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发:深山学堂乡村教师 无悔守望二十一载(图)

发布时间:2018-07-22 20: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10月 | 查看:1328次



人物故事:

  王新发,南陵县烟墩镇格里小学教师。

  南陵县烟墩镇格里小学“安徽省最美乡村教师”王新发,践行承诺扎根深山小学21载,用真诚和执着,为山里的孩子们点亮求学路上的第一盏灯。

  烟墩镇是南陵县最偏远的镇,而格里又是烟墩镇最偏远的村,烟墩镇中心小学格里分部正坐落于格里村中部的一个土丘上。21年前从师范毕业的王新发主动要求到偏远的格里小学任教,时光荏苒,班级和老师越来越少,可王新发却依然坚守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他用真诚和执着,谱写了一曲用青春奉献教育事业的人生华章。

1975年,王新发出生在原格里村旁的格外村。由于父母多病,年幼时生活非常艰苦。他家是村里典型的扶贫户,每年的学杂费都要靠村里补助。从贫穷家庭走出的王新发,深深地体会到到农村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也让他更关心农村的教育。读书的时候,王新发的愿望便是当一名乡村老师,能让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1993年从南陵师范毕业后,王新发便主动要求到家附近的格里小学任教。当时,学校给他安排了一个简陋的房间,没有厨房,学校也没有食堂。他就用一个火炉,烧了一年的饭。2000年,格里小学变为格里教学点;2003年,因学校宿舍太破被拆,王新发和妻子搬到烟墩镇上居住;2008年,教学点只需要两个年级两名教师时,王新发依旧执着于最初的愿望,申请继续留在了格里小学。

  在学生们眼中,王新发是一名全能教师。刚进入学校时,他教数学,后来因学校缺少语文老师,他又主动请求改教语文。为提高教学水平,他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学历。没有音乐教师,能弹电子琴、能吹笛子的王新发便又承担了各年级的音乐课。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联欢活动,从编排、组织到最后汇演,他都亲力亲为。学校没有设备,他就把自家的音响器材拿出来公用。他编排的节目,多次在全镇小学文艺汇演中取得佳绩。学校缺少体育教师,王新发便教起了体育,带领学生做广播体操、打篮球、踢足球,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带给了山里学生无穷的乐趣。

  此外,王新发还担任着学校的辅导员。少先队活动在他的组织下,开展得有声有色。他所辅导的中队获得了“芜湖市雏鹰中队”,他本人也获得了南陵县“优秀辅导员”称号。王新发还是学校的“勤杂工”。当时校舍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房子,瓦片脱落,常常是外面下大雨教室内下小雨。王新发会上房做起泥瓦匠。平常桌椅缺胳膊少腿,他会自己当木工修理。就是在这样一所靠他修修补补的学校里,一批又一批学生拿着优异的成绩单,走进了镇中心小学的教室。

  格里分部留守儿童非常多,占学校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些孩子平常大多由爷爷奶奶带着。作为一名老师,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王新发都给予了他的学生们更多的关怀。学习上,孩子们有困难,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辅导;生活上,孩子生病了,他会帮着把学生送到卫生所看病;雨雪天气,有爷爷奶奶来不及接孩子,他就骑着摩托车挨个送回家;格里有31个自然村,纵横十多里的山路,王新发会定期进行家访。

21年光阴,王新发已记不得自己教过多少学生,也数不清在山路上来回奔波了多少回。21年从教路上,他只在父亲去世当天请过半天假;因为忙于教学,结婚时王新发也只是在学校用课桌摆了简单的几张酒席。因为坚守和付出,王新发受到了当地乡亲们的尊敬。“有新鲜的蔬菜上市,乡亲们总会塞给我一大把;中午吃饭前,常常有一些老人将自家腌制的香菜、萝卜悄悄地装进我饭盒”。农村的东西在一些人看来不起眼,但对王新发来说,吃起来常常饱含热泪。

  王新发是南陵县第一批骨干教师,因为教学出色很多次镇里都要调他去本部教学,但他就是不肯走!因为这里的老百姓舍不得他走,而他也舍不得格里的孩子。手捧“安徽最美乡村教师”荣誉证书时,王新发说:“谈不上最美,但我在这里的确是最快乐最幸福的!”。王新发把青春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格里小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力量!他说“我就是钉子,我要一直钉在格里,钉在乡村教育的路上。”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