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13 19:0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7月 | 查看:1090次
人物故事:
楠木灯,男,62岁,藏族,阿坝州阿坝县教育局退休干部。年过六旬,本该在城里尽享天伦之乐的他却把自己留在了艰苦的高原地区,不求名不求份,甘当孩子的陪读员;只因为他关心孩子,关爱孩子,也因爱而诺,使“诚实守信”折射出人性之光。工作期间和退休后一直心系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他在任麦昆乡党委书记期间,为动员农牧民群众将子女送到学校读书,向老百姓作出了“为了学生,退休后伴读四年”的承诺。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麦昆乡中心校的学生由27人增加到了700余人。2006年8月,楠木灯同志因年龄原因退居二线,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放弃了县城舒适的生活,至今仍留在学校当着“名誉校长”,管理、照顾学生,他坚持每天早晚陪学生出操、伴读、接送学生,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对于坚守的理由,他这么说:“我爱这些娃娃,我离开他们受不了,他们不能不上学。”荣获阿坝州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为了学生,退休后伴读四年”。这是2006年作为阿坝县麦昆乡党委书记的楠木灯即将退休时对该乡全体老百姓的承诺。时间一天天过去,今年已是他承诺后的第7个年头,麦昆乡中心校的校园里还活跃着他的身影,群众们还对着他尊敬的喊着:“娃娃书记!”
2001年,走马上任的麦昆乡党委书记楠木灯来到离县城不足6公里的中心校调研,欢迎他的只有27个学生和10多位无事可做的老师。看到这一切,他心痛了,“教育”便成为了他上任首抓的头等大事。为动员学生入学,他深入农牧民群众家中去宣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并向家长们郑重承诺,学生到校后能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自己退休后仍将留在学校伴读;为使学生生活得到照顾,他住在学校,与学生同吃同住,并坚持每天6:00钟起床,带学生跑早操,陪学生上早自习。为了本地方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他坚持每天早晚陪学生出操、伴读、接送学生,白天照常到乡机关办公,直到学校放假或学期结束他才利用周末回家料理家务、带带孙子、睡个安稳觉。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而长期伴随他的是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和一根教鞭。他是阿坝县退休干部,也是麦昆乡中心校“校长”、“教师”,更是学生的“父母”,“理发师”、“勤务员”。
关心教育,确保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阿坝人,面对家乡的贫穷落后,地方教育事业的不发达,楠木灯倍感心情沉重,万分着急,深感自己肩上担子是多么的沉重。2001年底上任麦昆乡党委书记伊始,便召开党委会,专门研究部署动员学龄儿童入学工作。会上,制定并通过了乡干部包村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自己主动包下了全乡条件最艰苦、村民居住最分散、学龄儿童入学率最低的草原村,该村有95户人家,均是四处游牧的牧民,长期漂泊在外,很少在家闲留。在实施入学动员工作期间,由于村民思想观念淡薄,不愿送学生入学,这为他的入学动员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但他并没有被面前的困难吓到,而是无数次顶着高原毒辣的烈日、刺骨的寒风、无情的冰雪,翻山越岭,一天行几十里山路到牧民流动的家中去游说家长,动员学生,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学生入学为止。几年来,他几乎踏遍了草原村的每个角落,为此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折磨,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全村的学龄儿童陆续走进了学校,而在这以前,草原村没有一个像样的小学毕业生。
在动员学生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和农牧民的不理解,这对楠木灯来说是常有的事。曾经有一户人家,楠木灯在动员其子女入学时遭到该家男主人的无理反对,并出语粗秽,更加无理的是竟将手指戳在他脸上,恶狠狠地威胁说:“你以后小心点,我一辈子都会记住你。”楠木灯听后,没有丝毫退缩,往返了三次,还是强行把那家的孩子带到了学校。
每逢采挖虫草贝母的季节,学生季节性流失更是令人头痛。自他上任以来,他坚决不允许家长到学校来请假,对那些不听劝告私自带学生上山挖药的家庭,严格按相关法律规定处以处罚,通过多次强制性措施,使全乡学生季节性流失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一次,一个残疾学生的家长来学校请假,楠木灯苦口婆心地劝告家长让残疾儿子读书,读书才是他的出路,读书才是他的未来,情到深处,禁不住流出了痛心的泪水,家长深受感动,答应把孩子留在了学校。
经过几年不间断的努力,全乡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毕业生全部升入高一级学府,学校在圆满完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又圆满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麦昆乡中心校的学生已从2001年的27人增加到了现在的700余人。面对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他却谦虚地说:“这是大家努力的功劳。”
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
每逢学期开学,楠木灯便常住学校,很少回县城与家人团聚,学校实行十二天工作制(为解决住宿制学生离家路途遥远问题的特殊措施),每月只休息四天,楠木灯便与学生住在学校,每天早上不管天气多么寒冷,他都坚持在学生前面起床,学生六点起床后,一起晨练,陪学生晨读,很多时候都忘记了早饭。下午,通校生回家时都有他陪伴的身影。晚上,更是夜起两次,陪伴需要起夜的学生。这么多年来,只有生病住院的一次外,从未间断。家里也常有抱怨说:“太不公平了,对学校的孩子好过了对待自己的子女”。楠木灯总是愧疚的一笑,这么多年,只要面对学校的孩子,楠木灯就毫不犹豫地舍小家而选择了学校这个大家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永远放心不下的农村教育工作。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说起楠木灯关心学生的事,知情人没有不竖直大拇指的说:“楠木灯对学生就如同对他自己亲生子女一样”。一次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因为岁数太小而生活不能自理,把屎拉在床单上,楠木灯二话不说,马上用水冲,最后用手把它洗干净,在场的老师、学生无不感动地热泪盈眶。
牧区的孩子由于卫生习惯差,家里条件也不好,楠木灯总在开学的时候自己就准备好理发工具,组织好学生理发。这样的事迹很多,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每一天,学生们也很爱楠木灯。很多毕业到外面求学的学生经常给他来电话,诉说在外的生活、学习,那个时候,楠木灯的脸上总是露出灿烂的笑容。
还记得,村里老百姓表示感谢说要给楠木灯一些补助,献上一条哈达时楠木灯气愤的说:“要给钱、献哈达?那我以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我说到做到”。他一句承诺就是几年、就是两千多天夜以续日的辛勤,不求回报。正如他时常教育年轻干部所说:“要珍惜啊,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你们这么年轻,应该有所作为,我们欠共产党的真是太多了!是该为党、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的时候了;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如此丰厚的报酬,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干部生活的一切,我们应该为党和人民踏踏实实的工作,要知恩图报,自己所做的一切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朴素的话中透出一颗感恩的心,也正是这颗感恩的心让一个普通的人奉献一生。
好人寄语:正如他时常教育年轻干部所说:“要珍惜啊,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你们这么年轻,应该有所作为,我们欠共产党的真是太多了!是该为党、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的时候了;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如此丰厚的报酬,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干部生活的一切,我们应该为党和人民踏踏实实的工作,要知恩图报,自己所做的一切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四川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