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6 13:39 | 来源:澎湃新闻 2018-08-26 11:33 | 查看:1199次
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进行器官获取手术前,向捐献者李洪彦鞠躬致敬(8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沁鸥 摄
新华社拉萨8月25日消息,8月22日晨5时35分,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民医院ICU病房外的走廊里,王晓云伏在丈夫李洪彦的床边泣不成声。她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见到有生命体征的丈夫。
半小时后,按照王晓云以及全家的意愿,已处于脑死亡状态的李洪彦将被撤除生命支持设备。之后,他将在离家3500多公里的高原接受器官获取手术,成为西藏首位器官捐献者。
这名从黑龙江前来高原参与路桥建设的普通工人,再也回不去家乡了。
但王晓云相信,在远方某位陌生人身上,丈夫短短50年的生命将会得到延续。
生命的故事
西藏南部山区中的国道560线某段改建工地,海拔4800米。这是李洪彦生前工作的地方。
身体不好的王晓云一直没有工作,更从未来过这里。当她15日凌晨第一次踏上高原的土地时,距李洪彦突发脑出血已近30个小时。病床上,5个月前才与自己挥别的丈夫已深度昏迷,只能靠器械维持生命体征。据工友讲,李洪彦发病时一侧身体已僵硬,另一侧的手臂在敲床求救。
医生说,治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悲痛过后,王晓云把女儿李嘉欣叫来,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如果你爸再也醒不来,把他的器官捐了吧。”
“捐器官?”与李家相识十多年的工友葛长明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震惊,“那是电视上才看过的事。”
捐献者李洪彦的器官在移动ICU的运送下,安全抵达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月22日摄)。新华社发(黄歆摄)
手术专家团队成员姚自勤拿到王晓云母女签署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时也有些吃惊。他是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器官获取组织(opo)主任,此前经手的几十例器官捐献中,很多家属都是在动员后才同意捐献的;而心脏等重要脏器,大多数人出于传统观念都会为捐献者保留。
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捐献者李洪彦的器官被送往手术室准备进行移植(8月22日摄)。新华社发(黄歆摄)
捐献者李洪彦的肾脏器官被装在专用的肾脏转运器中,从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紧急运往拉萨贡嘎国际机场(8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沁鸥 摄
由于西藏没有器官捐献的先例,李洪彦家属提出捐献请求后,山南市特向对口支援省份安徽省申请技术援助。安徽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启动捐献程序,向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申请后获批。在安徽红十字会协调员的见证下,西藏第一份《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签署完成,第一场为器官捐献者举行的告别仪式在手术前举行。在安徽、云南两省专家的努力下,一场跨越5000公里的生命接力拉开帷幕。
22日下午4时30分许,从拉萨起飞的航班降落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半小时后,李洪彦捐献的一枚肝脏和一枚肾脏运抵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捐献者李洪彦的器官通过绿色通道,被紧急转往安徽、云南两省(8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沁鸥 摄
晚7时许,另一枚肾脏、一对角膜和视网膜经空中飞行后运抵合肥。一小时后,移植手术开始。
截至23日凌晨4时左右,两台肾脏和两台角膜移植手术分别在昆明、合肥顺利完成。4名患者因李洪彦捐献的器官获得了新生与光明。
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将李洪彦捐献的角膜移植给受捐者(8月22日摄)。新华社发(黄歆摄)
生命的回响
李洪彦的生命也在高原留下了回响。
“他是英雄。”藏族护士洛桑走出手术室后沉思良久,“我相信西藏的器官捐献者会越来越多。”
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刘维新说,全国自2010年开始进行器官捐献试点,西藏相关工作起步较晚。但仅2018年1至8月间,西藏器官捐献志愿者新增人数已达原有登记人数一半,增长速度加快。借由这次捐献,西藏将加快opo协调员培训和地方性法规制定,并为捐献者提供相关政策保障,在全社会弘扬人道主义互助精神。
刘维新表示,西藏将为器官捐献者建立陵园和纪念墙,“李洪彦的名字将刻在第一位”。
王晓云已与女儿返回了黑龙江老家。她说以后有机会,还想来西藏看看。
李嘉欣说,父亲一直会是自己的偶像。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姑娘在葬礼上没有哭,只是离开前,静静地摸了摸父亲的脸。
“他的器官活着,他就活着。用到我父亲器官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地活着。”李嘉欣说。(本文原题为《生命的礼赞——跨越五千公里的生命接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