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龙:25岁交警危急关头舍生救人 感动川鲁百姓(图)

发布时间:2018-07-22 17:0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10月 | 查看:1248次



人物故事:

  “岷江呜咽泣英魂,羌山颤抖送英烈”。李富龙同志还活在每一个熟悉他的人心中。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碑上,镌刻着他永垂不朽的名字,李富龙的精神已经植根岷山汶水,像羊角花一样绽放花香。

  他没有很高的知名度,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民警。或者如他自己所说的,是无声无息存在于世。可是,2014年7月19日,当他25岁的生命停止了最后一次搏动,李富龙,这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却如一块巨石投入心湖,在熟悉他的每一个人心中,荡起了巨大的感情涟漪……

  汶川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银杏中队中队长刘富平和往常一样准备出门执勤,可是今天,当他走到楼梯口习惯地叫李富龙的名字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老搭档已经不在了,再也听不到他那阳光的声音、看不到他那熟悉的身影,禁不住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与李富龙结婚2年的妻子陈慧,仍然保持着夜里留门的习惯。她是那样深情地疼爱着老公,总觉得丈夫还在路上熬夜执勤,深夜会顶着星星回家……

  “小李到这儿上班,我看着他恋爱,参加了他的婚礼,不想却参加了他的葬礼,感觉很心痛。”邻居马关花直到现在都不愿意相信,明明上班前还微笑的告诉自己要出警的阳光男孩,怎么说没就没了,脑海里一直都浮现着他的样子。

2014年7月23日上午,李富龙同志的追悼会在汶川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院内举行,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自发而来的干部群众、亲朋好友佩戴白花,满怀悲痛,肃立默哀,共同缅怀哀悼李富龙,向他进行最后的告别。

  从军入警圆梦想扎根藏区立远志

  “还记得你三四岁就说以后长大要当警察吗?还记得你总说男子汉要报效祖国吗?”高位截瘫的父亲、患有心脏病的母亲从千里之外赶到儿子灵前,对儿子诉说着他们共同的故事。

  李富龙从小就对警察有种莫名的崇敬,每次看见警察或是军人都会投向羡慕的眼光。“我长大了的梦想就是要做一名警察。”每每谈及自己的梦想时,李富龙都会如此回答。幼小的他也全然不知一名人民警察将要肩负的神圣职责。

  作为家中的独子,成绩优异的李富龙本可以选择考所好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留在父母身边。可埋在他心中的“警察梦”却一直没有熄灭,读高三的时候,他瞒着家里人悄悄地报名参军了,并且选择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一支离人民警察最近的队伍。从此,李富龙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轨迹——当兵卫国,从警为民。

  入伍当兵的李富龙被分到了“风吹石头跑,满山不长草”一年只有两季的四川省甘孜州。在紧张的新兵训练中,高原缺氧、强烈的紫外线,让身体单薄体质较差的“山东汉子”有些吃不消,恶劣的气候条件,严重的高原反应,蛀蚀了他对雪域高原的好奇和兴奋。“艰苦的环境才能磨练出钢铁的意志,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降标准”。凭着格桑花般的不屈与执著,李富龙同志咬紧牙关,在付出数倍的心血与汗水后,他适应了藏区气候条件和高原的军旅生活。

  “我们身上肩负着党和国家的光荣使命。”李富龙同志时刻警示自己使命在身,训练中他十分刻苦,一遍又一遍的揣摩动作要领,不懂的就向战友、班长请教学习,还主动给自己的体能‘加小灶’。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新训结束后他被分到有着武警甘孜州支队“拳头、尖刀”之称的机动二中队。

  在新兵训练的那段艰苦日子开始,李富龙不再是只为个人喜好当兵的小伙子了。在部队特殊的生活工作中,他得到了锤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把本职岗位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舞台,忘我工作,出色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李富龙同志和战友多次出色的完成了藏区高原维稳处突、警卫守护等急难险重的任务,在部队的打磨下李富龙同志逐步锤炼成一名优秀的武警战士。他的优异表现得到了甘孜州委、州政府的表彰,在两年的军旅生涯中他被授予“红旗哨兵”的荣誉,并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李富龙同志在紧要关头冲锋在前,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随自己所在部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抗震救灾,在废墟中抢救伤员,冒着飞石、余震搬运救灾物资,他总是挑灾区最重最累的活干,从不叫一声苦,也不说一声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有着参与抗震救灾的特殊经历,抱着与雷锋同志相同的愿望,李富龙更加坚定了转业从警,留在藏区、留在灾区,到普通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

