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后于时代利用互联网传播艺术

发布时间:2018-09-12 20:39 | 来源:新京报 2018年09月12日 第C02 | 查看:1010次

送走了这位全国闻名的表演艺术家,“评书四大家”就只剩下了两位。民间有句话流传: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这句话大概改编自叶梦得对于词人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单田芳先生在听众之中的呼声。

  “评书四大家”是听众对我国四位评书艺术家的尊称,而一谈及这四位,有人就把相声界的“帅卖怪坏”四字套用在了他们身上——袁阔成的帅、刘兰芳的卖、单田芳的怪和田连元的坏。而缘何将单田芳先生的表演以一个“怪”字来总结呢?因为他的嗓音之怪,辨识度之高无人能比。

  单先生出生于曲艺世家,外公是最早闯关东的那批民间艺人之一,母亲唱大鼓,父亲是弦师。看遍了家人在台下拿着收钱的笸箩招呼“捧场了捧场了”,他心里一顿委屈,觉得这和要饭的没什么区别。后来,他考上了医学院,却因生病上不了学,最终使命般地走上了评书之路。据说,单田芳先生的听众曾在一天之内达到1.2亿,如果将他讲过的近110部作品一天24小时连续播放,则需要差不多1.25年的时间。

  前央视主持人罗振宇在一档网络辩论节目中提到,他曾在湖畔大学听了曾鸣教授的课程。曾教授在那场课程中提到了企业做战略所包含的三个元素:技术、艺术和手艺。罗振宇将这一观点拓展至辩题当中。其实,如果把这三个元素拓展至评书表演,也未尝不能解释单先生的成功。

  技术,其实是指掌握事物的规律性。单田芳先生喜欢钻研,他保存、复制、修缮、增补了诸多传统评书,在此过程中抓住了传统评书的特点,更是发挥所长,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创作出一大批新时期评书。许多人非常喜欢的《乱世枭雄》便是他制作的新作品。又比如,单先生的小说《白眉大侠》,是他得了真传后的整理之作,他梳理了故事的逻辑,并制造了如北侠欧阳春之类的人物,使得小说大获成功。

  评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人物的塑造、场景的搭建、氛围的营造全倚靠着表演者的一张嘴。单田芳先生说书时不拘泥于原书,常有自己的发挥。他模仿的人物,个性十分鲜明,加上他沙哑的嗓音,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小男孩们喜欢的武侠故事,在单先生的口里,变得生动起来。

  一以贯之,融会贯通,求精求实,创新发展,此为手艺。从《三国》《隋唐》《大明英烈》,单先生讲了许多大英雄的故事,这些英雄人物都鲜活地存在于听众的脑海里。不仅如此,单先生还创造性地提出要讲“红色故事”,多讲讲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开国元勋的丰功伟绩等。在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将军的帮助下,他录了三百集《贺龙全传》,以评书作品的形式把开国元勋的生平记录下来。

  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2007年宣布收山,2010年又再度出山,半个多世纪以来,单田芳先生在舞台上塑造了无数人物,征服了不计其数的听众。但他对行业还是抱有清醒认识的。2013年,单田芳先生接受采访时说道:“这个行业确实不景气,书场越来越少,演员越来越少,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不只是年轻演员有问题,中老年演员也有问题。下工夫不够,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不只是评书的困境,更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困境——久负盛名的大师有一二位,可愿意传承的学徒却不多。

  如今的文娱市场是十分繁荣的,可繁荣的市场留给传统艺术发展的空间并没有多少。相比广大的电视观众、网友来比,传统艺术爱好者的数量实在不值一提。

  从前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则变成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艺术作品需要广泛的传播。京剧演员王佩瑜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贡献,她不吝于参加各类节目,在电视和网络上进行演讲,宣传京剧的魅力,吸引了一票年轻的观众。

  在这方面,单先生也毫不落后于时代。2011年,单田芳先生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将自己的人生故事通过口述的方式,在助理的整理下,成稿30多万字。作为一个传统艺术的表演者,他还利用新媒体来进行评书艺术的传播。

  开通微博(2010年)和微信公众号(2016年)以来,单先生以日常化、年轻化的风格传播评书知识,并一直关注着行业发展。在微博问答上,单先生非常热情地回答广大网友的提问。虽然单先生没有开课,但他的二女儿单慧莉却扛起了父亲的大旗,通过互联网向网友开课,传播父亲引以为傲的评书艺术。自1995年成立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来,单先生一直以各种形式推广着评书艺术,2012年的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时年78岁的他获得了终身成就奖。他曾在采访中说,人生在世,不过一个“熬”字。他的一生,是与评书相伴的一生,他与岁月相抗争,最终熬成了一壶陈酿,供听众们慢慢品味。

  □林岑(评论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