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军:农村青年12年坚持献血8万多毫升 被誉“献血大王”(图)

发布时间:2018-08-28 17:5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11月 | 查看:1868次

人物故事:

  丁红军,男,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庙沟村二组村民。

1995年,在外漂泊几年的丁红军回到了家乡,先是给别人打零工维持生计,最后加入了收破烂的行列,从此便依靠收购废品为生。

  一辆旧自行车,两个纸箱子,一杆4元钱买的秤,再加上4元钱的本钱,这就是丁红军的全部家当。收废品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情。每天,丁红军骑车穿梭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夏天,太阳照在身上像火烤一样;冬天,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尽管这样,也仅能维持一日三餐。

  时间一晃到了2002年,丁红军收购废品的事情逐渐顺手了。他也结了婚,并且有了女儿。虽然说一家人仍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但生活基本稳定下来。这时,他萌发了无偿献血、奉献社会的念头。

2002年4月5日,这是丁红军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他来到血站,第一次无偿献出了400毫升的全血。看着鲜红的血液从血管里流入透明的袋子里,想到自己的血液可以使人获得新生,他心里十分舒坦。

  此后,丁红军就把无偿献血当作一项长期事务坚持了下来。从2005年8月份起,他开始献血小板。由于献血小板时要用机器进行分离,比较费时,每献一次血小板就得一两个小时,再加上路上一来一去的时间,每献一次血小板就得花半天时间。丁红军每天走街串巷收破烂,跑了一街又一街,这其中的累与苦自不必说。但再苦再累,他无偿献血的事从不松懈,一到时间就主动去血站献血。至此,他几乎包揽了国家、省、市为无偿献血工作设立的所有奖项,闪光的水晶奖杯、厚厚的荣誉证书和献血证,记载了他参加无偿献血的所有成绩。

2005年“五一”期间,他从陕西卫视看到,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病等多种疾病。但是,由于自愿捐献干细胞的人太少,骨髓库里缺少捐献者的数据资料,许多患者找不到干细胞相匹配的捐献者,从而失去了生命。这则消息深深打动了丁红军的心,一下子就勾起了他捐献骨髓的念头。这时我市还没有开展为骨髓库捐血样的业务,他便按照电视上留的联系方式,将电话打到西安进行咨询。5月11日凌晨4点,他从宝鸡搭乘火车赶到西安。一下车,就直奔捐献点。等11点抽取血样建立资料后,他找了个地摊吃了一碗面就又匆匆地赶了回来。丁红军说,他真切希望自己的血样能配型成功,能把自己的骨髓捐献出来挽救病人的生命。

2009年,丁红军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只要他忙完自己的收破烂工作,在街头献血点、各县区、乡镇经常看见他和众多的志愿者热情而忙碌宣传无偿献血的身影。2011年冬季的一个深夜,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急救一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到血站的电话后,丁红军摸黑骑着他的“三轮车”到血站参加了应急献血,次日,患者成功获救。

  血浓于水,农民出身的丁红军,累计献血量已达8万多毫升,12年来,无偿献血和志愿宣传献血,已深深刻在了他的生活轨道中。他用热血传递着社会大家庭人道、和谐、互助的精神,谱写了新时代爱的篇章。而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献血让我知道医院急救病人很需要血液,献一次血就可能救一个人的命。”,凸显了最简单的奉献也能带来最美丽的感动,也道出了“每个献血者都是英雄”的真谛。

2011年8月20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对宝鸡市“献血大王”丁红军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至此,这名以收破烂为生的农村青年,成为家喻户晓的“献血明星”!12年里,他坚持献血8万多毫升,成为宝鸡市无偿献血量最多的人之一……多年来,丁红军先后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银奖”;无偿献血志愿者志愿服务“五星级”;陕西省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各类奖项数不胜数。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陕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