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红:外来妹撑起一片天 养兔致富带老区乡亲奔小康(图)

发布时间:2018-08-28 17: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11月 | 查看:2122次



人物故事:

  树立模范形象,带头致富。丁晓红1974年出生在湖南,2002年随丈夫来到闽西山区--上杭县通贤乡,家里日子还过得去。经过一段时间与村民的接触,她发现群众受到地理环境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仍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而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谋生,留下老人、妇女和小孩。同时她也发现这里的群众有养乌兔的传统,只是未成规模,而且乌兔养殖具有“短、平、快”的优势,价格高,销路好。有了思路,想干一番事业的她,执着地挨家挨户走访群众,

  在对农村市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她下定决心办养兔场。

  “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致富才是真富”。2007年丁晓红发起成立了“上杭鑫源乌兔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努力,合作社从原来的9名成员发展到今天403名成员,辐射带动周边省、市、县乌兔养殖数586人(其中残疾人数为83人),从牧草生产、饲料加工、乌兔养殖到产品销售,整个产业链解决了近2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创出了妇女创业、就业以及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子,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推进通贤乡乌兔产业的发展。

  关注弱势群体,乐于奉献。在做大做强兔业的同时,面对仍不是很富裕的乡亲,丁晓红认为自己有能力、有责任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她积极动员周边妇女到兔场参观学习,通过实际行动传递妇女也能顶半边天的观念,并与21个妇女创业户建立了联、帮、带关系,增强了她们的创业信心,主动学习养殖技术。合作社推行“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秉承“五统一”为宗旨,服务社员,先后与400多户养兔户结盟,开展了为养兔户全方位的服务:成立兔业协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组织养殖户参观学习,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提升农户科学养兔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采取订单农业形式,统一采购原料,开展成兔回收销售。

  在合作社的影响下,周围的很多群众也看到商机,纷纷养起了兔子。在防疫等技术难题上,她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经常派人员上门技术指导、帮助打疫苗等,但从未向帮扶的农户索取过报酬。为了让计生户尽快脱贫致富,公司为他们免费提供服务。对家境贫困的农户,丁晓红指导其参加合作社组织,学技术,养殖乌兔,并亲自把种兔送上门去先养着,待生了仔兔再回收。对特别困难的农户,丁晓红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甚至自掏腰包,资助其养殖资金,赞助兔笼,帮助困难户发展起步。平时,她还经常登门,不是被请去诊诒,就是主动上门了解乌兔养殖情况,传授饲料的搭配及消毒防疫等知识,并在技术、销售上免费提供服务。

  看到村里两个老人生活非常困难,日常生活难以自理,丁晓红经常抽空去看望他们,把公司的自来水直接供到他们家,常年不收任何费用,还安排员工帮他们搞卫生、送米、送油、送菜。这只是一个例子,却是她经常在做的事。

  丁晓红不仅关心老人、关心群众事业,同时也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她得知村里两个孤儿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因没钱交学费即将面临失学时,她毅然将进兔料的十几万元捐出,除了解决他们的学杂费用外,将剩余的十万元作为村级教育基金,用于扶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能够上得起学。她说,钱花了还可以赚,机会失去了会后悔一辈子。

  丁晓红从不吝啬投入公益事业,无论是学校建设、道路、桥梁建设、生态、文化公园等建设,她都尽所能捐资、捐物。通贤乡要新建农民公园,丁晓红将培育了六年的香樟、桂花、罗汉松等名贵树木一千多棵无偿捐出,为的是使公园更美、花园更绿。几年来她为公益事业捐物、捐资已超过七十万元。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福建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