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14 16:2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8月 | 查看:2625次
人物故事:
史记宏,男,196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泰州市装饰装潢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玉芳,女,1962年11月出生,泰州市胡庄派出所户籍管理员。
在泰州市高港区胡庄镇提起史记宏、赵玉芳夫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2年来,夫妇俩捐资200余万元,盖学校、建广场、修桥筑路、扶贫帮困……,将大部分收入用来造福乡亲,至今没有什么存款。
10多万元修好村小
赵玉芳今年53岁,家住高港区胡庄镇史庄村。1985年,赵玉芳嫁给了同岁的史记宏。
1992年,干了13年包工头,史记宏存了10多万元,他高兴地拉着工地上节约下的钢筋建材,准备回家翻建楼房。然而,赵玉芳拦住了他,“咱用这材料重盖史庄小学吧。”史记宏瞪大了眼:“为什么?”
赵玉芳叹了口气,史庄村是胡庄的贫困村,村里唯一的小学年久失修。儿子刚入学第一天,就回来告诉妈妈,学校太破,风呼呼灌进来,冷。一个大雨天,赵玉芳去接儿子放学,当她站在教室门口,心被狠狠戳痛了。孩子们披着油纸、撑着伞在听课,雨水从屋顶漏下,打湿了课桌,老师的粉笔已无法在洇湿的黑板上写字,额头不知是汗还是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淌。
那一天,赵玉芳是哭着将孩子带回家的。史记宏听说后沉默片刻,“好!咱帮孩子们盖个新学校!”
钢筋、水泥、黄沙,全部运到了史庄小学的操场上,史记宏找来了建筑队,热火朝天忙起来。材料不够,史记宏又去凑,缺少课桌椅,赵玉芳掏钱买,10多万元存款全部贴了进去。1993年初,一片占地4000平米,九间上下两层的新史庄小学落成。当300多名孩子欢笑着跑进崭新教室的那一刻,史记宏哭了。
学校要将赵玉芳夫妇的事迹刻上墙,二人却婉拒了。
2003年,史庄小学生源越来越少。为了节约教育资源,史庄小学全部撤并到胡庄中心小学。原校舍被移交给村委会做办公楼,当时仅做了刷白,木门窗换成铝合金,水泥地铺上地面砖,其他还是老样子,却一直用到现在。
史庄小学老校长史奎元说,这房子建造时就是高质量,22年了,没有一处裂缝,坚固耐用。
修完小学又修中学
胡庄中学位于胡庄镇上,原先,学校一直没有实验室,学生们做不了物理和化学实验,只能看书,自己想象、理解。因此,很多孩子的物理和化学成绩上不去。
史记宏和赵玉芳得知后,主动找到学校,与校长商谈建实验室的事。“他们要自己出钱,我们校方很是感动,当即表示极力配合。”胡庄初中原副校长季年琪说。
1992年,史记宏拉来建材,带来工人,正式动工。很快,2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竣工,教育局给学校下拨了实验器材。“建这个实验室一共花了四五万,这对当时的史记宏夫妇可不是小钱,他们才刚刚帮助史庄小学重盖校舍,又来建实验室,可是相当吃力的。所以,我们全校师生都很感动,一直记着他们的恩。”季年琪说。
6年前,胡庄中学重新翻建,实验室也被拆除,现在的新师生已大多不记得这桩事,但季年琪说,善举应该被铭记。
除了建实验室,史记宏夫妇还帮助胡庄中学修建水塔,通自来水。“这在当时,真是全校师生的福音!”季年琪回忆,史记宏在为学校建实验室期间发现,全校师生吃水竟然是直接舀河水。学校旁边紧挨着一条小河,住宿的老师和学生每天用小桶去河边打水,一天的洗漱、吃喝、洗碗全是用这水。“这可不行,多不卫生!容易生病的。”史记宏找到校长,表示要为学校挖口井,建水塔,通自来水。
实验室竣工后,史记宏便立马开始忙活通自来水的事。“他跟我关系不错,就找我了解,我告诉他,全校住宿师生一共20户,他依此计算管道长度。”季年琪说。
