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寻回“尊师重教”的初心

发布时间:2018-09-11 22:11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9-11 第07版 | 查看:780次

  朱 丽

  9月10日是中国第34个教师节。全国各地举办活动,让学生们感悟师恩,向教师们表达敬意。有关教育及教师的话题,也引起了诸多讨论和思考。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教师的地位备受尊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讲的都是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道理。尊敬师长,源于对知识的敬畏、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礼”的遵守,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社会文明的反映。

  然而,近年来,“老师”一词在社会语境中有些变味。不知从何时起,理发店的发型师、美容院的美容师、家政公司的中介……各种与教育不沾边的人,通通都被冠以“老师”的头衔。在称呼某人为“老师”时,有时甚至带着一丝戏谑的意味。“老师”的滥用,背后固然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身份神圣性的消解,其社会地位及高尚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下滑。

  现代社会,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愈发多元,读书、考试不再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唯一途径,与封建时代相比,教师走下神坛,似乎也是一种必然。尤其是随着“读书无用论”和“反智主义”等错误观念的蔓延,在一些功利短视之人眼中,教师似乎失去了价值,不值得世人敬重了。

  另一方面,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误人子弟者、责任淡漠者、贪财逐利者甚至是道德败坏者,这些负面的个例在网络时代的传播远比从前要来得快、来得广,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要大得多,严重损害了教师群体的声誉和形象。

  那么,在当今时代,教师真的不再重要,不值得全社会尊崇敬爱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尽管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的垄断者,但学校教育仍然是当代教育的主流,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而且授以做人的道理,言传身教,春风化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师道既尊,学风自善”,这些古训在当下社会并没有过时。

  教育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教师承载着社会的希望。尊师重教,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更多优秀人才愿意投身这一行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固然是值得颂扬的高风亮节,但如果教师连养家糊口都困难,过不上体面的生活,又怎能苛求他们爱岗敬业,为学生们呕心沥血地付出呢?

  第二,应当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从业门槛,树立职业规范,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坚决踢出害群之马。一个坏老师,会对众多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认真筛选、严格监督,将职业道德不过关、业务能力不达标的人清理出教师队伍。

  第三,要在全社会宣扬尊师重教、崇礼尚学的传统美德。对于一些不尊重教师甚至侮辱伤害教师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必要时用法律手段进行惩治。同时,也要引导人们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感激和敬爱,坚决遏制送礼送钱、相互攀比的不正之风,让师生关系回归本位、回归单纯,让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荣、最可敬的职业。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