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纪荣:放弃进城机会 28年扎根偏远山区小学(图)

发布时间:2018-07-22 21:1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10月 | 查看:916次



人物故事:

  柏纪荣,女,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小学教师,中学高级职称,本科学历。今年教师节,柏纪荣被国家人社部、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模范教师。曾被评为省爱生模范、江苏省微课大赛等奖项。2014年1月她入选江苏好人榜,省教育厅长沈健亲自给她写信祝贺,称她是我省广大教师员工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今年9月柏纪荣再次感动江苏,被评为“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4最美乡村教师”,位居全省十大最美乡村教师之首。

1986年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偏远山区小学,无怨无悔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山村的孩子们。她组建“爱心帮扶小组”,五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女孩、聋哑儿童,当起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她把点滴关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无悔——到山村当教师

1986年8月,中师毕业的她,义无反顾地回到赣榆最偏远的山村小学——黑林镇大树村小学执教。父亲送她到学校,一进校门,他们面对的是无围墙的校舍,教室是排成两行半的土房子,课桌凳破旧,宿舍、做饭都在教室山墙外垒起的一间草棚里……看到此情此景,父亲又生气又心疼:“当初考学填报志愿时,你的班主任说你很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不希望你报师范。我和你妈也希望你永远走出祖辈贫穷的山区,可你就是不听。你看!学校条件这么差,让我们怎么放心?”柏纪荣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是她早已抱定了一个信念:要把毕生心血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献给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们!闭塞宁静的山村、简陋的教学条件、清苦的工作环境没有使她退缩,相反,她以实际行动改变着周围的一切。没有教参,她就到外校找人借回来抄,没有挂图,就用粉笔在黑板上画,门窗坏了她就带领孩子们修补。柏纪荣在这偏远山区一干就是28年。

1994年5月的一天,柏纪荣不满三岁的儿子不慎落水,当一群人抱着奄奄一息的儿子送到她跟前时,柏纪荣禁不住失声痛哭,“孩子,你可不能出事呀,都是我不好,是我没有带好你!”同事赶紧帮她找来乡村医生,在医生的急救下,儿子才转危为安。柏纪荣给爱人写信说明家里发生的一切,要求丈夫回家重返讲台,以便共同照顾孩子。丈夫在深圳和亲戚合开了一家婚纱影楼,收益颇丰,并形成了良好的商誉。丈夫大为不解:“不是让你带孩子上深圳来的吗?孩子到这里上学条件比家里好多了。我这里的事业刚刚起步,如果我回去了就前功尽弃了!”柏老师哭了,“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喜欢这里的孩子,我已经没法离开这些孩子了。”丈夫拗不过妻子的执着,最终放弃了他喜欢的摄影专业,重返乡村讲台。

  教研——骄人的成绩

  凡事都要争第一的柏纪荣,参加工作后一面深入钻研教材,一面探索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途径,尝试着把课堂作为学生求知、实践、交流、创新的场所,并很快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储蓄了丰厚的教学基本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个人教学风格。

  勤于学习的柏纪荣,通过新媒体技术不断拓宽教育教学平台。她创建的网络班级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网络班级;创建的“凤凰散记——我的教育教学随笔”主题帖被评为省一等奖;她参加第二届全国微课大赛获二等奖、参加江苏省中小学首届微课大赛获二等奖、连云港市微课大赛一等奖,她撰写的教育博客2013、2014连续两年被评为市一等奖、市十佳教育博客。先后获市“十一五”教科研成果奖、市首届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市教师专业研究能力大赛奖、全国教育技术成果奖、全国优质课堂录像课一等奖等奖项。近年来,还相继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333工程高层次人才骨干教师、市“千名农村基础教育人才引进”先进教师、市家校结合优秀教师、县首批名师、县311名师工程骨干教师等荣誉。她主持的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成效显著,获省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2014年主持的连云港市重大调研课题《农村薄弱学校现代化达标后的运行现状调查研究》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撰写的6000字调研报告已发表在2014年第9期《中小学电教》(上),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得到了市教科所领导的认可。

  多年来,柏纪荣潜心教研,笔耕不辍,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多篇,研究过多项省、市级教科研课题,实现了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2014年2月被评为连云港市数学学科带头人。由于成绩突出,今年教师节,柏纪荣被国家人社部、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模范教师。

  爱生——满腔柔情

28年间,很多教师不甘山区寂寞,来了又走,学校教师一直缺编严重。柏纪荣课务重、杂事多,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她的肩周炎越来越严重。然而,面对各种利益诱惑,她始终坚守三尺讲台,与山村孩子不离不弃,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把“情”倾注到每一个山村孩子身上,留下了一串串感人的爱生故事。

5年前,黑林镇中心小学刘广芳老师所带的班里有个特殊的女孩小铄,她手臂手指无力,腿脚不能走路,几近瘫痪。她上学最大的难题是不能自己上厕所。为帮助这孩子,柏纪荣征得班主任刘老师及课任老师杨雪的同意后,组建了一个以刘老师为主的三人“爱心小组”,并筹资为小铄购买了价值千元的轮椅。“爱心小组”义务承担了抱小铄上厕所及课间活动的所有事务。抱她上厕,把屎把尿,推她到操场参加活动,陪她聊天、陪她一起观看其他孩子做游戏,这些都是她们每天的必修课。在爱的感召下,学校里几位年轻女教师及一些女学生主动加入“爱心小组”,甘愿给小铄当活动“轮椅”。五度春秋,校园见证了“爱心小组”关爱小铄的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在“爱心小组”的呵护下,小铄的脸上一天天地露出笑容,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被评为市、县优秀少先队员。

  黑林小学地处偏远山区,很多父母外出打工。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作为学校女工部主任的柏纪荣,号召全校的女教师组建一支“爱心妈妈”团队,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由“爱心妈妈”团队成员轮流值班,通过开设免费亲情电话和网络视频,让孩子们和父母面对面交流。开设“阳光心语”心理咨询室,成员及时和留守儿童交流沟通,解决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开展爱心资助活动,积极筹措助学资金并动员社会力量帮助留守儿童。每当学校的孤儿、留守儿童有困难时,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尽力所为。

  小静是一名孤儿,在她患病的那段日子里,七天,柏老师在学校与小静家之间一连跑了七个来回,小静的吃饭、用药她都帮着过问,直到小静病好了,柏老师才想起儿子还在发高烧。回到家,儿子一个劲地哭喊,“妈妈,你不要我了吗?妈妈,你不要我了吗?”柏老师感到心酸的同时也很欣慰,儿子有爸爸照顾,可小静只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她必须那么做。

  小蕾是一个聋哑女孩,在柏老师的班级里随班就读。对于她,柏老师给予更多的是鼓励。课堂上小蕾依依呀呀的“发言”总能收到柏老师竖起的大拇指和孩子们的掌声,课后柏老师试着用对口形、手比划的方法和她交谈,没想到有一天小蕾真的开口讲话了,她艰难地发出的那一句“是(谢)……是(谢)……老……丝(师)”的话语永远刻在了柏老师的记忆里。

  像这类关爱学生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

28年中,柏纪荣放弃过进城的机会,也放弃过发财的机会,但是她从没后悔过。正如柏纪荣所言,“我喜欢农村孩子,在山区教书更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做一名山区教育的坚守者,我无怨无悔。”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江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