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9 18:1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11月 | 查看:1501次
人物故事:
生于1981年的顾霖刚迈过而立之年。他为自己确立的事业有点另类:“行孝”。这个抱负,在他参与敬老服务的几年间产生。顾霖2008年组建上海敬老志愿者联盟,通过“精神慰藉”为老人制造快乐。去年,该组织在普陀区注册成功,更名为“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全职敬老、分文不赚的他深知这是一条遥远的路,但他愿意缓步前行。
只有一元钱,也能办场活动。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注册资金5万元,其中一部分是顾霖的私房钱。“这些钱用到现在还略有节余。”顾霖说,“慈善不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哪怕给我一元钱,我也能办一场活动。比如买一份报纸,读给老人们听。这种交流能给老人带来幸福感。”指导中心在长寿街道各敬老机构开展的服务,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特色,如老年趣味电脑课堂、老年人生活护理小百科、老年人权益保护宣讲、佳片有约、足不出户游世博、老年金婚公益照相等等。2008年,就职于某餐饮企业的顾霖,机缘巧合进入企业承包的老人日间服务机构担任管理工作。“和老人们待久了,我才知道他们面临的问题远不止吃饱穿暖。他们需要陪伴,需要远离寂寞。”顾霖开始探索能给老年人带来快乐的活动方式,“我不当一阵风式的志愿者,也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敬老机构硬件设施上。陪老人下五子棋,让他们开心起来,这才是我们提供的服务。”顾霖说,一开始,他甚至不知道怎么定义这种服务,后来才知道这叫“精神慰藉”;慢慢地,他设计了一整套老年人日间服务的内容菜单和管理系统,并在与老年人互动中摸索研究出一套“老年痴呆倾向干预方案”。
重植孝道,从与老人交流开始。太过专注于“制造快乐”的顾霖,最终辞职当起了“全职敬老志愿者”。此前5年,他游走过建筑、保险、通讯等多个行业,还在工作之余,自学获得南京大学本科文凭,“接触了敬老工作,我意识到,这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和同龄人比起来,顾霖显得更加内敛和沉稳:“和老人相处,人际圈格外简单。老年人特别容易满足,你和他们聊天,不管是什么内容,总能博得他们的欢心。”老人们的接纳和喜爱,为顾霖带来了许多“小小的幸福”。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如今已有117位注册会员,他们来自上海各个区县,也有来自外省市甚至外国的热心人士,但顾霖这样的“80后”是完全的主角。不久前,一位注册之后从没参加过活动的会员和顾霖聊天,“他告诉我,指导中心每次举办活动,他都很想参与,但家住远郊来回不便,只能在网络上全程关注。”顾霖回复说:“没有关系,敬老重在心意,有了这份心意,我们的目的也算达到了。”“与老人接触后,如能生发出理解、爱护、孝敬的心意,愿意把玩游戏、谈恋爱的时间分一部分出来,多与父母或者其他老人交流,这就是改变。如果有人因为我们的活动而发生改变,这是最重要的。”在这个意义上,顾霖把自己所做的事,视为重植孝道的一种方式。“培育孝文化”这一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说法,也被顾霖大胆地列入指导中心的发展宗旨。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今年2月,顾霖带领下的指导中心获评“中国十大孝子”奖。别人眼中的另类“80后”,正日渐被更多的人正视并接受。老龄化社会到来时,老年人作为“社会问题”被提得很多,但顾霖一再表示,“老人不是社会问题,而是社会财富。”指导中心最近正在开展“寻找红色记忆”活动,让志愿者们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一些老人,讲述他们经历过的历史,听来格外鲜活。”顾霖说,听故事不仅能满足老人的倾诉欲,还给年轻人带来了很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个人记忆是描述和寻找历史的另一种方式,如果老人不在了,这些记忆也就不在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孝文化’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加入我们,是对我莫大的鼓励。”眼下,顾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指导中心的建设上,他希望培养一支规范的、能够提供常态服务的志愿者团队。他的愿望,直白地表达在指导中心网站上:我们期待您的支持,请支持我们:办公环境、企业产品、现金资助、政策支持、项目合作……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上海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