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误解“底线思维”

发布时间:2018-09-29 10:53 | 来源:大众网 2018-09-26 | 查看:1015次

底线思维绝不是一种消极、被动、防范的思维方式,而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它要求我们从底线出发,步步为营,在确保最小战略利益的前提下,不断逼近顶线,让改革“蹄疾而步稳”,让发展“更上一层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的确,只有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攻坚克难,“中国号”巨轮才能直挂云帆、劈波斩浪,顺利驶抵胜利的彼岸。
  但在现实中,一些干部却错误地把“底线思维”当做为官不为的“挡箭牌”。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凸显,如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管控风险、守住底线,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才能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实现改革发展既定目标。然而,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却为官不为、消极懈怠,并且还振振有词地辩解说:这样做是“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实际上,这是对底线思维的极大误解。底线思维,其实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即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估计困难和阻力,设定调整阵痛与成长烦恼的可承受底线,继而坚守底线,严防出现颠覆性的失误;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责任担当和“敢上九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充分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为改革发展创造新的生机。
  古人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防控风险、筑牢底线,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只有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凡事防患于未然,才能赢得工作的主动权。把握好“走对路、扎实干”这个关键,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持之以恒地把防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透,如此方能让经济社会发展的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但底线思维绝不是一种消极、被动、防范的思维方式,绝不只是要求守住底线而无所作为。底线思维实际上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它一方面要求我们主动运用这种思维,思考诸如什么是底线、底线在哪里、底线在系统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是什么、超越底线的最大危害是什么、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超越底线、如何有效远离或规避底线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战略主动权;另一方面,它要求我们从底线出发,步步为营,在确保最小战略利益的前提下,不断逼近顶线,让改革“蹄疾而步稳”,让发展“更上一层楼”,从而不断收获更新更好更大的战略利益。也就是说,底线思维不仅要求“思”,更要求“行”;不仅要求防范风险,更要求主动出击,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