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9 16:0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11月 | 查看:1439次
人物故事:
2014年2月13日,七十六岁的韩健老人在公园晨练后,骑自行车回到学院门口时,被后边骑电动车的打工女孩石芳丽撞成重伤,昏倒在路边,血流不止,经抢救后,确诊为:“五根肋骨骨折,胸腔双侧积液,轻微脑震荡,右侧颌面部皮下血肿,右侧筛骨内纸板凹陷,多发腔性脑梗塞,右前额、右嘴角上下多处淤血,右下颌见4公分开放性伤口,边缘不整,污染较重,深达骨质,縫合11针。”韩健老人苏醒后,对打工女孩石芳丽说:“你在预感有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没有逃逸,全力呼喊救命,为抢救赢得时间,我要感谢你,你也不是有意的,我不埋怨你,不要有多的顾虑,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要面对现实,争取最好的结果。”
当得他知该女孩来自广西山区,家境贫困,父母都在燕郊打零工,收入微薄。女孩高中才会考完,就放弃升学,来燕郊打工才两个月,她要请假陪护老人,老人还安慰她说:“你不要心里过不去,你挣钱也不容易,不要影响工作,这里有我的亲属。”女孩哭泣着,执意要将发给她的工资给老人,均被老人拒绝,并鼓励女孩说:“我们很理解你,只要心到就行了,还是把钱拿回去,你这年龄正是求学的好时期,为了生活,过早出来打工,即使不能入学,也不能自暴自弃,要自强、自信,要有高的人生目标追求,使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成才,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韩老与妻子、儿女家庭成员沟通,感到此女孩比较淳朴厚道,他父亲也很老实诚恳,要多些理解、善意、关爱,尽量不难为他们,得到家庭成员一致支持,也都同意不向其索赔。还让小儿雪峰帮女孩找个工作,很快就在朋友中为女孩找到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
此事故发生后,被众多主流及地方媒体记者先后采访、报道、评述,如燕郊电视台、新京报、中国教育报、北京电视台、南宁电视台、广西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等。中央电视台于2月下旬和3月上旬在“晚间新闻”、“新闻联播”、“新闻周刊”、“焦点访谈”、“道德观察”等栏目中多次播映,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媒体几天点击量就达到百万次以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典型。三个月后,江西卫视还将此事制作成互动节目《老人被撞之后》连续播放;五个多月后,仍有读者在《中国剪报》读者之声热线上发表《动人的文章感人的事迹》的感言,文中说他将报道此事的文章复印25份分发给亲朋好友。
韩健被新华社推荐为“中国网事感动2014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候选人”,被中美扶爱基金聘为“中美扶爱基金”的“扶爱大使”。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感言中说:“人,不能仅仅停留在人性或满足于守住道德底线,而应力求登上更高道德修养的精神境界。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需要修养,需要毅力,需要坚持,需要奉献。”他正是用毕生的修养、毅力、坚持与奉献,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
韩健在受重伤的生死关头,还想着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从小就在古今爱国英雄、民族先烈事迹的激励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大课堂的教育中,树雄心,立大志,学本领,报国家,履于行。
五十七年前,他在西安地质学校刚毕业,就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祖国!”,毅然离开繁华的大城市,到荒凉的青藏高原,从事地质勘探事业,虽历经翻山越岭,栉风沐雨,餐风露宿,大自然的洗礼和人生更为艰险曲折之路的磨练。他始终矢志不移,勇往直前,把艰难困苦作为增强意志,认识自然,体验生活,增长智慧,提高能力的机遇。他常说:“石墨虽质软价廉,但经过高温高压则可变为最硬而璀璨的钻石。”
