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加班越多 家庭生态越差(图)

发布时间:2018-09-18 12:32 | 来源:中国教育网 2015-03-06 06版 | 查看:904次

周锐 绘

  【读者来信 】   

中国教育报:

  我是一个教育科研人员,丈夫在IT企业工作。我们这些嫁给IT男的女人们都自称“IT怨妇”,因为IT男加班实在太频繁了,怀孕的时候我就想过打着“还我丈夫”的横幅到他们公司门口去静坐!现在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丈夫工作越优秀、越敬业,加班的情况就越多,只好用多买玩具来弥补对女儿的亏欠,以至于女儿对快递叔叔的期盼似乎已胜过了对爸爸的期盼。这种情况让我非常纠结,希望贵报能呼吁一下大家对加班文化的反思,呼吁社会关注隐形爸爸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

  昨天,我问女儿长大后工作挣了钱想做什么?孩子回答说:“带妈妈去海洋馆!”“还有爸爸呢?”“爸爸还得上班呢!”

  每次丈夫夜深回家,不管多晚,我都会等着他,为的是能和他分享一下孩子成长中的点滴。尽管我不止一次地告诉女儿,爸爸是世界上最疼爱她的人,也不止一次地打开女儿小时候的照片、视频,告诉她,这是爸爸在给你换尿布,这是爸爸带你去动物园,这是……可女儿却眨着大眼睛问:“我怎么记不得了呢?”

  每次丈夫兴奋地谈论起他的工作,一个技术难题被团队加班加点拿下,公司又接受了一笔可观的风投,前景一片大好,那种斗志昂扬却让我充满挫败感。我多么希望他的这份自信与激情同样也能出现在家里,出现在女儿和我的面前。我甚至希望他不那么优秀,不那么敬业,我多想告诉他,对于公司而言,他或许只是一个随时可能被代替的工号,而对于家庭,他却是我们的天!女儿渐渐长大了,她的每一步都需要爸爸的陪伴,她委屈时需要爸爸的肩膀,她困惑时需要爸爸的指点,进步时需要爸爸的鼓励,受伤时需要爸爸的安慰,恋爱时需要爸爸的祝福……女儿的成长错过了,就无法再重来。

  希望更多不得不加班而错失孩子成长过程的爸爸们看到这封信,能反思一下其中的得失。希望领导们能让隐形爸爸们回归家庭,下班以后回到孩子身边。

一个没有放弃希望的IT怨妇

  【故事】

  被加班爸爸的无奈心声

  ■楼晓悦

  IT男大多为中青年男性,被外界称为“走在互联网的最前沿”。但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造型背后,他们的生活被自嘲为——

  压力大节奏快,脚步快如子弹飞;

  终日面对电脑,日久一副屏幕脸;

  在公司如雄鸡,在家自称“挼人”;

  早被行业洗脑,绝无加班概念。

  家就好比宾馆,回家倒头就睡;

  家务无暇顾及,全靠怨妻奉献;

  终日同事为伴,妻儿抛在一边。

  好比赚钱机器,夫责父职亏欠……

  早上六七点钟出门的时候宝宝还在沉睡中,晚上九十点钟回到家宝宝已经入睡了,这几乎是IT人的常见日程。如遇新项目测试或上市等重大事件,公司会为大家订几间公司旁边的宾馆留宿。忙起来,几天也回不了家……当工作与家庭面临冲突时,我朋友圈里的三个IT男的不同选择,透露了他们的困惑和无奈。

  第一个是积极加班、被儿子叫成叔叔的某互联网知名上市企业技术部经理,儿子4岁。

  他的人生辞典里,没有加班的概念,工作到几点都是正常上班时间。他蔑视不情愿加班的人,认为这有损IT人的名誉。他老婆是个独立的女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孩子前两人没有太多冲突,但孩子出生以后,家务陡增,当孩子感冒发烧不舒服的时候,再坚强的女人也崩溃了。他不理解,觉得这不都是小事吗?于是争吵、火拼、冷战轮番上演……孩子1岁了,不太认识这个爸爸,不让他抱;孩子两岁时,有时偶尔会情不自禁地叫他叔叔;3岁,不要爸爸送去幼儿园;4岁,只有想玩爸爸手机时,才会找爸爸…在这种父子互动中,他频频受挫,更加没有当爸爸的感觉。于是,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中。

