的科学传播工作者来培训。”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终身追究制度,依法依规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实行终身追究,一经发现,随时调查处理。

  另外,10月23日,科技部等五部门还发文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

  这次发现的这么多情况,我们的相关部门会怎么处理呢?好奇的小编会和大家一起,持续关注……

  Science报告地址: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8/10/what-massive-database-retracted-papers-reveals-about-science-publishing-s-death-penalty

  数据库地址:

  http://retractiondatabase.org/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