他在野外考察中,经常遇到突发事故,往往只是生死一瞬间。当他看到、听到一些同学、同志或整个考察分队被叛匪打死,很多同伴被山崩、坍塌、坠落、山洪、雪崩、雷击、爆炸、寒冷、野兽等等夺去生命时,韩健没有退缩,埋下悲愤,擦去眼泪,学习先烈,提高警惕,随机应变,继续奋斗,实践诺言。
他经常遇险而幸存,仅举几例,如:1958年在青海藏区,叛乱形势紧张之际,他带组住进祁连县郭米寺院,对该处矿点进行检查。在工作几天之后,地方工作组将该寺院的头人、管家等都抓了起来,事后才知道,在叛乱发起之前政府采取突然行动。该寺院竟是叛乱指挥中心,在寺中搜出国民党的委任状和大量空投军用及生活用品。当韩健亲眼目睹下层僧侣、贫苦牧民的血泪控诉和参观叛乱分子的罪行展览,一件件罪证,令人发指,活剥的人皮、挖人眼睛、剁人手脚、用人头骨做的碗、手脚镣、刑具、地牢、和农奴的一幅幅充满血泪照片……,瞩目惊心,撞击心灵,使韩健更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对罪恶掠夺者的仇恨,对被压迫被蹂躏者同情帮助,增强为社会自由、平等、公正而献身的决心。通过对郭米寺地区的矿点检查工作,为发现和进一步勘探证实郭米寺地区为中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提供了宝贵资料;
大跃进的1958年,韩健在祁连大柳沟普查时,为加快完成地质测量任务,陈立人组长将杨丕镯和韩健三人一组的填图组,分为一人一组,工作不足两年的韩健一人担起了一组的任务,在一次攀上海拔4200公尺的山顶时,突然,乌云密布,雷电大作,震耳欲聋,雨雹如注。他以防雷击,急速下山,在崩塌乱石中不慎绊倒,翻滚数十公尺后而昏迷,醒后仍雷雨交加,头上血流不止,自我包扎后,整个山谷空灵一人。此时已不能再翻山回宿营地,只能沿冰封的哈熊沟冒险而下,下至大柳沟,穿越茂密的灌木丛,又沿大柳沟而上,到支沟铁矾沟再往上行,艰难的回到营地。经同伴简单包扎,休息一天后又继续了艰辛的攀登调查。就在此营地,一天晚上,韩健和其他二人正在马灯下整理资料,突然面前一道耀眼亮光沿帐篷主杆闪起,接着便是一声炸雷,万幸三人无恙;
1961年,韩健在祁连百经寺铬铁矿区勘探工作时,有一天,他在二十五公尺深的浅井底十多公尺的低矮的平硐内,用手电认真的在进行地质观察、记录、绘图,工人们在微弱的油灯下,抡着八磅锤,正在打炮眼。突然间,浅井井壁坍塌,岩石碎块渣土封住了平硐口,硐内弥漫着呛人的粉尘,一片漆黑,工友们发出绝望的惨叫,韩健为了求生,不顾一切的摸向硐口,沿碎石渣土向上爬扒不止,终于在硐顶见到一丝光明。他费力地跻身于浅井渣土上,呼救无人,只有井绳悬在空中,他以顽强的毅力握住井绳,扒上二十多公尺的井口,唤来工友,才处理了此次事故;
1964年,在祁连山北坡肃南县桦木沟地区考察,此地山陡谷深,水流急湍,森林茂密,野兽出没,气候多变。分队里只有韩健到过此地,由他带路,赶着驮行装的牦牛,行进在崎岖险绝的山间小道上。突然,一头驮着帐篷、资料箱的牦牛,驮子撞上崖壁,不慎翻滚下山,被大石挡住,才免于坠下山崖。就在其他队员惊恐不知所措之时,韩健只身奋不顾身的下去,割断绳索,放下驮子,救下了物资和牦牛。由于将伤牛的驮子加给其他负重的牦牛,致使一头老实的犏牛中途累死,必备物资又不能丢弃,此事韩健带头肩扛重物,带动了其他队员,轮流负重继续着翻山越岭的行程。经过三天的跋涉,翻越九道山壑,餐风露宿,终于到达目的地。就在此次野外地质测量工作中,韩健多次机智的和同伴躲过山洪,坠石。在牦牛都无法行进的山谷,韩健带头肩扛二十公斤左右的行装,在沟口扎营,沿崎岖深谷向上观测。在穿越灌木林时,韩健细心地注视地面的化石碎片,不慎被前面队员带动的树枝弹伤的左眼,致使失明。在整理资料时他忍着伤痛,仍精心绘制出所测的地质剖面图。后经古生物研究所对化石鉴定确定,对祁连山地区地层时代的划分有了新发现。
在完成地质剖面测量之后,他孤身马不停蹄的翻山越岭、乘汽车、坐火车经七天的行程才到达西安就诊,医院诊断为左眼眼底视网膜出血,必须住院治疗。就在韩健治眼时,传来和韩健二人同住一顶帐篷的李德同志不幸遇难。大夫要给韩健开具证明,由于眼伤严重,预后不好,不能再从事野外工作,被韩健拒绝,配合大夫精心治愈了眼伤。他终于又返回深山,继续了野外工作;
韩健工作五十年来,对组织任劳任怨,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志以诚相待,对自己不断超越。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他从不挑肥拣瘦,不分分内分外,不强调自己的专长,组织分配什么,就干什么,就钻什么,就干好什么。他从事过煤、铜、铅、锌、铬铁矿、锰等矿产的野外普查与勘探;也从事过室内的综合研究,区域地质的编图,制图,绘图;又进行过地震地质的野外考察、室内综合研究、教学管理与授课;甚至专职负责过对贪污腐败的专案调查;领导过计划、财务、物资、基建工作;学生管理与辅导员工作等。在从事每项工作中都能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圆满完成,自我超越,受到广泛好评。