  第二个是不愿加班却犹如“夹心饼干”的某知名电商客服部经理。女儿两岁。

  工作节奏多年持续朝九晚九,他心里惦记着可爱的女儿和妻子,却不得不每天很晚回家。一来因为上班到晚九点是公司的潜规则,二来顶头上司是外地调来的,妻儿均在老家,所以每天以办公室为家,领导不走,同事们都不敢走,否则担心领导对自己有看法。再加上领导总是在晚上发些工作安排的邮件,必须得回复。有时候即使人到家了,还是不得不中断与女儿的游戏、读书活动,因为手机显示有公司的新邮件。

  每当老婆忍不住抱怨时,他也不敢多解释,一脸委屈:我也不想这样,你叫我怎么办?他称自己是“夹心饼干”,无论怎么对老婆闺女好,还是有亏欠的感觉;无论在公司表现得多么努力,领导还是觉得他过于顾家……

  第三个是拒绝加班、辞职回家的上市公司研发部精英。儿子3岁。

  他一直很努力,曾经是公司加班最多的员工,甚至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攻克了几个大的项目,得到领导的青睐和同事的尊重,但他错过了孩子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睁眼,第一次微笑,第一次抬头,第一次翻身,第一次迈步……尤其让他大为受刺激的是,他错过了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回忆起自己从小坐在爸爸肩头玩的温暖情景,他不想错过更多的第一次,不想留下自己以后没有力气扛孩子在肩头的遗憾,于是在得到老婆的支持后,他辞职在家当起了“全职奶爸”,宁可放弃几十万年薪和蒸蒸日上的事业前景来换取孩子的童年。

  这些困惑和无奈,领导们知道吗?

  【调研】

  长期加班有四大毒副作用

    ■赵凌云

  加班的原因多种多样——项目紧急、公司氛围、老板风格、加班福利、个人意愿……但事实上工作时间长并不意味着产出高,高密度工作往往与消极怠工和生产效率低相关。

  长期加班会让人陷入职业枯竭状态。愈加班,愈觉得事情做不完,工作就拖得愈长。这样的恶性循环会让人陷入职业枯竭状态,崩溃也是迟早的事。

  1926年,福特汽车公司进行了一项实验,发现当把一天的工作时间由10小时降到8小时,从一周工作6天减少至一周5天,员工的生产力将会提高。

  1980年的商业圆桌会议发布《制定好的加班时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指出,当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并持续超过两个月,生产力下降的累积效应将推迟完工日期,而人数相同但每周只工作40小时的团队执行同样工作,甚至还会更早完工。

  工作时间越长,不论是短期或长期,工作的效率、生产力都会降低。在 AlterNet网站的一篇文章中,编辑萨拉·罗宾逊引用美军进行的一项研究,称每晚都减少1小时睡眠,持续一周,将导致认知功能退化。荷兰的一项研究也证实,长期加班,思维往往伴随着减少主动思考与行动的意愿。

  长期加班会提高配偶失业的几率。荷兰社会学家的一项调查显示,加班会提高配偶失业的几率,影响家庭生活,强化传统的以男性为主的工作模式。

  文章指出,企业要求雇员加班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加班大都由男性承担,这对家庭生活质量和妻子的工作都造成损害。调查人员估计,如果丈夫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妻子失去工作岗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42%。因为她必须独自承担家务,从而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职场要求。

  荷兰社会科学研究院的社会学家帕特里夏·范埃希特尔特调查发现,为了保证竞争力,许多家庭中的丈夫被迫长年加班,面临同等工作压力的妻子因为家庭负担而不能像男性那样加班,这增加了她们失去工作岗位甚至被辞退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随着现代商业实践中工作岗位竞争加大,加班时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事实上这并不能带来长期的生产能力增长。企业应当多关注雇员的效率,而不是他们的加班时间。

  长期加班会影响身体健康。南澳大利亚大学工作与生活中心主任芭芭拉·波科克教授说,工作与生活失衡对上班族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波科克说:“承受压力的人比其他人看医生多,服用处方药多。工作时间长的上班族,罹患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

  时间压力是导致肥胖人数增多的原因之一。当工作堆积时,人们无法好好吃东西,手头有什么就往嘴里塞什么,以保持能量。没时间做饭,只能吃便捷的外卖快餐,于是,不知不觉中开始发胖。

  世界卫生组织属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专家在《柳叶刀肿瘤学》期刊中,把夜班工作列为致癌因素之一。在正常睡觉时间忙于工作,不仅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还会导致抑制肿瘤产生的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增加癌症风险。

  长期加班会影响家庭和谐。每天处于加班状态,回家后妻儿都已经进入睡眠状态,缺乏家人间的情感交流,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形同虚设,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离婚率升高。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命中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工作时间长的人不再被视为英雄,反而被看成不懂生活的人。拒绝长时间加班,爸爸们需要勇气,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本版作者除关颖外均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项目组成员)