史记宏带工人在学校食堂旁边钻出了18米的深井,又在井旁建起了水塔,向食堂、每间宿舍、实验室铺设管道,并逐一安装水池。师生们在他的帮助下,第一次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这项工程是巨大的,耗资10多万元。史记宏根本没有这么多钱,为建水塔,他是先向别人借钱,等手头宽裕了再还。他总说自己年轻,只要肯干,钱总能赚回来,可孩子们的健康受伤害了,就很难补回来。我打心眼里佩服他!”季年琪说。
筑路修桥,他们主动出资
孩子们能安心学习,赵玉芳开心不已,她的目光又转到了道路上。乡间小路全是土,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
赵玉芳又和丈夫商量,拿出了4万元,拉来一车车石子,铺成了胡庄镇第一条砂石路。
十年后,这条路被重型施工车轧得坑坑洼洼,而且道路两边没有路灯,晚上行走,十分危险。赵玉芳夫妇又掏出5万元,修成平整水泥路,并全部安装上路灯。
史庄大桥狭窄破损,经常发生坠河事故,两口子又出资6万元修桥。建设胡庄影剧院、河道疏浚、维修危房,夫妻二人总是主动垫资。
去年,眼见着全村村民文化生活匮乏,缺少健身场所。夫妻二人又拿出5万元,浇筑出一块2500平米的健身广场,竖起了篮球架,现在正在整理四周绿化。
粗略统计,22年来,赵玉芳、史记宏夫妇已无偿捐资200余万元用于各项慈善事业。而他们至今还住在简单的二层小楼中。
很多人觉得,赵玉芳夫妇能拿出这么多钱做慈善,必定是富户。其实,赵玉芳不过是胡庄镇派出所一名普通的户籍管理员,每月只有1500元工资,丈夫忙得好,一年也不过收入20万元。至今,二人没有什么存款。
玉芳让我体会家的温暖
在孤老霍郭寿眼里,赵玉芳是女儿,是亲人。别人尊称她“赵主任”,他却一直喊“玉芳”。回顾这一生的辛酸,霍郭寿满眼含泪:“玉芳让我体会家的温暖。”
霍郭寿说,直到10岁,他都衣不蔽体,大冬天也光着屁股。就在10岁那年,母亲被一个安徽的山芋粉贩子拐骗到凤阳县马胡村(音),霍郭寿也跟了过去。
20岁那年,霍郭寿从蚌埠回到凤阳,有人介绍了个大他三岁的女人。8年后,女人给霍郭寿生下一个女儿。
有了孩子,霍郭寿不再四处乞讨,而是每天天不亮上山去拾草,拉到集市卖,一斤一块钱,以此养活妻儿。女儿渐渐长大,6岁那年,发生了一件让霍郭寿意想不到的事——他的“老婆”竟然已有丈夫,还有6个孩子,男方家人一路寻来,不由分说,将她带走了。
面对破碎的家庭、哭闹的女儿,霍郭寿只得又捧起破碗,领着女儿四处乞讨。他用一辆板车拉着年幼的女儿,早起出去要饭。
这样的生活维持了3年,霍郭寿再也挺不下去了。他托在安徽打工的史庄同乡,给当时史庄村的老主任写了一封信,诉说在安徽的困窘,希望能回老家。老主任很快回信,表示欢迎,并给他分田。
霍郭寿喜极而泣,当即领着9岁的女儿,带着家中唯一可带的一床被子,一路跋涉回到了史庄村。
27年的流浪,霍郭寿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只是母亲早已去世,当年的草屋也早就塌了。村干部帮他搭了两间五架梁的瓦屋,分了一亩九分田给他,又安排他在一家村办厂看门,一天5块钱。女儿也顺利在史庄小学入学。
赵玉芳得知他回来,第一时间来看他,还运来了许多木料,帮着装门安窗、砌院墙。看到他一个人领着孩子很辛苦,她经常把孩子接到家里照顾,买吃穿,辅导学习。逢年过节,她又给他们爷儿俩送钱送物,关怀备至。
“我跟她非亲非故,根本不熟悉,她这样待我,我真不晓得怎么报答。”6年前,霍郭寿患贲门癌开刀,赵玉芳不但去医院看他,还帮他办理了低保。去年,霍郭寿的田地被征收,没有粮吃,赵玉芳主动送来一大袋米。现在,女儿出嫁,霍郭寿一人在家,赵玉芳更是经常嘘寒问暖。
“20年了,玉芳就像我的亲闺女,从不让我饿了冻了,我真心感受到家的温暖。”霍郭寿如今的生活很轻松,养养鸡、种种菜,村里人为了照顾他的生活,都主动来买他的绿壳蛋。“我做梦都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安逸的晚年”。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江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