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林: “山顶洞人”默默守护烈士陵园30年(图)

发布时间:2018-07-14 22:2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8月 | 查看:1557次


人物故事:

盛夏时节,剑阁县元山镇近郊的洞山上满山遍野深绿色的紫柏、马尾松和水青杆树青翠欲滴,林中宿鸟叽叽咕咕窃窃私语。山顶烈士陵园里爬山虎匍匐,金银花攀援遮护,凉爽宜人。今日清晨,81岁的村民张玉林同往日一样弓背打扫着烈士陵园。“吃水不忘记挖井人,陵园就是我的家。”张玉林30年如一日说到做到。

据查,洞山之名缘自东晋年间,当时有人在此开凿了一群石窟,一座可容五百人的山洞群,洞中有洞,五洞相连。上世纪80年代初,50岁的张玉林正值壮年却只身住进洞里成了“山顶洞人”。张玉林1933年出生于剑阁县元山镇广化村6组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1959年他加入共产党。1983年他有一个梦想把为解放家乡的烈士请上这个“风水宝地”——建一座烈士陵园。同年,他便住进洞里,30年来他不拿工资,过着清休的清贫生活,节余下资金陆续将附近的烈士墓移迁于洞山,终于如愿以偿建成了洞山烈士陵园。

从此,细心的人就发现每天早上,从山下到绝壁石窟连接的林荫道上,有一位两鬓披霜的老人就开始扫路了。他每天先扫完130步雾沉沉的石梯,然后从山上一路扫到山下,再复回轻弹一次残存的尘埃,足足耗时1个小时。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从不间断。30多年了,他依然如故,扫得那么专注,那么坦然。他以此为业,无怨无悔!游人为之惊叹、敬畏不已。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园内建筑毁于一旦。张玉林老人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傻了眼,啥也没带出仓皇下山而去。没多久,张玉林不听家人相劝又返回了洞山。随后,当地政府为烈士陵园申报了以工代赈灾后重建项目,先后引进项目资金80万元规划设计重建陵园。当年内,2公里环山水泥路竣工通车;新建了300平方米混凝土停车场;坍塌的解放军烈士墓、碑林、门楼被修复。陵园的交通、人气、文化品位及社会影响力,全面得到提升,成为剑阁边陲一道亮丽的乡村文化风景线。

目前,园区总占地面积突破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到450万元,年均收入实现18万元,烈士陵园有员工达9人。张玉林说:“感恩先烈的事业有人传承,我住山洞的辛苦没有白付出!”

这位张老头儿为什么长此以往这么安度终生呢?老人曾淡淡地说过一句话:“人的一生很简单,要么修桥补路,要么求生问路,要么扫街扫路,该干啥干啥,都是明白人。”至今回想老人说的这些话儿,让人震惊:一位乡下老人保持平常的心态。用一生的大度、从容,净化着尘世繁华。那么,人的心灵净化,不知要跨越多少历练轮回?

每年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附近几所学校逾4000名中小学生分班组年级,组团结队到此扫墓祭奠烈士,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此,元山便有了集自然景观、宗教文化和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游乐圣地。洞山,年复一年不断为元山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她逐渐成为助推元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见证与名片。而这些,都要感谢张玉林三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

张玉林:“人的一生很简单,要么修桥补路,要么求生问路,要么扫街扫路,该干啥干啥,都是明白人。”

推荐寄语:他默默无闻地把毕生的精力和时间,全耗在这世人游走的旷世郊外,最终促成了烈士陵园的建成和扩建;他勤劳朴实,30年来他不拿工资,过着清贫的生活,30年间,他每天打扫从山下到绝壁石窟连接的林荫道,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从不间断。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四川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