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1 08:2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8-07-26 11:23 | 查看:935次
中新网客户端7月26日电(刘欢)近期,一则“大学老师留手抄10万繁字体作业”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在汉字的繁与简之间,如何兼顾文化传承和使用方便,再度引发网友热议。专家表示,从全球来看,使用简体汉字已是主流,但这并不影响繁体字保护和传承,繁体字和简体字可以共存传续文明。
资料图:北京中小学生书法爱好者。杜燕 摄
手抄10万个繁体字,这作业有必要吗?
“上百页的作业,都是白纸黑字,关键还都是繁体字……”近日,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专业大一学生刘天逸在朋友圈发了一组抄繁体字照片。
据报道,布置这次“另类作业”的老师是扬州大学历史系老师陈士银,对于布置抄繁体字作业,他解释:“因为历史专业需要阅读的古籍比较多,多为繁体字,难以理解,但在抄古文过程中,同学们渐渐掌握了繁体字的理解和使用,考试中就会得心应手。”
在互联网上,刘天逸晒出的手抄繁体字作业迅速引来众多网友围观,手抄、繁体字、10万个,这些关键词也成了网友争论的焦点。
“都什么年代了,抄10万个繁体字,除了博眼球,还有意义吗?”
“汉字简化是大势所趋,简体字的出现就是因为繁体字不好写、不好认。”
“传统文字继承弘扬本就应该,更何况人家是学历史的。”
……
资料图:学生们在练习书法。王涛 摄
如何看待汉字的繁简争议?
可以看出,网友对于这份“网红”作业的争论,归根到底还是聚焦在汉字的繁简之争。
一方面,网友认为,汉字由繁化简是为了方便使用,不应过分推崇繁体字教育;另一方面,也有网友坚持,认知传承繁体字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现。
近年来,伴随国学热、诗词热,繁体字也开始被一些家长和学校所关注,而关于繁体字教育该不该普及,甚至该不该进中小学课堂的争议一直存在。
早在10年前,2008年全国两会上,有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就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
近10年间,可以说,关于繁体字教育的争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舆论关注点,而关于繁体字进入课堂,舆论中的观点更是褒贬不一,分歧较大。有人认为小学生开设繁体字课程势必增加学业负担,也有些人认为此举有利于发扬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生来讲,可以在一定阶段让他们认识繁体字,但是,没有必要学习那么复杂笔画的文字,学生们在学习简体字的同时,可以把繁体字当成一种课外爱好去学。”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萧放对中新网记者称。
资料图:李佳赟 摄
繁体字使用,有法律规定
事实上,有关汉字繁简的争论自近代以来就绵延不绝。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多次修订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简化方案》,并以法定的形式确定下来。
而对于繁简文字的规范使用,如今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2001年1月1日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语言文字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律。
关于繁体字使用,这部法律就专门提到,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情形包括6个方面:文物古迹;姓氏中的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2013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公布,收录的8000余汉字中未恢复一个繁体字。对此,教育部解释称,自古如此,从汉字发展的历史看,简化一直是主要趋势。简化字推行半个多世纪以来,方便了几代人的认字写字,加快了成人扫盲步伐和教育普及,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简化字。
资料图。谭程中 摄
使用方便和文化传承如何兼顾?
对于繁体字以及它背后蕴含的汉字文化传承,萧放表示,繁体字有其独特的意义,有些汉字,其繁体字才能显示字本身的意思,我们应该提倡孩子们认识一些常见繁体字,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在课外拓展他们对繁体字的兴趣,或者中学语文教材适当的加入。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对记者表示,从全球来看,汉字使用简体字已是主流,但这并不影响繁体字保护和传承,繁体字和简体字是可以共存的。
有评论曾指出,不论是作为文明载体,还是作为表达工具,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演变,只是载体和工具状貌的变化,并不会构成对文明内涵的损害与削减。使用简体字与使用繁体字,都能够传承华夏文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