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将出防卫过当认定标准

发布时间:2018-09-19 21:58 | 来源:新京报 2018年09月19日 第A05 | 查看:905次

未来5年适时出台认定标准和处罚原则的司法解释,明确鼓励正当防卫

记者昨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法近日发布《关于在司法解释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规划(2018-2023)》(以下简称《规划》),对未来5年的司法解释工作做出专门部署。《规划》提到,要适时出台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处罚原则和见义勇为相关纠纷的法律适用标准,鼓励正当防卫。  

  对应社会热点 多项司法解释将修订

  所谓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制定工作同时也是法律赋予最高法、最高检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记者注意到,最高法此次出台的《规划》中,多项内容备受社会关注,同时也对应了当下一些热点案件。

  例如,近期深圳“鹦鹉案”等因人工饲养、出售濒危野生动物而获刑的案件就曾引发广泛讨论。相对应的,《规划》明确,进一步修订完善涉野生动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相关犯罪案件的司法解释。

  《规划》还称要修订完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维护市场秩序。

  《规划》强调,要修订完善有关名誉权、荣誉权司法解释,加强对英雄烈士名誉权、荣誉权案件纠纷的指导力度;修订完善婚姻、家庭纠纷等司法解释,进一步优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预防和惩治校园暴力等现象;修订完善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生存发展。

  此外,要修订完善有关诉讼法的司法解释,平等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进一步完善产权司法保护制度,加强产权保护力度;及时研究完善财产征收征用案件裁判规则,维护被征收征用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出台审理个人信息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司法解释,保护个人信息权。

  个别司法解释条文“适用效果欠佳”

  最高法为何出台此项《规划》?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7日,中共中央正式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要求“司法解释,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为此,最高法经过调研,并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对起草司法解释的明确要求、全国人大对有关司法解释审查的建议、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司法解释修改完善的建议和提案,结合地方法院对起草司法解释的较集中建议和审判实践需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审查立项起草新司法解释等情况,起草了本《规划》。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姜启波也坦陈,《规划》是为了回应社会对司法解释的关切,“近年来,立法机关、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地方法院、社会公众、媒体舆论对最高人民法院一些司法解释提出了一些修改完善的意见;而司法实践中个别司法解释条文的适用,社会效果欠佳,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适时修订完善有关司法解释,不仅是司法实践的需要,也是因为民众和社会的强烈呼声。

  看点1

  未来5年起草、修改、完善约百件司法解释

  《规划》确定了未来5年的工作任务,如何落实到司法解释的具体制定和修改过程中?

  对此,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姜启波表示,按照《规划》要求,今后五年最高法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起草、修改、完善约100件司法解释,因此,本《规划》是今后五年司法解释立项修改废止的指导意见,需要在司法解释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在今后司法解释立项时优先以《规划》所列项目作为司法解释立项的审查依据,未将《规划》所列计划项目作为司法解释申请立项的单位,原则上不再立项起草新的司法解释。

  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最高法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部署,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司法解释全面集中清理工作,对最高人民法院自1949年建院至2011年底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制定的3351件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决定废止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文件715件,决定560件司法解释、1532件司法指导性文件继续有效。

  2012年到2017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又陆续发布了136件司法解释。

  看点2

  将出台司法解释鼓励正当防卫

  去年的“于欢案”加之前不久的“昆山案”,让正当防卫几乎成了关注度最高的一项法律制度。

  与1997年我国刑法修改时作出较大调整,放宽正当防卫限度且增加了无过当防卫的规定形成反差的是,司法实践中对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认定并不多见。

  为此,《规划》提到,要适时出台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处罚原则和见义勇为相关纠纷的法律适用标准,鼓励正当防卫。

  去年“于欢案”二审宣判后,时任最高法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发表题为《我们应当如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一文,其中就提到,“从司法实践来看,对于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仍趋保守,不敢或者不善于适用正当防卫制度,将本属于正当防卫的行为认定为防卫过当,甚至认定为普通的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现象仍客观存在”。

  究其原因,沈德咏认为,其一便是刑法规定本身较为原则,司法适用标准不够统一。因为根据刑法规定,一般认为正当防卫应当同时符合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限度条件等五个条件,而每一个条件之下又涉及诸多具体问题。

  法律适用上的具体问题在刑法条文上未作明确规定,具体到个案中就会出现偏差。为此沈德咏认为,需要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发布指导性案例等多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统一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适用标准。

  记者注意到,在近日国家检察官学院和中国犯罪学学会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和一线司法办案人员共同探讨了正当防卫制度适用问题。

  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周光权认为,我国刑法对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已近完备,更重要的在于司法机关勇于担当、敢于适用,而判断有无过当,第一个规则是“侵害越重、防卫越重”;第二个规则是“侵害越久、防卫越久”;第三个规则是“不能认定正当防卫的,也要确认防卫因素”。

  看点3

  将及时出台审理个人信息权纠纷的司法解释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个人信息愈发重要,侵害个人信息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最高法此次出台的《规划》提及,及时出台审理个人信息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司法解释,保护个人信息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周友军告诉新京报记者,我国《民法总则》、《网络安全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对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有了原则性规定,但这些规范总体上仍然比较简略,操作性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需要借助司法解释及时予以回应。

  对于最高法计划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周友军认为,也有一些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虽然现行法对个人信息已经有所定义,但是司法解释还是要明确个人信息的认定规则和类型,包括个人信息如何具体认定、个人信息和隐私如何区分、如何分类从而给予不同的保护等。另一方面,司法解释应该明确侵害个人信息者的法律责任,在个人信息被侵害的情况下,就信息主体可以主张的权利,包括侵权损害赔偿等,司法解释应当设计具体、有针对性的规则。此外,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构成犯罪,这就涉及民事、刑事交叉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相关程序问题,也有待司法解释明确。

  此次《规划》部分重点内容

  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预防和惩治校园暴力等现象,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修订完善婚姻、家庭纠纷等司法解释,进一步优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切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修订完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维护市场秩序。

  修订完善有关名誉权、荣誉权司法解释,加强对英雄烈士名誉权、荣誉权案件纠纷的指导力度。

  研究出台有关适用民法总则相关规定的司法解释,进一步修订完善合同法司法解释,在全社会倡导讲诚信、重规则的契约精神。

  修订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司法解释,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服务创新驱动战略。

  新京报记者 王梦遥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