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25 08:40 | 来源: 新京报 2018年07月25日 第A02 | 查看:1327次
■ 观察家
在国内的民间公益尚处于发育期的背景下,一次负面新闻,或许会让无数公益人士为塑造公益圈形象的努力付诸东流。
在最近的舆论场中,曾经的乙肝斗士、公益组织负责人雷闯性侵同事丑闻,占据了一席之地,其原因在于公益人士与性侵丑闻之间形成的强烈落差。这种落差也直接导致了丑闻的被放大。
结果是,公益行业似乎成了“破窗”。雷闯涉性侵事件引发人们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公益行业,公益人士性侵、性骚扰“旧事”很快被人扒出来,一场针对公益圈的“扒粪运动”呼之欲出。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其一度使我国慈善组织受捐额下降86.6%。该事件以郭美美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虚假身份炫富始,以2015年郭美美因组织赌博而被判刑坐牢为高潮。其所以受到舆论和公众持续多年的关注,与郭美美涉入的慈善、公益行业的高度敏感性有关,人们容不下其中的瑕疵,更容不下任何猫腻。
毕竟,公益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社会公益组织以公众的福祉和利益为主要目标,内含奉献甚至牺牲的精神追求。在公益的语境中,公众对公益人士都怀着很高的道德期许,客观上公益人士也往往居于一定的道德高地。公益人士有公益之“表”,就须有道德之“里”,两者理应在公益人士身上合二为一。
如果表里不一,打着公益的旗号行苟且、伤天害理之事,很容易引发社会公愤,遭遇猛烈的抨击。像这次,有媒体在报道雷闯涉性侵事件时,就用了“提出防性侵建议6个月后,知名公益人被指为性侵者”的标题,在反讽中强化了批判火力。
以此看,对公益人士来说,理应比其他人有更高的自我道德要求,甚至应有道德洁癖。说得更明白些,管不住下半身、兽性蠢蠢欲动的人,就不该从事公益行当。特别是在国内的民间公益尚处于发育期的背景下,一次负面新闻,或许会让无数公益人士为塑造公益圈形象的努力付诸东流。
揆诸当下舆论场,总有人说,这些人性侵归性侵,公益归公益,功过得一分为二看待。这不无道理,但从对公益人士的道德期许看,强调“先做人再做事”,并非多余。人生和做事都是一场修行。公益人士就该时时对自己有一种道德上的清醒,下一些修身、内省的修养功夫,经常与“公益”进行调适。否则,以发大善心始,以身败名裂终,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某种程度上,公益圈只有个人修身还远远不够,所有从业者都应爱惜羽毛,这也需要高于其他圈子的行业自律与自净,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砥砺的氛围。我们不希望看到,在公益圈出现这样的景象——一些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成为一个自我道德期许很低的行业的“另类”,果真如此,那一个行业的崩塌也就不远了。
□杨于泽(媒体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