1970年,他又接受了组织决定,要对比他职级都高的地质科长的不合格工作进行返工,他知道这是没人愿意啃的硬骨头,但仍带组到祁连山雪线上下艰险的潘家河地区进行普查。在测完地质剖面测量后,全面工作还未开展,此时接到调令,调到兰州地震大队,从事地震地质研究。他又要学习他所不熟悉新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他参加在甘肃兴隆山、马衔山地区野外地震地质考察和室内总结后,在检查身体时,发现他右肺有3公分大小的一个肿块,怀疑是肺癌。此时正值“文革”期间,韩健经多家医院多位专家诊断咨询后,毅然决定接受“针刺麻醉胸腔手术”。他在清醒状态中,以顽强的毅力咬紧牙关配合大夫,打开胸腔切除病灶,排除了肺癌,术后自己走回到病房,在恢复一月后,又投入紧张的研究工作。他和覃中显同志共同编制出版了《1:500000陕甘宁青构造体系图》,与崔中元同志主持的编图组共同完成《1:200万陕甘宁青构造体系图及说明书》,此项成果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5年后,又被调到教学部门从事地震教学工作,他参加筹建了我国唯一的一所地震学校,并负责地震地质专业的筹建。此时,教学计划、教师、教材、实验设备等都要从零开始,韩健没有退缩,在广泛调查研究,刻苦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教学思路和具体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地震地质教学建设。
1976年,在地震学校开始招收第一届学员即将开学之际,5月29日云南龙陵发生两次7级以上地震,韩健又被派往震区,他经常冒着细雨,忍饥耐渴,爬山涉水,在震中区进行地震灾害现场考察,在考察之余,还要编写讲课稿。回校不久,学校开学,他承担《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的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讲授《地震地质学》,此门课程在我国还没有可借鉴之教材。在每讲此课之前,先将有关章节打字出油印稿,自己描绘插图晒图发给学生,并自制挂图、模型、教具,收集岩石、矿物标本,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之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广泛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出学校内部使用的《地震地质学》教材。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他还带领专业教师翻山越岭,对甘肃礼县地区、北京地区、秦皇岛石门寨地区,进行实地观察、精心选择,耐心寻找出典型的地质现象,建立野外实习基地,并编写出实习指导书。
1978年5月,在参加的国家地震局于成都召开的地震专业课工作会议上,韩健应国家地震局的聘请,参加由中国科技大学黄培华主编,北京大学金凤英、武汉测绘学院丁宝田共同编写的我国第一本《地震地质学基础》教材,此教材于1993年获国家地震局首届高等学校地震类专业优秀教材三等奖。对此教材的编写,党组织对韩健的鉴定中评价是:“参加全国地震专业教材《地震地质》有关章节的编写。从内容的选取,文字的叙述,图件的绘制等方面都得到全国有关院校教师的好评(此书1980年在全国出版发行)。”
为充实“地震地质学”教学内容,学习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开阔视野,提高实践能力,韩健参加了1984年9月,在成都举行的有全国地震地质界著名的专家、教授参加的“鲜水河学术研讨会”,并对鲜水河断裂带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实地考察与参观,韩健在身体严重不适,失眠、不思饮食,体力虚弱的情况下,仍坚持在野外对每一地质现象认真细致观察,与同行交流。如考察在途中,众多专家对路边一断层进行观察、测量、拍照,同校的蒋明先老师问韩健:“他们在看什么现象?”韩健对此断层及其100公尺范围内作了细致观察后,对蒋老师说:“他们受骗了,你看着,我问问夏总”(夏总为铁道部工程地质总工程师),韩健带着夏总对该断层及其附近一路看过去,问夏总:“是不是?”然后用右手上举指向观察的断层,左手指着另一条裂缝,两手沿裂缝作弧形向下合拢,左手从中间从上向下一滑,夏总立即意会到韩健的意思,并大声说:“我们受骗了!”。原来都误认为该现象是反映地壳运动的构造断层,其实应该是由重力作用形成的滑坡体边沿的重力断层。考察刚结束,在四川道孚韩健的身体严重虚脱,逐渐进入从长周期到短周期的苏醒与昏迷交替状态,直到全昏迷达三天,点滴食水未进,进入濒临死亡状态,血压收缩压才28左右,脉压差只有8,随从大夫给输氧输液抢救,并紧急赶往康定医院经打针抢救,仍未见效,晚上由与会者轮流看守。天不亮就紧急赶往约100公里外的雅安,为走近道,途经正在维修不通车的二郎山公路,终于赶到雅安医院治疗,逐渐才苏醒好转。回校后,又投入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去。