  【点评】

  3岁前受到良好照顾和关爱的孩子,长大后学历较高、

  和朋友关系较好、感情生活比较满意

  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是亲子关系

  ■关颖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特聘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IT怨妇”的抱怨与IT男的无奈很令人同情,加班文化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司空见惯。家庭与事业不能平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有意义吗?用社会学视角来看,难题也许能有新解。

  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要扮演多重角色。对有工作、有孩子的人来说,并存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有不同的职责。就职业角色而言,企业老板或普通员工都只是职业群体中的一分子,不管多么重要角色,都是可以改变,或是被他人替代的。比如那些身居要职因腐败被拉下马的官员、事业鼎盛却过劳猝死的企业家,人不在其位了,他掌管的多么重要的事都照样运转。而父母就不一样了,这个角色对孩子而言是唯一的,没人可以替代。父母角色对人的影响之大、其作用之持久,往往超过其他任何角色。任何人,只要有了孩子就要履行做父母的职责,因为这个角色是天然的、又是法定的。

  有人说,选择一项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事业上的奋斗让人充满自信与成就感,而在家庭中的缺席、亲子间情感的淡漠,却使得人生的美好大打折扣。这种角色冲突也许IT男和“IT怨妇”们感受尤甚。其实,即使不具有某些成功人士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成功实现角色转换的能力,你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加班说“不”;你可以少为绩效、升迁而疲于奔命,给自己留出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时间和空间;你还可以在妻子孕育生产、孩子年幼等家人最需要你的时候,换一个不那么紧张的工作,过了家庭的“非常时期”事业上东山再起……只要自己想明白其中的利与弊,拿得起来放得下,就大可不必被动地做工作的奴隶。  

  有人说,我拼命工作、挣钱,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生活得更好,受更好的教育!但是,用本该属于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到职场上去换金钱,值吗?近期《儿童发展期刊》刊发美国研究人员持续追踪243个人从出生到32岁的研究结果:3岁前受到良好照顾和关爱的孩子,长大后学历较高、和朋友关系较好、感情生活比较满意。主导研究的德拉瓦大学心理学博士李罗比说: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影响他一辈子的行为与情绪表达。“幼儿时期父母愿意‘投资’亲子关系,孩子一生都能获得正面回报。”看来,父母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投资不是金钱铸就的,更需要爱心,这是父母角色的特点决定的。

  多年来,在我国的主流话语中一贯崇尚公而忘私、家庭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工作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于是一些人把养育孩子当做了家庭的私事,忙工作成为不顾家、不管孩子的理由。试问,再忙,有习大大忙吗?事业再重要,有习大大的事业重要吗?彭丽媛接受采访谈如何教育女儿时,说习近平是“称职的父亲”。“女儿很像他,也和他最亲。我带她时,她老是调皮捣蛋,可是一跟她爸爸,就乖得像只听话的小猫。”“我们两口子有一个原则,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尽一切力量满足孩子的愿望……如果实在不能陪她就好好解释,能弥补的尽量弥补。”这是做父亲、做母亲的境界,朴素、简单,与做什么工作、工作忙到什么程度无关。

  生命中比工作重要的东西还有许多。家庭,是每个人生命缘起的地方,也是让生命延续的地方。在人的一生中,以生命孕育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

  少些抱怨,少些借口。每个在职场上打拼又有了孩子的人,努力做个好父亲、好母亲,这样的人生才完美,家庭幸福、工作愉快才不是奢望。

  【链接】

  父亲对孩子的独有影响力

  ■李清霞

  家庭教育中,父亲和子女的交往常涉及游戏和探索类活动,对孩子的影响明显有别于母亲,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体格发育 跑、跳、钻、投、抛、攀、翻滚等活动,能促进孩子的体格和大脑发育,提高抵抗力,而运动显然是爸爸们的强项,孩子和爸爸一起游戏,才会更有活力,玩得更“疯”。

  智力发展 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爸爸常陪伴,孩子更聪明,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曾对17000名婴儿进行长达半个世纪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日后比同辈聪明,容易跻身高于父亲的社会阶层。

  良好个性发展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孩子如果只接受女性方式的教养,缺乏男性方式的陪伴,易养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等特点,尤其是男孩子,更需要从父亲那里学习坚韧、大胆、果断、豁达、豪爽、独立等具有阳刚之气的品质。

  性别意识 父亲的陪伴有助于孩子适当而灵活地理解两性角色。男孩在4岁前缺失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