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棵银杏花285万,为什么居民喝“黄泥巴水”

发布时间:2018-10-13 20:51 | 来源:光明网 2018-10-12 13:49 | 查看:1609次

【阅读提示】为了面子工程,湖南这个贫困县把自己害惨了6棵银杏花285万,为什么居民喝“黄泥巴水”

  光明网评论员:日前,有媒体再度探访曾被湖南省巡视组通报的湖南省汝城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大规模举债修建大批“形象工程”,花4800万元修广场,6株银杏树就花了285万元,8根图腾石柱花了120万元。与之相对的,则是对民生的罔顾。该县自来水管网年久失修,居民爆管停水、喝“黄泥巴水”是常态;该县卢阳镇还有两个村没有通电,25户67人仅靠山泉水发电和点煤油灯照明。媒体梳理后发现,汝城县以土地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且“寅吃卯粮”,透支了土地市场,使得政府债务急剧恶化。

  通过检索资料,不难看出汝城县曾经的意气风发。2009年,建筑面积2128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的汝城县“四大家”机关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开工建设;2010年,占地11.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5000万的爱莲广场开工建设;同年10月,位于爱莲广场旁的汝城法院新审判大楼开工,总投资3500万元;2014年至2017年,汝城县将全县的发展重点聚焦于“全域旅游开发”,总投资50多亿元的理学古镇、总投资30亿元的汝城特色小镇、总投资15亿元的热水国际温泉度假中心等短期内扎堆开建……据湖南省委第四巡视组的通报,2008年以来,汝城县修建广场公园11个,市政道路项目26个,违规修建办公楼10栋。

  然后产生了如下后果:据汝城县财政局反馈的数据,目前汝城债务总额约为95亿,债务总额为汝城县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2.9倍、地方财政收入的23倍,负债率为151%,综合债务率为336%,债务率高居湖南各县之首。基建投资的居高不下,使得汝城县经济性项目投入不足,工业增长乏力,民生投资亦长期不足。因此,“6棵银杏花285万”与“居民喝‘黄泥巴水’”的景观,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大背景下同时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代价最终谁来承担呢?汝城县计划连续5年,每年出让价值4.5亿元的土地,其中70%用于填补债务。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开发商手中,政府对土地的议价能力下降,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而居民的购房成本则不断上升。当地的房价已经涨至每平方米5000多元,接近于郴州市区的房价。因此,曾经“史诗般”的基建投资,通过一长串链条,最终将在贫困县里购房家庭的账目上微观呈现。

  汝城县被当作一个样本单独拈出,然而其发展逻辑恐怕在一些地方似曾相识。当地工作人员回忆“以前汝城搞建设,别的县都开现场会来学”,也表明在巡视组通报之前,汝城县曾是另一番色彩的样本。基础设施大拆大建,迅速堆高GDP,打造出肉眼可见的发展成绩。同时在聚光灯的探照之外,灶头炕上的生活琐碎之处,却是另一番景观,留下的高额债务,又成为透支未来的沉重负担。

  类似的发展观,具有一定的共性,构成了不少人习以为常的认知。宣传片中恢弘壮阔的楼宇航拍,宣传资料里项目、数字的长串罗列,房地产市场抱着“不买必亏”心态鱼贯进场的居民,曾经就是一些人所认为的“发展证据”。当然,不能说这些毫无疑义,它们当然是发展的表征,然而恐怕远不是发展的全部。“喝‘黄泥巴水’”与“债务风险红色警告”,这些至少提示了一些发展成绩的含金量究竟几何,对提高幸福指数的意义究竟多大,一些衍生风险是否有反噬成绩本身的可能。

  现如今,汝城县正在整改: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7990户56132人安全饮水;实施农村公路项目491个814.476公里;实施危房改造14909户;行政中心前广场、原检察院和原中医院院落改建成停车场,原水利局、进修学校办公楼分别转为思源学校、二完小和特殊教育学校用房……这是对曾经发展模式的反拨,也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没有民生基础的发展,算不上发展。

  汝城县的反思,不该局限于汝城县。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