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来,村里的日子有奔头(大数据观察)(图)

发布时间:2018-07-22 17:51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年07月20日 08 版 | 查看:3141次

返乡农民工带回人力、技术和资金

本报记者 银 燕 李 纵 邵玉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农业农村部
  统筹:臧春蕾 制图:沈亦伶

核心阅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对青年劳动力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据统计,目前全国有48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燕归来”,带回了多年在城市打工积累的人力、技术和资金优势,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故土难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对青年劳动力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选择返乡。无论是创业还是在家门口就业,他们都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返乡创业把梦圆

  “乡村环境越来越好,政策支持力度很大”

  “这批西瓜品相好,市场行情也不错,今年能有个好收成了。”望着在自家果园采摘的游客,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村民蒋喜军兴奋地说。

  蒋喜军是土生土长的灌阳人,恋家的他在成年后却没在家乡待多久,“不想种地的话除了外出打工,没有太多选择。”

  进城务工这些年,蒋喜军进过工厂上过工地蹚过码头。“都是零工散工,流水线、体力活都干过,但都定不下心。一是觉得这样干没有前景,二是我心里一直有个创业梦,想做出自己的事业。”

  2016年6月,多年打工攒下一定积蓄的蒋喜军下定决心带着妻子返乡创业。“一方面对家乡有感情,对情况比较了解;另一方面,乡村环境越来越好,政策支持力度很大。”

  新圩镇临近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夫妇俩看准有利商机,想借助红色旅游发展观光种植产业。于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小两口在新圩镇和睦村租了70多亩地,投资70多万元,建成了酒海井大棚四季水果采摘基地,种植西瓜、草莓等四季水果,还有莴笋、大蒜等蔬菜。

  创业不易,开局就遭重挫。原本长势喜人即将收获的瓜果,在2017年5月连续的暴雨下全部绝收,大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再次播种后,刚成熟的草莓才开始采摘半个月,2018年1月的一场雪灾又将基地大棚全部压垮。眼看着血本无归,蒋喜军愁得头发都白了许多。

  灌阳县农业部门在得知灾情后实地考察基地,给予了5万元的重建经费和相关技术指导。在多方鼓励下,蒋喜军重整旗鼓,再次播撒下满含希望的种苗。

  经过半年悉心养护,基地的西瓜今年5月已经开始收获。“一茬能收4万斤,按一块五一斤算,就是6万多元。还有辣椒等蔬菜也开始收获,至少今年的本钱已经回来了!”蒋喜军喜笑颜开。

  如今,蒋喜军种植的产品不仅销往桂林、全州、道县等周边地区,基地还提供现场采摘等旅游服务,效益可观。致富不忘家乡人,采摘园优先聘请贫困户,带动了更多村民就业增收。如今,不仅采摘园被灌阳县农业局评为种销大户,蒋喜军也被团县委评选为返乡创业优秀青年。

  就业就在家门口

  “这份工作不光离家近,收入还稳定”

  “这份工作不光离家近,收入还稳定,终于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好家里了。”在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工作的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三角城村村民李燕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十分满意。

  以前为了生计,李燕和丈夫不得不外出打工,两个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每年3月份开春,两口子就出去打工,等到12月份才回来,过个年就又走了,一年回家两三次。

  2016年,李燕进入康源公司,找到了在家门口的工作。摘菜、放水、施肥等她都干过,每天工作8小时左右。以往跟着工地辗转不同地方,收入不定,现在她是一名正式职工,按月领工资。

  李燕能在家门口就业,还要归功于同样做过农民工的谈应勇。这位榆中县农民,在南方城市打拼了好几年后,看准高原夏菜市场,加上手头有一些积蓄,就在榆中县三角城村流转土地200亩,建成了以高效连栋温室等设施为主的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园区。

  种植示范园区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工在当地就近就业,不用去远方,既可以照顾家里,也能在公司干活儿。“去年县上组织培训,教给我们有关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比如实用的农技知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收获很大。”李燕告诉记者。

  以“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多种形式,榆中县对创业项目进行扶持。经过3年多的发展,康源公司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真正实现从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返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园区现有员工150余人,其中30人为大学生创新团队成员,120余人由返乡农民工和当地农户组成。当地农户实现了租地收入和园区劳动报酬“双收入”。

  乡村生活也精彩

  “美丽乡村越来越吸引人了”

  当过司机、干过小工,在外摸爬滚打近20年,去年年初,34岁的曾华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石屯镇长城村。

  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看着家乡一天天在变好,曾华想回家的念头也一天天在加深。“以前农村基础设施跟不上,现在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美丽乡村越来越吸引人了。”去年4月,曾华邀上了在厦门做电商的朋友一起回乡创业。在村党支部的支持和帮助下,曾华牵头成立了政和县长城民望专业合作社,带动60户村民一起种植创收。

  返乡这两年,闲暇时,曾华总爱在村里的小路上散散步。他坦言,优美的环境是促使他返乡创业的一大因素。在他的记忆里,以前的长城村道路泥泞、杂草丛生、垃圾乱倒……如今村里不仅修缮了道路,还请来专门的环卫人员每家每户收垃圾和清扫道路卫生;路两旁也进行了统一的绿化规划,每隔50米设一个垃圾桶,夜里路灯明亮。“现在村里房前屋后都种上了花草,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公园。”说起家乡如今的新面貌,曾华一脸的自豪和幸福。去年年底,长城村还被评为福建省级美丽乡村。

  从城市返回乡村,最怕的就是生活方式不适应,尤其是闲暇时间生活方式的转变。可在曾华眼里,这根本不是问题——要锻炼,村里设了健身器材,还有活动广场;图热闹,村里建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可以看报和下棋;想放松,村里还有1个300座的室内电影院,院线大片也不会错过……“与原先只能单调地打牌看电视相比,现在的乡村生活真是要多丰富有多丰富。”

  “一键下单,送货到家”的网上购物如今也成了乡村生活的常态。合作社的化肥是网上买的,不仅省去了去县城的麻烦,价格还优惠了不少;家里的空调也是线上下单、配送直达……历数乡村生活的便利,曾华赞不绝口。

  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也有独属于乡村的别样精彩。“返乡创业以来,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都提高了很多,我决定就扎根在家乡了。”曾华笑着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