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9 17:5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11月 | 查看:1587次
人物故事:
已经无法记清是第几次了——一个孩子提出的科普问题牵动着他解惑的心;
已经无法记清是第几次了——一场生动活泼的科普讲演让他夜不成寐;
从执起科普教鞭的三十年前起,到耄耋之年颤颤巍巍亲临科普活动现场,伴随着峥嵘岁月里点点滴滴的鼓励与质疑,伟人故里的他传承着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奋斗与开拓精神,推倒万古心胸,走到最亮的科教前台,亮相:让科教荣光普照中山大地!
八十功名尘与土,师德悠悠霞满天。何振光先生是一名普通的科普教育工作者,曾任教于小榄镇滘口小学,他在沧海巨变的时代洪流中选择了“科普事业”,也笃定了他一生的印记:以科普育人、助科技起兴。80年代前后,当科技、科普事业进入起步发展的阶段时,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对此不甚重视,困难重重。当时,几乎所有学校都没有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基础,场地、师资、设备、资金都没有。一次一名学生问了他一个非常“傻瓜”的科学常识问题,让何振光对学生的科技蒙昧痛心不已。从那时起他逐渐开始关注、重视并加入科普大战队。
国家的政策、学校的重视、亲人的支持,后来都步步佐证着他人生坚定抉择的正确性。“科教兴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制订,“自然”、“社会”等课程的开设,拔地而起的科技科普场馆与实验室,如火如荼的科普活动,让他感觉在科普工作的道路上不再孤军奋战。随之而来的,淡却的质疑和尊敬的礼赞,让他感觉人生和科普事业“迎来了春天”。于是他的科普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最热闹的科普活动现场总有他斑驳的背影,每年500个小时的科普志愿服务时间更是刷新了他对自己这份事业热爱度的认知。
若要论付出,他与运动员般辛劳;若要论成绩,他更是科普赛场的常胜将军。作为原中山市小学自然科学教研会会长和中山市中小学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常务理事,他曾先后带领和辅导学生参加过国、省、市、镇四级青少年科技竞赛的作品,荣誉等身:荣获国家级科技奖两项,省级科技奖十八项,市级科技奖四十四项,镇级科技奖六项,并连续十年被评为优秀科技指导员和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看到他摆满奖状、奖杯的房间,谁还能缄默于他的勤恳与聪慧?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曾文正公在训诫其子曾纪泽的时候,曾直言亲身躬耕实践的重要性。20年踏破50双鞋——这就是何振光先生躬耕科普一线的足迹。春困、夏炎、秋乏、冬寒,连何振光先生的一步都没有阻挡过。当问起他为何要这般奔波时,他坦言“要把枯燥的科普第一课堂教学和生动的科普活动现场串起来,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科技知识。”这就是老先生追逐科技真理的跬步,真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桑榆虽近晚,余霞尚满天。
退休后,何振光先后应小榄镇一中、升平、北区、德星、埒西一、盛丰、绩西、绩东一、蓝田和横栏镇,四沙、六沙等十四所学校特邀聘为顾问,校外辅导员,定期、不定期到校辅导实践。
在讲述到为什么在退休后仍然坚定风险于科普事业的时候,何振光流下了幸福的眼泪。他坦言说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普志愿者是自己退休后的一个目标,因为自己是一名退休教师,“祖国培养了我,我自己也应当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
现年的何振光已80岁了,还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科普教育事业的第一线。谈起与科普教育的情感之路,何振光坦言,科学发展是没有一息遏止的;科学研究是没有一刻不探索的;科技育人是没有一秒能停止的。今天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微不足道,只是发挥了点余热。其相信,“桑榆虽近晚,余霞尚满天”,愿把有生之年,都贡献给学校的科学技术教育事业中去,祝愿在学校的少年儿童中,闪烁出更灿烂的科学之光,培养出更硕大的科技之果。
科教者,让真理更可得,人民更幸福;人民幸福,让科教者更自豪,让真理更普及。
以往,是中国给科教者荣光;如今,是科教者让中国更曙光!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广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