  回到部队后李富龙同志更加刻苦地参加训练。就在李富龙同志还有半年就服完兵役时,他的父亲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撞伤,伤情十分严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为了不让儿子在部队担心,家里人一直隐瞒着他。当探亲回家时,看到父亲已高位截瘫连床也下不了,大小便都要靠母亲帮助,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让这个已磨练成铮铮铁骨的汉子,泪流满面。母亲对他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他转业退伍后回到家乡工作,和她一起照顾父亲,一家人平平安安地生活。

  此时,政法干警体制改革生招生的消息传到了李富龙部队,部队领导看到李富龙同志表现优秀,就鼓励他报考警校。是听母亲的话,按时退伍回家?还是圆儿时的从警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怕父母不同意,他悄悄参加了警察学院的招生考试。四川警察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拿到手上的时候,战友们都兴高采烈,唯有李富龙又陷入深深的担忧之中。正当他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的病情基本稳定,叫他不要太担心,如释重负的他才把自己考上警察学院的事告诉了母亲。

  “这是儿子多年的梦想,让他好好学习,做一个合格的警察。”当母亲把这个消息告诉卧病在床的父亲时,知道儿子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父亲对即将从警的儿子提出了要求。在两年紧张而又充实的警察学院生活中,李富龙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公安业务,各项考试、考核名列前茅。被警察院校评为遵章守纪标兵,并且多次荣获嘉奖。

  “到艰苦的地方发挥光热。”是李富龙和战友们共同的愿望。在选择从警片区时,本有机会选择熟悉的甘孜或回山东老家,但李富龙舍小家、顾大家,牺牲小我、顾全大我,选择了最需要他去的地方——既是藏区又是灾区的汶川县。当得知儿子将要到汶川工作时,家人含泪嘱咐他要时刻小心,注意安全。

2010年7月,李富龙同志和其他19名民警来到汶川公安局,正式加入有着优良传统的汶川公安。圆了警察梦的李富龙同志很高兴,上班前一天,他穿上崭新的警服,拍了一张工作照。这张帅气的照片也成为他四年从警生活中最“帅气”的定格。

  忠实履职不言倦奉献灾区终无悔

  “牢记使命,忠诚履职”是李富龙同志始终奋战在汶川灾后重建第一线执着坚守的信念。“抓铁有痕,严谨细致”是李富龙同志在汶川工作不变的作风。怀着对汶川这片热土的深厚情怀,李富龙同志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为自己能成为伟大灾后重建的建设者和见证者而感到无比自豪。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压力,李富龙同志觉得自己肩负重任,也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使命,四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奋务实、忠实履职,成绩显著。

  因为工作原因,李富龙同志先后在交警映秀中队、水磨中队和银杏中队工作过。但不论在哪里,李富龙同志都把“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才配做人民警察”作为自己的座佑铭,勤勉工作,以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忠实的履行一个人民警察的职责。

  汶川县是阿坝州南大门,也是国道213线的交通“瓶颈”,而地处震中的映秀镇更是“瓶颈”中的“瓶颈”。灾后恢复重建关键时期,映秀镇建设施工如火如荼,施工车辆往来穿梭,进出州车辆在映秀集中汇集,每天车流量达到一万五千余辆,交通压力巨大,映秀俨然成为了交通系统中弥漫着“硝烟”的战场,值守在此的映秀交警中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2010年8月,映秀遭遇特大山洪泥石流,国道213线多处中断,烧房沟明洞、麻柳湾明洞更是被狂暴的泥石流堆积体完全淹没。一条临时行车通道被打通后,每天数以万计的车辆又滚滚而来。

  到映秀不足一月,辖区情况还未完全熟悉,但李富龙同志肩上的担子却不轻,每天除了要承担事故处理,还要承担繁重的交通保畅任务。立足本职岗位,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李富龙同志无怨无悔、忘我工作。

  李富龙同志始终以维护人民生命财产为己任,恪尽职守,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守一方热土、保一方平安。由于刚抢通的便道通行能力差,路面泥泞凹凸不平,许多载重货车和底盘低的小车经常会陷入泥淖。每当这个时候,李富龙同志都积极的帮助驾驶员联系拖车,将深陷泥淖的货车拖出困境,还经常与群众一道用手推,帮助陷入泥淖的小车脱困,从早上5、6点上岗直至深夜,甚至凌晨两三点才能回队休息,经常累得手都抬不起来。