1991年底,韩健又被组织安排负责全校的计划、财务、物资、基建、开发等工作,他又义无反顾的迎难而上,从头学起,结合管理认真学习,联系学校实际,亲自拟定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对学校财务、物资、财产进行全面清理,通过一年的认真工作,经上级验收全面达标,多次被国家地震局评为财务管理“先进单位”。韩健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不徇私情,大公无私,认真细致,严格管理。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敢于寻根问底,敢于斗争。有同志形容说:“韩健眼里不容沙子”。
由于韩健善学习,肯钻研,重实践,淡名利,严律己,在他离开自己熟悉的地震地质业务五年后,又于1996年,经学校研究决定,经全国高等学校地震类专业教材建设委员会批准,韩健被推荐为“九五”省部级重点教材的主编。他没有讲任何条件,在繁忙的计划财务管理工作之余,在征求全国在此领域的院士、教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终于编写出60多万字的《地震地质学基础》,教材中许多插图都是韩健亲手精心绘制,此书于1998年公开出版。主审人北京大学系主任杨景春教授对本教材评价中说:“作者能抓住重点,深入浅出地讲清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有大量的实际例子加以说明,这样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学会将理论应用与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书中还收集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国内地震地质研究的新成果,使这本教材能反映当前的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此外,书中还有大量插图,这是一本好教材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插图更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兴趣。”
1999年退休后8年,韩健被学校返聘做学生管理和任辅导员,他不计报酬,以学生为本,以满腔的热情关心学生,以细致求实的工作作风,以严格科学的管理,以自己的言行实践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成才。在被返聘为辅导员期间,韩老师仍积极工作,早在2006年总结自己的工作时,写到:“做学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既要了解党对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学校对于学生工作的要求,又要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在实践中向年轻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为学生服务,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在考核小组的意见中,对他的评价:“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2004年,韩健和几位书画爱好者发起成立了燕郊第一个书画组织“重九书画联谊会”,并被选为会长。为丰富燕郊地区的群众文化生活、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创建和谐社会中,投入自己的心血和和精力,得到社会的广泛的赞誉。书画联谊会成立十年来,韩健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一无经费,二无工作人员,三无办公室,人员分散的情况下,一直坚持活动,每月按时组织作品展示、点评、交流、笔会、参观及辅导学生等等,并联系企业赞助,筹备组织书画展15次,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一致好评。有位白发苍苍的老画家感慨地说:“没想到燕郊还有一批书画人才,能办出这么高水平的展览实在可贵。”并荣获了燕郊地区第一届老年艺术节“最佳组织奖”。
