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25 13:2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10-24 07版 | 查看:1048次
今年8月,好消息从北京传来。兰州大学萃英学院2014级化学萃英班本科生史安也入围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这是一个“非典型学霸”的“开挂”故事。2014年,史安也以优异成绩考取兰州大学数学院。入校后,“听说有个基地班选拔考试,很难的感觉,我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他参加了竞争激烈的化学基地班选拔考试,成功入选。一年后,再次顺利考入兰州大学萃英学院化学萃英班。
在萃英班,史安也“小荷已露尖尖角”。毕业前夕,作为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史安也撰写并发表SCI一区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他在科研探索中对超快光谱产生浓厚兴趣,成功保研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继续深造。
像史安也这样的优秀毕业生,在兰大萃英学院还有很多。截至今年,萃英学院已毕业的396名学生中,继续深造的有381名,其中245人师从国内外一流导师攻读博士学位。
融全校之力建人才培养“特区”
2010年,兰州大学发挥自身基础学科优势,成立萃英学院专门负责实施拔尖计划。萃英学院除承担国家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拔尖计划任务以外,配套实施人文(文学、历史学、哲学)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
“萃英学院是兰大探索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荣誉学院和试点学院,是拔尖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和创新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区’和‘示范区’。”中科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萃英学院院长严纯华说。
从一开始,兰州大学便融全校之力搭建这个人才培养“特区”——萃英学院院长由兰州大学校长兼任,主管教学副校长兼任常务副院长,学术水平高且人才培养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执行院长,构建了由萃英学院牵头、相关学院协同、职能部门支持配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集中全校优质教育资源,保障高层次人才培育之需。
“这种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调度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兰州大学副校长、萃英学院常务副院长潘保田说。
多年来,如何更好培养高素质、创新性拔尖人才,是国家高精尖人才培养之需,也是以基础研究见长的兰州大学长期探索努力的方向。在拔尖人才培养领域,这座坐落于中国西部的重点大学曾经有着耀眼的光辉。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出现过独特的“兰大现象”。上世纪80年代,兰大学子曾在物理学家李政道发起的CUSPEA考试(赴美国攻读物理类博士研究生的选拔考试)和CGP化学考试中,多次获得团体及个人总分第一名。
“我们对拔尖人才的培养,有着深厚的传承基础。”在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校史研究室主任、教学指导委员会文科组组长张克非看来,兰州大学本科教育有着厚基础、宽口径的传统,学校重视高素质人才的重点培养,从机制创新、资源保障等方面全力投入,形成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深厚土壤。
进入新世纪以来,如何进一步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兰州大学借国家启动拔尖计划的东风,从机构建设、理念引领、机制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2010年萃英学院的成立就是兰大拔尖人才培养的缩影。
复制顶尖科学家“成长密码”
谈起萃英学院的“创业史”, 萃英学院原执行院长许鹏飞教授如数家珍。在顶层设计之初,一份针对17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追踪调查报告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梳理这些顶尖科学家的成才之路,许鹏飞发现,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大师的问鼎之路上,往往离不开高端的师资、多元的学习经历、注重实践学习这3个方面的助力。”许鹏飞说,萃英学院希望把顶尖科学家的“成长密码”复制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受此启发,兰大萃英学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十化”育人模式,即:学术精神质疑化、学术氛围宽松化、学术环境国际化、授课教师高端化、学期课堂小型化、授课形式互动化、学习经历多元化、能力培养实践化、素质教育通识化、学生管理动态化。
秉承个性化培养理念是萃英学院办学的又一大特色。学院以“志向、兴趣、能力”为导向,在选拔标准上注重多方面考察,侧重考虑学生的兴趣志向、创新潜力、综合能力、学有余力、心理及体能素质等因素,科学地看待“偏才”“怪才”等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为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课程选修制度,学院还鼓励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和发展目标,选修、免修和缓修课程。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允许在全校范围内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程,包括研究生课程。
史安也之所以能够崭露头角,确立自己的学术方向,很重要的一段经历是他参加了兰大物理学院李慧慧、张加驰教授课题组以及化学学院王强教授课题组跨学科的科研见习。
萃英学院汇集了一批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专家等校内外名师,以授课讲学方式参与人才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导师,按照“导师小组+学生小组”模式或者“师带徒”模式,进入导师课题组。截至目前,参与“拔尖计划”的名师有110名担任科研导师,33名担任学业导师。
培养基础拔尖人才的“兰大之路”
不仅有名师,萃英学院还贯彻“严进严出”的政策,对学生实行动态进出管理机制。按照学生兴趣、学业成绩、科研潜质和创新能力等指标,不定期进行评估与考核,对不适应、不合格者重新定位,实行分流,根据学生意愿退出计划跟读或转到相关学院。同时,补充吸收优秀学生进入该院。
萃英学院还以“德、智、体、美、群、劳、乐”七字育人理念为指导,设立50个综合素质拓展学分,将综合素质提升融入课程体系,开设《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提升表达能力,组织开展“萃英杯”辩论赛、阳光体育等系列活动,活跃校园生活,强健学生体魄。
高瑞良是萃英学院数学专业的在读生,去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学期间,他选修了该校的演讲课。该课程有来自世界各国学子研修,高瑞良不但体验了独具特色的发声、放松等训练,还在和师生的交流中,广泛了解了不同文明的文化。“这些素质拓展课程,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生活,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高瑞良说。
参加国际交流、各种学术活动,萃英学院都会给学生提供各种便利。该院人文专业学生参加甘肃省古代文学年会,是该会首个提交论文并作大会学术交流的本科生;数学专业的白珊祖在学术活动中做志愿者,专门服务丘成桐院士团队,其间他和丘成桐团队有深入的交流,受益匪浅。
在萃英学院,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均得到充分训练,部分学生已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不少学生已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CELL、PNAS、JACS、PRL等上发表论文。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20人次主持各类创新项目,公开发表论文111篇,其中SCI论文88篇,以第一、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63篇,申请国家发明型专利4项。
“我们希望通过兰大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既让学生能够浸润在兰大的这片沃土上,并且在兰大也能够感受到世界的气息,感受到国际化进程中一日万变的知识更新。”严纯华说。
在兰州大学,萃英学院“拔尖计划”的先行先试,带动了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2017年9月,兰州大学出台《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意见》,全力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此外,萃英学院运行良好的暑期学期制也即将在全校铺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