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卫丰:爱心“小老板”做公益“大事业”(图)

发布时间:2018-08-27 18:4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11月 | 查看:1087次



人物故事:

褚卫丰,男,39岁,浙江省嘉兴海宁盐官镇双盛五金厂总经理,认识他的人都会树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在他们眼中,褚卫丰不仅有着异于常人的经营头脑,而且还怀揣着一颗乐善好施的狭义胸怀。作为一名企业主,他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回报社会的职责。海宁日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篇新闻:一个弥留之际的老人迟迟不肯离去,只为再见那个默默帮助他的好心人,那位好心人不是别人,正是褚卫丰。他说他自己做的不多,却感动了丁桥敬老院的杨老伯,更感动了所有认识他的人。

广泛资助困难学生

2007年,褚卫丰被报纸上的平湖困难学生小燕的求助信息所吸引,父母早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来抚养,而疼爱她的奶奶也不幸中风。褚卫丰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位不幸的孩子早日走出困境。于是,从小燕上五年级开始,褚卫丰便一直资助她,并且每年都会抽出空来关心小燕,关心她的学习生活状况。现在的小燕正在平湖的一所高中读高二,学习成绩优异。每每谈到小燕,褚卫丰总会流露出一种说不清的喜悦。他说,小姑娘的乖巧懂事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在褚卫丰家,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汇款单,其中有厚厚的一叠就是汇给小燕的。

从小燕之后,褚卫丰便开始真正走向了做公益慈善的道路。他不抽烟不喝酒,他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慈善事业,从2011年起,褚卫丰接触到海宁日报开展的“弄潮儿成长计划”后,褚卫丰连续4年参与。他不仅出钱资助他们完成学业而且时常亲自到资助学生家中去了解情况,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积极面对生活。他知道经济上的帮助只是一时的,还特意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把资助的孩子都加了进去。每天早上会发送一段正能量微信,让孩子们的每一天在快乐中开始。“希望孩子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还有做人的道理。”

到目前为止,褚卫丰已经资助了24个学生,其中18个是长期资助的,而资助最长的一个学生已经持续8年了。褚卫丰做慈善事业的触角不仅遍布浙江省,更延伸到了省外,光云南丽江就有10个学生受到过他的资助。他的梦想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资助100位学生完成学业。他说,“表面上看起来是我帮助了别人,其实我自己也从中获得了很多的快乐,这些快乐是无价的。”

参与发起海宁义工

2011年9月,褚卫丰和海宁的一些热心人士一起组建了海宁义工队伍,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并成为义工中的核心骨干,积极带动一大批人加入义工行列当中去,促使海宁义工从刚刚成立的几十人,发展到全民参与,至今已达四千多人。义工项目从当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海宁义工”在不为物质报酬、零经费运作的情况下,志愿从事公益、环境、社区服务,安老抚幼、助残济困、助医助学、紧急救援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2012年12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目前,海宁义工的品牌项目有:

1.“牵手夕阳红、温暖老人心”服务活动。“海宁义工”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包干一个敬老院,每月上门服务一次,除为老人洗衣晾晒、打扫卫生、洗头洗脚、修甲采耳外,更注重陪老人拉家常忆往昔、演节目放电影等精神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已先后到海宁19个敬老院服务228次,10924人次参与活动。

2.“弯腰一秒、拾起文明”环保活动。义工每周定期沿街捡垃圾,提倡不用工具只用手捡,目的不在于捡获垃圾的数量,而是用弯腰的方式告知捡垃圾的辛苦,以行为引导人、影响人,“中国首善”陈光标也来海宁参与该活动。2012年以来,义工连续三年在央视直播海宁潮期间赴海塘开展“弯腰一秒”活动,当数十万观潮客散去,展示了清洁海塘和海宁文明。

3.“拒绝远光、文明行车”劝导活动。海宁义工联合交警部门,晚上在市区主要交通路口,对司机不正确使用远光灯的行为进行劝导,配合强有力的舆论宣传,赢得良好社会反响。目前,该项目长期开展,海宁司机规范使用车灯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城市亮化道路上,使用远光灯的人已廖廖无几。

