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江:退休干部数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图)

发布时间:2018-07-22 14:3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10月 | 查看:1106次

 

人物故事:

  于连江,山东德州人,廊坊市政协退休干部,今年76岁,是一位1961年在校入党的老同志。他做到了常年学雷锋,做的好事可以用车拉。

  六十年代初,当于连江还是良王庄天津农学院的一名学生时,就开始学雷锋做好事。他是一名出色的学生干部,学习、劳动、做同学的思想工作,样样带头,处处起模范作用,多次受到校党委的奖励和表扬。有一次学校要在通向独流减河的主干渠上筑一道坝,他率先报名参加了这一工程。当时有一条大粗绳需要从东岸运到西岸。这时一名同学抓着绳头跳进河里,瞬间于连江也相继跳进河里,帮着那个同学一起送绳。当把绳子交到西岸同学的手里时,于连江已累得寸步难行了,他穿着棉衣挣扎在冰水里,眼看就要沉没了,有经验的同学急忙把一根竹杆送到他手里,他才得救了。由于模范事迹突出,在1963年毕业典礼大会上,校党委让他作为学生代表发了言,讲述自己学雷锋的经历,还特别奖励他一把在校劳动时用过的大铁锨,鼓励他将雷锋精神带到工作岗位上。在毕业回家时,他在桑园火车站下了火车。在用铁锨挑着行李卷赶路途中,又在吴桥大桥上参加了抗洪抢险战斗。在长达半个多月的抗洪抢险中,由于长时间的风餐露宿,地面潮湿,尽管年轻,还是患上了腰痛病,腰痛得直不起来,但他仍然一边扎针治疗,一边推车运土不下火线,人称“活雷锋”。由于事迹突出,被吴桥县武装部授予三等功,事迹登在了沧州的小报上。

  参加工作以来,在雷锋精神激励下,他学雷锋见行动数十年如一日。在工作上,他像雷锋那样,热心、勤奋,一丝不苟。开始他被分配到宁河县板桥公社,那时候公社干部都包村,他包的是崔成庄大队。期间,主动和村基干民兵一起干重活。挖小渠时,他同小伙子们一样,用大筐抬土抬泥。那时吃定量,一天下来累个半死,连个半饱也吃不上,一下子得了急性肾炎,公社派人把他送进了芦台医院。住了十多天,回头照样和社员们下地干活。七十年代他调到地区工作了。一个阶段,曾负责地区企业厂长的培训工作,地点在安次区小王庄一个变电站。当时办学条件很差,组织、教学、后勤等工作全靠自己动手。一次在修理教室的取暖炉时,左手一个手指被学员不小心铲成了粉碎性骨折,接上后缝了八针,至今留下了残疾。当时手肿得像发面馒头,他硬是单手骑车每天往返40多里路,坚持为学员讲课,未落下半堂课。他在地区工会工作时,被省工会借调工作,此时正赶上爱人要生小孩,但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家。当他完成任务回来时,孩子已经出生十二天了,气得家属好长时间没理他。

  七十年代中期,他在地区群工组工作。一次需要下乡调查,正赶上他岳母做淋巴手术,领导征求他意见时,他说工作无小事,和工作相比,个人事再大也是小事。他毅然选择了服从工作需要,岳母手术的事情交给了家属。结果人刚到霸县招待所,廊坊就来电话了,告诉他岳母因抢救无效,已送太平间了。他赶回来顶着亲属们的埋怨,含着泪水,找了个小拉车送岳母到火葬场处理了后事。他心里难过极了,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对不起老人。

  于连江学雷锋见行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有一次,他在自由市场里(现乐购超市前身)碰到两家小吃店主打架。一家店主抄起凳子,另一家抱起铁锅,老于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大声喊到:住手!这样会出人命的!一嗓子把两家店主镇住了。当老于把两人分开后,才发现自己的绿褂子上沾满了血迹,回到家费了很大劲才洗掉。又有一次,他在南尖塔村里碰上两个年轻人厮打在一起,他又是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制止了殴斗,他自己却被重重地打了一拳,鼻子流血不止。至今这两个人见到老于都会脸红。

  于连江经常提起雷锋讲过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联系自己虽然老了,但是精气神还可以,因此他尽力挖掘自身余热,服务于社会。他在七十年代时练熟了一手理发技术,经常给同事义务理发。现在他定期到开发区一个老年公寓为老人们义务理发,深受老人们的爱戴。双目失明的赵大爷说:“我的头发刚长长一些,就想于师傅。也怪了,一想他,于师傅就会来到我跟前为我理发,他给我带来了幸福感。”

  熟悉老于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笔名叫余贡,本意就是他退休后还要把剩余的精力贡献给社会。于连江经常说,自己的能力虽然小,但只要自己的行为能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幸福,哪怕是很小的一点,我仍然尽力而为。用一颗爱心做好事,人活一辈子,好事也要做一辈子,这就是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河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