  “你们快去休息会儿,我来给你们顶一顶。”是他对我们说得最多的话,同事孔令程说。由于交通压力巨大,阿坝州公安局和汶川县公安局抽调了几十个民警到映秀维护交通秩序,由李富龙同志负责后勤保障。为了让执勤的同事不饿肚子,常常熬夜加班的他,顾不上短暂的休息,来回于辖区各岗位之间,每次送工作餐到一个岗位后,他都心痛地让同事们趁着吃饭时间休息,自己则临时顶替。

  中队有一辆牌号为川U0250警的面包车,是李富龙同志出警时的警务用车,同事们经常给他开玩笑说:“你看,你开的车是二百五,你每天这么累,都不晓得休息,你就像个二百五。”面对同事的玩笑话,他总是呵呵一笑“工作总是要做嘛,我苦点累点不算啥,只要路能通畅就好。”

  李富龙同志自觉服从工作大局,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团结向上的工作合力。2011年,映秀、水磨连片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进入扫尾紧要关头,全县上下灾区建景区的氛围正浓,水磨辖区却因交通繁忙,事故骤升。3月,李富龙服从组织安排,被调往水磨镇交警中队工作。

  有了映秀工作的基础和经验,李富龙结合水磨镇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停车场的实际情况,分析交通不畅原因,摸索出远端客货分流、重点地段联勤分控、集镇换线区域分治的“三分”管控方法,还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事们一起探讨,并付诸实践,形成工作合力。短短三个月,水磨辖区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此工作法,后来被都汶路泥石流灾害路段交通管理所沿用,为全州推广的“潮汐式”管理模式提供了依据和支撑。

  在水磨生活的这一时期也是李富龙同志生活上极其艰苦的时期。他住在一个简易的民用租住房内,一架高低床、一套桌椅、一堆纸箱就是李富龙同志生活的全部。

  身上始终是不变的雨衣、胶鞋和反光背心。“在家三件套,出门三不换。”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怕影响邻居休息,深夜顶着星星回家的他,凑合用凉水洗澡,四个月下来都没洗上一次热水澡。面对这样的困难,李富龙同志仍然乐观面对,面对这样的成绩,李富龙同志始终是坦然淡定。他总是谦虚地说:“成绩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功劳应该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组织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很不够的……”

  工作时间不长,但这个“慢热”型的山东小伙,却给身边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止。虽然是山东人,李富龙同志却十分细心,能说一口假以乱真的四川话,因为他害怕群众听不懂自己的山东话,不方便开展工作;同事加班时,他总是嘱咐食堂留菜留饭,轮到自己加班,他啃个馒头和咸菜就应付过去;为了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在每天巨大的交通保畅压力下,他还是不知疲倦地认真钻研交警业务,无论是秩序维护还是事故处理,他都成为了行家里手。

  李富龙同志在工作中从不拈轻怕重,各项工作任务总是积极主动承担。在工作中,他踏实肯干,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在同事们心中他是最可以依靠的兄弟。“一起执勤的时候,他把相对轻松的工作让给了我,他自己在那个条件最差、工作最累的岗位上负责,一直干到正常放行,整整20多天风餐露宿。”同事陈诚说。同事梁大友说:“每次值夜班,发生交通事故,他总是让我们先休息,自己却顾不上连日的劳累,前往事故地点处理。”

  哪里有困难就请战到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奔赴哪里。2011年6月,李富龙同志又义无反顾,主动请缨前往条件更为艰苦,次生灾害频发的银杏乡,全身心的投入交通保畅工作中。

  无私为民洒热血舍身无畏护平安

  作为一名入警时间仅四年的基层交通民警,无论在哪一个工作岗位,李富龙同志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帮民解困、替民分忧的宗旨。他一片赤诚向党,始终以一名正式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格要求自己,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工作任务多么繁重,都坚持忘我奉献,用自己的执着和信念守卫着百姓的平安;他一身正气执法,公正廉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群众,他用热血诠释了人民警察的职业操守,用忠诚镌刻了金色盾牌的无尚荣光,用大自身的模范行动谱写了新时期人民警察爱人民的动人篇章。