为丰富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自学电脑,制网页,写文章,做点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参与社会捐助活动,得到网友的称赞。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有位自称是老地质构造专家,在网上发表《关爱生命,珍惜身边人》的博文,散布“还可能在汉中、宝鸡、西安及四川宝兴、雅安发生2-3个7级余震”,从而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和不良后果。韩健随即在网上写出《评葛肖虹的<关爱生命,珍惜身边人>》的文章,从专业角度摆事实讲道理的予以批驳,为稳定社会起了良好的效果。
退休后,自学书法,以其修心养性、益智健身。长期临帖不辍,锲而不舍,追求遒媚劲健、妍美俊逸的风格。书法作品曾在全国性大赛中获3次金奖1次银奖和优秀奖及省市的各类书画展览中多次获得各种等奖项,作品被收藏或收入作品集。曾接受廊坊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中心、西安晚报、燕郊电视台等媒体记者的采访与录像、摄影报道。韩健被网友选为网络艺术家联盟副盟主,被聘为上海竭诚文化公司副主编、艺委会副主任。参加北京通州老年书画研究会创研员,北京通州书法家协会会员。燕郊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拓宽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退休十多年来,为修养身心,坚持每天到公园写地书,写出经典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和自己的生活感悟,与围观者交流,共勉。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上至著名学者、博导、将军、官员、总工、名人、书画家,下至工人、农民、学生、孩童,谈心交友。有位青年传销者主动找韩健解惑,韩劝导其去邪念,走正路,凭实力,干实事,食其力,益社会。在接触社会中向社会学习,在了解社会热点的不同观点中,学会客观的、唯物的、辩证的、发展的观察古今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重大事件和古今杰出人物,以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民族古今伟大成就和对世界作出突出贡献的民族精英,鼓励亲朋好友,爱祖国,振精神,立大志,修品德,见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在燕郊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
韩健远离家乡,长年孤身在外,至今仍为没能侍奉父母,甚至父母临终前都不能在身边见一面而悔恨终生。对亲人他在网文中说:“长年孤身在外,仅在冬季室内总结验收后,才能请假探亲,得以千里迢迢艰难的与亲人短暂相聚。儿女幼时的形象,在我记忆中总是片段的,不连续的,老伴含辛茹苦的把他们带大,我身为父亲,未尽父责,至今仍感愧疚。”
韩健在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胡孚琛教授的信中发出自己的心声:“联系自身一生的精神追求,对真假、善恶、美丑的鲜明立场,不违心、不虚荣、不追名、不逐利、不唯书、不唯上、不畏强、不欺弱、不自卑、不自傲,视真理为生命,保持内心的洁净与平静。”在给网友初吉祥的回复中说:“我读的书不多,行的路不少。虽经历顶风雪、冒严寒、攀悬崖、登雪山、涉激流、越深涧,但走过的人生曲折之路更为艰险。我自知个人生无媚骨,孤直的性格,幼年的心灵就被打上家庭出身不好的印记,注定了大半生的坎坷与压抑。高原上艰苦生活的洗礼,历次政治运动的磨练,使我在业务上见多识广,在做人上修心若水,给我以自信、自强,不为权势所屈,不以灵魂交易。以坚韧不拔的勇气,迎接人生命运的挑战。以求真、求实、求是、求理的态度,老老实实的做人,认认真真的做事,终生无愧。”并给自己题对联自勉:“有德有智有思天地宽,无私无邪无愧日月长”横批是:“浩然正气”。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河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