4.“义捐义卖、关爱儿童”助困活动。针对困难家庭的患病儿童,“海宁义工”通过向全社会发起义捐义卖的形式募集医疗善款,先后为骨癌患儿霜华募得30多万元,眼癌患儿洛含110多万元,粘多糖症患儿怡宁20万元,并成立“潮乡儿童关爱基金”,规范救助机制。此外,义工针对困难儿童组建“爱心妈妈(爸爸)”志愿团,成立了51个结对小组,开展长期帮扶。

5.“情系边民、温暖过冬”捐衣活动。“海宁义工”连续三年在本地募集冬衣,通过消毒、打包、储存等一系列工序,运往云南保山,去年还在保山边防支队的支持下在当地建立义工活动基地。累计募集冬衣8.6万余件,不仅帮助了边区群众,更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以“捐一件衣服、唤一点爱心”的方式,激发了普通人“随手做慈善”草根意识和“爱心无大小”的文明素养。

以身作则并发动员工参与志愿服务

褚卫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出现在各种公益活动上,积极参加夕阳红关爱计划,弯腰一秒拾起文明,文明礼让安全出行,交通劝导拒绝远光,帮助病困儿童筹措资金,以及贫困学生资助、照顾孤寡老人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他参与志愿服务累计工时已达五百多小时,几乎每个周末,每个节假日他都把时间奉献给了公益事业,但是他却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人感动着。身体力行,时刻践行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别人。

褚卫丰不仅自己积极从事公益事业,也带动家人、亲戚朋友和公司员工加入到公益事业的队伍中来。很多企业员工在他的感染下加入义工队伍,成为海宁义工和海宁志愿服务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他的企业虽然不大,却是海宁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褚卫丰从事志愿服务,善于钻研思考,从理念和实践去突破就事做事的层面,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希望能对帮助的那个人和身边的人有所影响,能同样抱有一颗对社会感恩的心,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前年,有个孩子大学毕业后,说要回馈社会,要跟他一起做公益事业,经常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参加志愿服务。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让人挺感动的,他说:“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要完成学业的问题,还要成为一个有爱心,对社会有用的人。”

褚卫丰说:“自己这么一路过来,也得到了不少好人的热心帮助,所以当自己条件允许,是该回馈社会的时候了,如果现在得到我帮助的人,也能把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从而影响更多人,形成互助、友善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那是善莫大焉。”

与一位孤寡老人的特殊情缘

这些年,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去敬老院从事志愿服务。2011年,在丁桥敬老院认识了刚进敬老院半年的杨大伯。杨大伯80岁,房间收拾得很干净,桌上放着书和报纸。他和大伯聊天之后,才知道了大伯的往事。原来杨大伯以前是搞科研的,年少时因为国家需要,一直为了国家的建设奔波与劳顿。现在年老了,觉得人总是要叶落归根,半年前回到了家乡,住进敬老院。“现在国家建设好了,我们什么也不缺,只缺和我们说说话的人,你们来,我很开心。”老人的话,让他感触颇多。平时有空的时候,他经常去看杨大伯,陪他聊聊天,买一些生活用品,添置风扇等电器,带他去寻找以前的亲人,像儿子一样关心老人。有一次,杨大伯提到自己55年没有去过盐官了,想去看看。他当时就答应杨大伯,带他去盐官,圆他55年的梦。他开车带杨大伯去了盐官,还开心地合影。

2012年9月,老人家病危,一直想着他,迟迟不肯离去。当时他在外地出差,得知杨大伯病危,立即马不停蹄地赶回来。站到杨大伯床前,问杨大伯还有什么心愿。杨大伯轻轻地说了一句:“看到你就好了。”第二天杨大伯就坦然去世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来被拍成视频,在一次颁奖典礼上让在场的六百多名观众集体落泪,后在电视台播放,感动了整个潮乡大地。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浙江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