2013年11月21日,银杏乡兴文坪皂角湾下行入口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接到报警后,李富龙同志迅速与同事赶赴现场处置。事故中,行人谭景友被事故货车渗漏出的沙石掩埋。刻不容缓,救人第一,李富龙同志与同事们立即展开救援行动,但是现场缺乏挖掘工具。时间就是生命,顾不上多想,李富龙同志带头用双手刨,大家齐心协力徒手将谭景友从沙石堆里救出来。由于掩埋时间过长,谭景友陷入了半昏迷状态,“兄弟,加油,不要睡!兄弟,家里人等到你在哦!兄弟……”李富龙同志不断大声地与谭景友交谈,鼓励他要坚持下去,终于坚持到救护车前来抢救,谭景友从死亡线上被拽了回来。事后,谭景友感激地说:“要不是李警官,我就没命了,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更是我的亲人。”

2014年6月27日,银杏隧道一辆小车因追尾自燃,浓烟已经将隧道弥漫,隧道内能见度只有一米左右,油烟把人呛得睁不开眼,同事劝说李富龙同志等浓烟散去后再开展事故处理。为尽早恢复交通,李富龙同志坚持留在原地画图、测量。处理完事故后,李富龙同志变成了一块“黑炭”,浅蓝色的警服已熏成“灰褐色”。他说:“如果等烟散去了再去勘查,现场就可能发生变动,对事故处理结果会产生影响,这样对不起驾驶人;这一路段车流量极大,如果拖延处置,将造成大量车辆拥堵滞留,这样子既增加了我们保畅工作难度,又对不起人民群众。”

  李富龙同志始终牢记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银杏小学没有校车,读书的孩子分布又比较远,在执行例行检查客车任务时,看见走路回家的孩子,细心的李富龙同志总会让孩子们留下来,帮助询问过往客车是否还有座位,能够捎孩子一程。虽然这样做很辛苦,但他却说“不能让孩子们白叫我警察叔叔啊,咱得为他们做点什么。”

  除事故处理外,李富龙同志还承担着危险路段整治、乡村道路管理、校园交通警务等多项工作。自去年12月,省公安厅在全省部署货车“双超”治理工作以来,他每月有15天晚上都要参加全县“双超”治理工作,经常加班到凌晨,中队只有三名正式干警,由于工作时间轮换不过来,熬夜就成了家常便饭。事发前12小时,李富龙同志还在县城一个“双超”整治点,通宵查验超载货车。而在过去半年时间里,他一直都是这样一个工作状态。

7.10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国道213线道路损毁严重,短时期内难以恢复,作为通往阿坝州的唯一生命线,都汶高速公路银杏段交通安全事故多发,交警保畅任务繁重,今年以来发生在银杏路段的100余起道路交通事故中,李富龙同志就参与处理了60余起。仅仅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李富龙同志就经历过2次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刻。

  第一次在都汶高速现场处理事故时,被一辆货车挂倒在地,幸运的是当时仅受轻伤;

  第二次是在福堂隧道外,一辆失控的拖挂车向李富龙同志冲来,他本能地跳上公路挡墙,再次躲过一劫。

  尽管在工作中时常遇到危险,但李富龙同志从来没有退缩过,在紧要关头他仍然冲锋在前,恪尽职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用生命践行人民警察对党、对人民承诺的神圣誓言。

2014年7月19日上午,都汶高速银杏隧道发生交通事故,李富龙接警前往处理事故。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置结束正准备撤离时,一辆失控的越野车高速向他所站的方向冲来。生死瞬间,距路肩仅一步之遥的他本有机会迅速逃开,但他却放缓了跨上路肩的速度,争取一线机会,伸手去拉身边的驾驶员。

  一声巨响后,烟尘弥漫。现场被惊呆的人们围拢过来,被撞的驾驶员倒在车轮下,已经没有了呼吸。身高1.8米的李富龙躺在路肩处,右脚和右手血肉模糊,背后的墙上血迹飞溅,“我很痛……好像撑不住了……”这是他闭眼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救护车赶到后,李富龙被紧急送往汶川县人民医院抢救,下午14点30分,李富龙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英勇牺牲,时年25岁。

  如果悲剧没发生,今年国庆节本来是李富龙家双喜临门的时候,新房子交房和女儿满两岁,李富龙很早就计划着如何装修房子,给女儿买什么礼物,而到年底,他还打算把父母接到四川尽孝,25岁的李富龙将作为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好交警,一天天工作生活下去……

  然而,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突然得让人不敢相信。为了抢救他人生命,李富龙同志画上了他短暂人生最完美的句号,牺牲在工作第一线,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他的名字也将永驻百姓心间。

  李富龙同志短暂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是汶川干警“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无畏牺牲”的一个缩影。他那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他那种爱岗敬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他那种临危不乱、舍生忘死、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那种顾全大局、克服挫折、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他那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公正廉洁、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四川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